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纤维化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肝硬化由不可逆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到肝硬化阶段,预后极差,主要表现为疾病持续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将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诸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缺乏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措施。而中医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其优势。中医学认为,肝  相似文献   

2.
正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情重,预后差,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学无"肝硬化"病名,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中医基于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本病具有临床优势,但存在主观性强的不足。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影像学资料可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重要的客观参考,探索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少有人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或单纯以各类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肝源紧张等因素,多数肝硬化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自体骨髓经门静脉移植到肝脏,更有利于干细胞在肝内的存活和增殖。对150多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移植,结果显示肝功能好转,肝脏体积增大,弹性超声检查提示肝脏硬度减低。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腹水为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多。介绍了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肝区照射等常见中医外治法的概念、方法及用途。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甚至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等角度回顾近年来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肝区照射在各自领域的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肯定了中医外治法对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的积极作用和疗效,其简便易行、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对目前中药外治如何使用透皮促进剂来提高药物吸收度问题、对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对照组设置等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因此 ,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将有利于阻止和抑制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现代医学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迄今无满意的临床药物 ,而祖国医学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 ,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 ,取得了可喜成果 ,前景广阔。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没有“肝纤维化”的病名 ,根据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 ,可归属于“胁痛”、“臌胀”、“黄疸”等病范畴。由中医学角度看 ,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感染疫毒或饮酒过度酿生…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长期的NAFLD最终发展成肝炎、肝纤维化,甚或成为肝硬化、肝癌~([1])。因此及早的治疗,阻断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病属于中医学中"肝癖"、"痞满"、"胁痛"、"痰浊"、"积聚"等。我们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NASH患者132例,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病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超  刘树滔  陈躬瑞  饶平凡 《肝脏》2008,13(2):171-173
长期过度饮酒,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使肝细胞造成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导致酒精性肝病(ALD)。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数据表明酗酒者中20%~30%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但与患者的酒精摄入量无关。因此研究者认为天然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是患者预后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之一,其以胆囊结石或非胆囊结石引起的右上腹反复发作性胀痛不适为主要表现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无明确对应的病名,可归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范畴。现代中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与肝、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是由于肝胆气滞、湿热雍阻导致肝脏失于疏泄、胆腑通降失常而引起。  相似文献   

9.
白长川主任医师根据40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提出益气软肝法治疗肝胆纤维化及肝硬化,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均取得良好疗效。白长川主任医师认为肝纤维化一词源于现代医学名词。据其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渐至出现食欲减退、右胁胀满、腹胀乏力等症状,当类属于中医“肝著”、“胁痛”等范畴。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该病是由于酒精、病毒等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坏死,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渐至形成弥漫性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阶段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断其发展是治疗许多难治性肝病的关键,目前中医对…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等为特征的终末病理阶段,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鼓胀”等的范畴。目前尚缺乏特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肝硬化的病情进展。本指南工作组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参考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客观评价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证据,广泛征求中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硬化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痞"等病症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古今医鉴》中有"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等,所述的证候类似脂肪肝。一、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中医认为脂肪肝起因于饮食不节、肝失健运、情志内伤、肝失条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非常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而肝巨噬细胞被认为是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不同表型的肝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叙述了肝巨噬细胞极化对肝脏疾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多是持续性肝脏损伤或纤维化刺激因子刺激产生的共有病理改变,是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由病毒性肝炎造成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在成功接受病毒性肝炎治疗后,其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发生了逆转现象.因此研究和了解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有利于发现新的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靶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逆转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反复长期肝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及异常分布的结果,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如得到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及部份早期肝硬化可得到逆转。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中许多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研究人员宣称,晚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口服支链氨基酸(BCAA)进行长期营养补充,将有助于预防进展性肝衰。晚期肝硬化患者口服BCAA的效果仍不清楚。营养治疗可能将预防进展性肝衰、改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比较了补充1年BCAA与乳蛋白或糊精—麦芽糖复合剂的效果。《胃肠病学》杂志刊登了文章,研究小组选择了174例晚期肝硬化患者,主要观察预防死亡和排除标准的恶化、住院治疗、住院时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5,(7)
<正>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及时治疗是可逆的,若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的综合药理作用。一、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肝星状细胞位于肝窦Dissei间隙,在肝细胞损伤等的刺激下,星状细胞活化、大量增殖并生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导致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探讨中药组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记录2组患者中显效、好转、无效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记录2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胁痛、纳差、乏力、腹胀、肝大、黄疸、出血等症状的病例数,将2组治疗后的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2组数据差异;用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2组数据差异;采用检测TGF-β1、CXCR1 mRNA和IL-8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组方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肝硬化腹水尤其顽固性腹水反复发作,终因出现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本项研究在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灸疗法,通过观察患者尿量、肝功能、肾血流量等指标,探讨中药熏灸疗法促进利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非肝硬化因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疾病,目前认为这组疾病的病因主要与JAK2突变、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患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对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影像学特点,同时还需排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抗凝治疗和内镜下治疗,患者预后一般较好。本文系统梳理了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的病人治愈率低、预后差,治疗此类病人尚无完整的治疗体系,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急需攻克的难题。现代医学多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升压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出现不良反应,导致预后不良。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与低血压之间的病机相互关联,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治疗效果明显。但中西医之间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现整理、分析近几年中西医治疗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