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DN患者62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合并DN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SBP、DBP、TG、FBG、合并视网膜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程、BMI、TC、LDL、HDL、HbA1c、FCP、BUN、Cr、UA、hs-CRP、HOMA-IR、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HbA1c、UA和HOMA-I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HbA1c、UA和HOMA-I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危险因素监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D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徐志伟 《吉林医学》2012,33(3):499-5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全部118例患者的FBG、TG、TC、HbA1c、HDL-C、LDL-C、Fib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结果:经超声检查显示78例患者下肢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病变,占66.1%。下肢血管病变组在病程、HbA1c、TC、LDL-C、Fib以及hs-CRP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而重度血管病变组的LDL-C和Fib均显著高于轻重度病变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程、HbAIc、TC、LDL-C以及Fib。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687-689
目的探讨血清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观察组)和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1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C肽(FCP)、餐后1 h C肽(PCP)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偏长(P<0.05);2组患者BMI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G、LDL-C、FBG、PBG、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FCP及P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TG、LDL-C、FBG、PBG及Hb A1c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HDL-C、FCP及PCP为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C肽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20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按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两组(DPN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及腰臀比,查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指标。结果: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320例患者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208例,平均年龄为74.3±3.5岁,明显高于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65.8±4.5岁);腰臀比、SBP、DBP、FBG、HOMA-IR、HbA1c、TG、TC分别为0.99±0.06,149.21±19.33 mmHg,91.24±13.03 mmHg,11.45±2.68 mmol/L,1.21±0.68,(9.83±2.18)%,1.89±1.11 mmol/L,6.48±2.24 mmol/L,均明显高于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而HLDL、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FBG、高TG、HbA1c是DPN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5.0%,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FBG、HbA1c是DPN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7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70例健康对照者(C组)比较UA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UA显著高于B、C组,B组UA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A组TG、TC、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比非大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77-8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NDR组、NPDR组与PDR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水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分析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150例患者82例发生DR,发生率54.67%。其中63例为NPDR,占76.83%,19例为PDR,占23.17%。(2)PDR组FBG、2h PG、HbA1c、TC、TG、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其次为NPDR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病程最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BG、2hPG、TC、TG、LDL-C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是保护因素(P0.05)。(4)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88)。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侧常见并发症,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而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对象141例,其中单纯T2DM组72例,T2DM大血管病变(病变T2DM)组69例。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尿白蛋白,同时测空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APN),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病程、年龄、FBG、T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APN、RBP4及24h尿白蛋白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HbA1c、年龄、收缩压、RBP4、APN、24h尿白蛋白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病程、年龄、FBG、T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APN、RBP4及24h尿白蛋白等因素相关;而LDL-C、HbA1c、年龄、收缩压、RBP4、APN、24h尿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断及有效治疗DPN提供可能的危险预测因素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0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27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通过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分析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尿酸(U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DPN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FBG、HbA1c、Hcy、Cys-C是DPN影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吸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高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26-2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BG、2 h PG、TG、TC、OC、HbA1c、FINS、FCP、HOMA-IR、HOMA-β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骨钙素水平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水平与FINS、FCP、HOMA-IR、HOMA-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2 h PG、TG、HbA1c、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C、FINS、FCP、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OC≤5.2 ng/mL组FBG、HbA1c水平显著高于5.2 n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P显著低于5.2 n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OC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的关系,与FINS、FCP、HOMA-β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水平下降,并且O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相关性,OC可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6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60例单纯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并进行组间比较.在控制高血糖、脂质异常后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FBG、HNS、2hPG、HbA1c、TC、TG、LDL -C、HOMA- 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组HbA1c、FINS、TC、TG、HDL-C、LDL-C、HOMA- IR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和FIN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高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5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FPG、2hPG及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FPG、2hPG及HbA1c亦高于B组(P<0.05).结论:HbA1c在有微血管病变的高龄2型糖尿病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HbA1c可作为诊断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1型糖尿病心肌病早期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逆转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选取 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粤东地区1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6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6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MUA)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FBG、HbA1c、HDL-C、M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MUA为1型糖尿病心肌病早期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MUA为1型糖尿病心肌病早期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的控制血糖及防治蛋白尿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进展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DM)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 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 0.0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莲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45-1646
目的 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DPN组,选取同期未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T2DM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各项指标与DPN的关系.结果 DPN组的年龄、病程、FBG、2 hPG、HbA1c、TG、TC、BUN及MA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DPN组患者的HDL-C、TBiL、DBiL及NDBiL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程、HbA1c、TG、DN、DR及PAD是T2DM患者合并DPN的主要危险因素,HDL-C及NDBIL为DPN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病程、HbA1c、TG、DN、DR、PAD为DPN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润琳  王芳  王懿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58-135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上述因素使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斑块组年龄、病程、HbA1c、TC、TG、FIB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HbA1c、TC、TG、FIB均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颈动脉,并积极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各项生化指标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各组糖尿病病程、HbA1c、血糖、血压、血脂及UAER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150例(66.7%),NPDR组63例(28.0%),PDR组12例(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SBP和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HbA1c、BMI、FPG、FINS、TG、TC、LDL-C和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选择41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UA、TG、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1);B组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1)。认为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与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