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4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未用组和应用组,未用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应用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点滴,于临床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CA、PCA、M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CA、PCA、M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未用组与应用组临床治疗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7.92%与92.21%,两组组间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变脑部血液循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化指标[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值均大于对照组,血清FIB、ET-1、S100β、GFAP、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VEG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4.
杨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45-347,35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CD34+细胞数与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第6 d天达到高峰,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3个月后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脑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明显,可改善脑部血流情况及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刺五加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Hcy水平测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Hcy治疗前为(12.5±6.7)μmol/L,治疗后为(7.2±2.9)μmol/L;对照组患者的Hcy治疗前为(12.1±4.3)μmol/L,治疗后为(9.5±3.3)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34),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18).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梗死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0例脑梗死康复期老年患者治疗前后以及 2 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参数 :收缩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平均流速 (Vm)、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脑梗死组 MCA流速 Vs、Vd、Vm显著降低 ,RI、PI显著增高 (P<0 .0 1) ;(2 )体疗组经海水浴体疗运动 4疗程后 MCA流速 Vs、Vd、Vm明显增高 (P<0 .0 1) ,RI、PI显著降低 (P<0 .0 1) ,而休养组患者则改变不明显 (P>0 .0 5 )。 结论 脑梗死老年患者恢复期脑循环及血管贮备功能尚差 ,海水浴体疗运动一定疗程后可改善患者心脑血氧供应和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次主要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的死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从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上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于治疗脑梗死临床上首选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其疗效更为明显,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60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两组患者发病第1、3、7、14天时血清VEGF浓度。同时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天的脑梗死灶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5例患者中风后1、3、7、14天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后第3、7、14天治疗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平均脑梗死灶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的表达,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曲克芦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营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AC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肢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HBV、LBV、FIB及Hct均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ACI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自理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在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包括采取降纤、降颅压、抗凝、基础病症治疗、对症治疗以及脑循环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行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患者经治疗后智能、意识及记忆力方面症状指标改善状况。结果:经治疗后,参照组18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2.31%(32/49);治疗组26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76%(43/49),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修复相关细胞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 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18例)和醒脑静组(11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等常规治疗;醒脑静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L。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中sV CAM-1、TNF-α、IL-18、HMGB1的水平。结果醒脑静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4.6%(88/118)比41.5%(49/118)](P<0.01)。治疗1个疗程后,醒脑静组梗死灶体积和NIHSS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8±0.7)cm~3比(5.4±1.2)cm~3,(5.2±1.1)分比(7.5±2.0)分](P<0.05);两组患者的sV CAM-1、TNF-α、IL-18、HMGB1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醒脑静组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73.2±74.7)μg/L比(993.5±70.4)μg/L,(40.2±6.5)ng/L比(55.3±10.0)ng/L,(70.3±17.6)ng/L比(90.0±18.5)ng/L,(8.1±1.2)ng/L比(10.3±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V CAM-1、TNF-α、IL-18、HMGB1的水平,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减少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可威  吴锡锰 《当代医学》2014,(20):131-13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全部80例脑梗死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并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后动脉等颅内血管的血供,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1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则进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血管血流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不同时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指标及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43-45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丹参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神经损伤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醒脑静脉注射联合西药对于急性脑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本院的150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对于纳洛酮静脉滴注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了醒脑静注射液的应用. 结果:通过将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共同应用对于脑梗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由此可见,我们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治疗,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脑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流各指标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