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Dy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片0.359g,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痞愈萎汤,每日1剂,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7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饮食减少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症状积分下降外(P0.05),胃脘胀满及饮食减少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胃脘胀满和饮食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CAG伴IM或Dys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胃黏膜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四川中医》2021,39(7):107-111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及对人源性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CAG伴LGI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痞愈萎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上腹胀满、胃脘部隐痛不适、嗳气泛酸、胃感嘈杂、食少纳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及血浆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分析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及E-cadherin、EphA2表达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腹胀满、胃脘部隐痛不适、嗳气泛酸、胃感嘈杂、食少纳呆、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cadherin及EphA2表达强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PGⅠ、PGⅡ及血清G-17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治疗CAG伴LGIN,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与胃黏膜状态,提高患者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以纳呆食少、乏力便溏、餐后上腹部痞满腹胀、嘈杂隐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采用自拟疏肝消痞汤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痞和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消痞和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治疗,二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消痞和胃汤"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呼吸、体温、血压、脉搏以及中医症状等方面的基线基本一致,两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中医症状。两组自身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总有效率相当。主要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后胃脘胀满,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嗳气,胸闷、烧心六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此六症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口苦口干,脘腹胀痛,胃中嘈杂或吞酸,大便不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消痞和胃汤加味治疗FD(寒热错杂证)的临床效果优于多潘立酮,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消痞通降汤,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消痞通降汤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恶心、厌食、烧心、泛酸症状(P<0.01),尤其是早饱感、上腹痛、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越颖 《北京中医》2007,26(9):563-565
目的观察益气消痞汤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益气消痞汤,对照组30例服用枳术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以及胃动素、胃泌素及钡条胃排空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胃胀、胃痛、早饱、食少4个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乏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恶心、嗳气、便溏的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有19例存在胃排空延迟,治疗后14例胃排空延迟改善,有效率为73.68%。结论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优于枳术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60例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慢性胃炎萎缩、肠化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积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消痞合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胃脘胀痛、胸胁疼痛、纳差、嗳气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9.
胃痞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纳差、恶心呕吐或呃逆嗳气,或兼见反酸、胸闷等症,许多胃部疾患,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病都可出现此类症状。笔者依据健脾理气、和胃降逆的治疗原则,自拟胃动健方加减用于胃痞证,每获良效,兹略谈体会,以求正于同道。1...  相似文献   

10.
痞证,又称胃痞,系脾胃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病人自觉心下(即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反复发作在2个月以上,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伴有食少纳呆、暖气、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按部位痞证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腹泻脾虚湿盛型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升阳除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脘腹痞满、食欲不振、肢体困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腹泻脾虚湿盛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小龙 《新中医》2021,53(4):81-84
目的:观察平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CNAG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平痞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脘腹痞满、胃脘隐痛...  相似文献   

13.
安云  陈伟刚 《新中医》2020,52(4):18-20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阳虚型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运用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均治疗共4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有5例患者失访,疗效结束后显效率治疗组36.0%,对照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脘痞满、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脘痞满、食欲减退以及神疲乏力等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能改善脾阳虚型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粘膜象等,探求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宏观和微观诊断指标。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设立气阴两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3组,观察各组病人腹胀脘痛、食欲、口渴、面色、体重、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胃粘膜表现,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隐痛、灼热感,脘腹痞满不舒,嗳气呕恶,嘈杂,自汗,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消瘦,肢倦乏力,饥不欲食,口唇干燥,大便干燥或稀溏,舌淡红或红而胖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中剥,脉细等;胃粘膜红白相间,大片状苍白,粘膜变薄,粗糙干燥,分泌物少,呈龟裂样改变,粘膜颜色变淡,可透见粘膜下小血管网;气阴两虚证组肠化、异型增生所占的比例(46.67%)最高,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20.00%,P<0.05)和胃阴虚证组(16.67%,P<0.05)。结论:提出了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宏观与微观的诊断标准和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验方软坚化瘀方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服组、外敷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口服,内服组予软坚化瘀方及恩替卡韦片内服,外敷组予解毒消痞散外敷及恩替卡韦片口服,联合组予软坚化瘀方内服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及恩替卡韦片口服;每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外敷组、内服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o%、55.O%、60.0%、90.o%,其中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P〈0.01);各组治疗后ALT、AST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IIIP、IV—C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3组(P〈0.05,P〈0.01)。结论软坚化瘀方内服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可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姜芡止泻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姜芡止泻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对照组予甲硝唑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枳消萎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炎癌前病(PLGC)(肝胃气滞证)转归和血清三叶因子3(TFF3)及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89例PLGC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原则分为对照组44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口服胃苏颗粒,15 g/次,3次/d。观察组采用参枳消萎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16周。进行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前后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FF3和胃泌素-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镜、胃黏膜临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治疗后观察组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FF3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参枳消萎汤能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延缓CAG向胃癌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枳实消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采用枳实消痞丸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与吗丁啉治疗的西药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较对照组(74%)有显著差异性;能较好地民下状。结果表明,枳实肖痞丸具有促进消化、增强胃肠功能的显著疗效,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满意的方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浊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清肠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大便质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结论:化浊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腹胀腹痛,粘液脓血便、大便质稀及里急后重症状,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