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益智汤加减联合调神通督针法辅治血管性痴呆(VD)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吡拉西坦片联合化痰祛瘀益智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调神通督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益智汤加减联合调神通督针法辅治VD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语气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曹忠耀  徐菁菁  易玮 《新中医》2019,51(7):235-23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训练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MoCA评分、FA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认知训练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督调神针法能改善脑卒中执行功能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督醒脑针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和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醒脑针法,疗程8周。比较两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脑部血管血流最大峰值(Vs)、平均流速(Vm)和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采用MoCA评分、MMSE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高低的关联分析,分析不同病灶卒中患者的MoCA和P300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动脉Vs及Vm值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动脉RI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长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P300波幅与MoCA评分、MMSE评分则呈正相关。MoC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与基底节区卒中组、枕叶卒中组比较,治疗前MoCA评分低,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P<0.05);与顶叶卒中组比较,额叶组和颞叶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醒脑针法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有效调节大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卒中患者以额叶、颞叶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9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唇舌功能训练,观察组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Schuell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针法。对比两组语言功能、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听语理解、口语表达、阅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CFCP评分均升高,观察组CFCP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66.67%高(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联合普通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进行15 d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5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15 d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睡眠效率、入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通督调神针法用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镇肝熄风汤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干预,治疗组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镇肝熄风汤与醒脑开窍针法,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统计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于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NIHS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NIHSS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38/42)较对照组71.43%(30/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加味镇肝熄风汤联合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对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语言理解、自发说话、命名、复述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可显著提高语言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柴牡醒脑汤加减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组织损伤状态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方法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锻炼)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牡醒脑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VEGF、Ang-1、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评分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12周后NC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牡醒脑汤加减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状态,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观察指标,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通督"针法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传统取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针刺足三阳经穴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对Fugl-Meyer和CSI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足三阳经穴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通督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Fugl-Meyer评分、CSI评分、ADL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评分显著降低、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疼痛冷热感觉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FIB和H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针刺足三阳经穴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筛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脑卒中临床与康复治疗的同时加用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临床与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6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MMSE及巴塞尔(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16.84±4.52)与(24.67±5.04),对照组分别为(16.51±4.38)与(20.41±4.92);治疗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2.28±5.36)与(63.48±8.16),对照组分别为(31.76±5.42)与(42.39±7.84),两组治疗前后MMSE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辅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结果:妊娠率观察组25.00%,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宫颈黏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E2、FSH高于对照组(P0.05),L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辅治PCOS不孕能提高排卵率及宫颈黏液评分,缩短月经周期,增大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督柔肝针法配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对照组行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调督柔肝针法配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 24%(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78. 57%(27/35),治疗后BBS、BI、Holden、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有P0. 05)。结论:将调督柔肝针法与平衡功能训练配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瘫认知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调神通督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盖什尔(Gesell)神经发育量表评分、发育商(DQ)、波幅值、血流入时间、转折高比值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立行迟缓、言语迟缓、头项软弱及咀嚼无力积分和血流入时间均显著降低(P均0.05),DQ水平、Gesell神经发育量表评分、波幅值、转折高比值及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认知功能和智力发育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