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障碍属中医学健忘范畴。其病位在心(脑)。其病机有心虚血少,神窍失养;肝郁气滞,神窍不灵;肾精亏虚,髓减脑空;心肾不交,智慧不生;心脾两虚,神窍失濡;痰涎壅盛,蒙蔽清窍;瘀阻心脉,神窍不开等之分。可分别对应从补血养心,安神益智;疏肝理气,解郁开智;补肾益精,髓足智生;交通心肾,神定智生;补养心脾,养血益智;化痰除湿,开窍益智;活血化瘀,通脉开窍等法论治。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理论,五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则神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宫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古籍文献,现以五脏为纲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结刘素荣教授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包括肾气亏虚、肝失疏泄、脾虚失健,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并可累及心肝脾肺,临证分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肝血亏虚、心气亏虚、心肾不交、气虚不摄8型,分别治以滋养肾阴、清热除烦,阴阳并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养血安神、疏肝清热,养阴清热、除烦安神,益气养心、敛阴止汗,交通心肾、清心安神,补气止汗。  相似文献   

5.
郁证病机为气机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历代医家对于郁证的主流治疗思路主要责之于肝,治疗则从疏肝理气解郁入手,由于过多地强调肝在郁证中发挥的作用,使得临床的治疗思路有所受限,笔者临床诊治过程中多从虚论治,认为郁证与心阳不足、心血亏虚、脾胃亏虚、心肝血虚、肾阳不足密切相关,从虚论治郁证,为临床论治郁证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梁静玉教授为青岛市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对治疗不寐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梁教授认为不寐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致阴阳失交有关,善于根据不寐的主症特点,结合舌脉诊,进行脏腑辨证,总结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胆热内扰、脾胃不和、心肝阴虚、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8类证型,从脏腑论治不寐病,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耀光教授诊疗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从五脏辨证论治本病更为适合,将其分为肝血亏虚、肝郁气滞、饮停心肺、心脾两虚、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肾气亏虚等证型,并提出审因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并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倪加哲  海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0):21-22
五脏皆令人不寐,李德新教授首辨五脏,善调脾胃论治失眠颇具特色。肝之不寐,多见心肝火旺和肝血不足之证,以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养肝安神;心之不寐,多见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胆气虚之证,以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肺之不寐,多见肺阴不足、肺脾气虚之证,以麦门冬汤、玉屏风散润肺安神;肾之不寐,多见肝肾亏虚、脾肾两虚之证,以四物汤合左归丸、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李师善"调脾胃安五脏",强调"土为万物之母",治疗其他四脏不寐注意顾脾。李师用药精炼,注重病机演变,临床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黄曼 《天津中医药》2012,29(3):256-25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寐的发病率较高。其病因病机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多由心火炽盛,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关键在于心主神明功能的紊乱,病位心为主。故临床治疗,应从心论治,突出从心辨证,注重调养心气,使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发挥正常,从而脏腑协调,神魂自安。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高积慧 《河南中医》2020,40(5):685-687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发生,为"双心疾病"之一。"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脾胃之气衰败,气血生化无源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致心血亏虚,无以充养心神,发为CN。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CN发病之本。肝与心为相生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达,气血调和则心得安;肝气郁滞则心不安。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心神失养是CN发病的重要条件。治疗可以从中医形神一体观出发,疏肝解郁以养其神,益气养血以护其形,以达到同时治疗"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晓伟  王春民  郭金甲  杜鑫 《中成药》2012,34(6):994-998
目的观察八味益肾丸治疗阳痿(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0例)口服八味益肾丸和对照组(130例)口服益肾兴阳胶囊,对比观察两药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两组均有满意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八味益肾丸在治疗阳萎(肾阳虚证)所表现出的精神不振和沉弱脉,增加患者性交次数,改善阴茎勃起程度,提高性快感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八味益肾丸治疗阳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沈仲理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心气心血不足是心脏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并与脾、肺、肾三脏密切相关。心脾两虚、水火不济、心肝火旺、水凌心肺等均可引起心悸、怔忡、胸痹、水饮、咳喘等病证。处方用药以补益气血、养血宁心为总治疗原则,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利水平喘、通络止痛等方法,临床务求实效。同时,沈师认为临床上心脏疾病以心阴虚、心血虚、心肾阳虚和心脾气虚4型较为多见,自创心1、心2、心3、心4号方辨证施治,临证结合不寐、眩晕、胸痛、便溏、纳呆等随症加减。此外,心脏病为慢性疾病,当缓治以求本。封蛰之际,常拟膏方调之,以期来年之康健。  相似文献   

13.
动物心肌缺血中医证型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心肌缺血心气阴两虚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以小站台水环境法剥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96小时,结合运用垂体后叶素制造大鼠心肌缺血气阴两虚证,分别给予丹参滴丸、半夏薤白栝蒌合剂、生脉饮、苏合香丸、左归丸、右归丸六种临床常见证型代表方进行治疗。7天后分别测定心电图,左室功能,及心脏cAMP、cGMP、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联合使用两种造模因子,可使大鼠主电图产生缺血性改变(P<0.05),产生左室舒缩功能降低,(P<0.05),cGMP、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辨证治疗组(生脉饮组)动物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联合运用睡眠剥夺和垂体后叶素可以制造大鼠心肌缺血气阴两虚证模型,生脉饮对证治疗可以较好改善其心电图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厥心痛"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诊断客观化是中医发展必经之路,随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重视,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特征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分布规律、四诊客观化特征研究等方面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特征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证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54-355
根据《内经》中"汗为心之液"理论,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汗出的病机及治则,以期该理论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运用。分析"汗为心之液"理论是对"心、血—津液—汗"关系链的一种表达。而慢性心衰初期以心气虚心血瘀阻为主,中晚期以心气心阴心阳虚衰、瘀血水停水泛为主。慢性心衰不同汗出的病机,阳气亏虚可见自汗,若气阴两虚可自汗、盗汗并见。其证治,有益气温阳、敛汗养阴生津、养心安神不同的治则。  相似文献   

16.
张培影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之病机总在正虚邪实,提出"气阴两虚与瘀毒犯心并存"的创新理论,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早期辨证多属心肺气虚兼感受外在毒邪,中期以心脾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晚期则心肾阳虚。治疗以多脏腑为靶点,兼顾虚实,总结出益气、解毒、调免、化纤的治疗原则,创立专病专方黄芪保心汤,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更能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尉中民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责之于虚与滞,虚即元真之气不充盈,滞即脉道不畅达,脏腑归因于心脾,心脾两虚贯穿疾病始终.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补益脏腑精气、畅达气血通道是治疗胸痹的关键,提出虚者补之使之通,滞者调之使之畅,佐以养心宁神、安定君主之官的治疗原则.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临床表现以本虚标实为特征.标实责之于痰湿、瘀血和气滞;本虚则从心、肝、脾、肾论治,其说不一,主要是因为临床上患者的体质和兼夹病证的不同.随着有关冠心病中西医研究的进展,有的学者认为肝胆疏泄失常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胆心同治的新治法.但只限于疏肝利胆方药的临床应用,鲜有相关理论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胆心之间的生理、病理角度论述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途径提供某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毕永升教授认为阳痿病机多为惊恐伤肾、命门火衰、湿热下注,涉及脏腑为心、肝、脾、肾。同时,特别注重推拿、针刺并结合"铁裆功"及相关功法治疗阳痿,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