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平均肺动脉压大于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CTEPH患者2~3年自然生存率仅为30%~50%,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8年[1-3].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治疗CTEPH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大提升CTEPH患者的生存年限,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并不是所有CTEPH都适合于PTE手术治疗,不适合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4].  相似文献   

2.
普通肺栓塞存在发病率高(中国每年新发肺栓塞120万例)、误诊漏诊率高、病死率高.对无经验的心外科医师而言,手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高围术期死亡、高病残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对有经验的心外科医师手术治疗CTEPH,则是高医疗资源消耗、多种抗生素(常用到抗球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围手术期高度心理煎熬(患者、家属、主刀医师皆然)、高近远期收益(围术期死亡和远期死亡均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撤离强心利尿药物).肺栓塞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PTE)术围术期的管理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并且PTE术后的并发症也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合并严重右心功能衰竭(RHF)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阜外医院行PEA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46.56±11.85)岁。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36例患者分为术前合并严重RHF组(Ⅲ~Ⅳ级,n=28)及术前未合并严重RHF组(Ⅱ级,n=8),对PEA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并进行3~18个月短中期随访。结果 36例患者PEA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术后均有显著性改善[肺动脉平均压由(49.58±13.14)mm Hg降至(23.58±10.79)mm Hg,肺血管阻力由(788.46±354.60)dyn·s/cm~5降至(352.89±363.49)dyn·s/cm~5,P0.001]。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术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例,灌注肺2例,心包积液2例,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其中34例患者心功能改善至NYHAⅠ~Ⅱ级(WHOⅠ~Ⅱ级CTEPH),仅2例患者仍维持在NYHAⅢ级(P0.01)。术后超声随访仅2例患者仍存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定义为超声预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结论 PEA作为CTEPH患者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结果从而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可发展为慢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不佳、预后不良。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1999年3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肺动脉栓塞8例,围术期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分型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后中长期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手术治疗70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0例患者(男44例,女26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6.2岁)按临床病理分型不同分为中央型组(51例),外周型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围术期全组无死亡,外周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89.5±41.5minvs.155.5±39.5min,P=0.003)、主动脉阻断时间(91.3±27.8minvs.67.2±27.8min,P=0.002)、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1.7±14.6minvs.25.7±11.6min,P=0.000)均显著长于中央型组;围术期外周型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型组(42.1%vs.13.7%,P=0.013),而中央型组患者肺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外周型组(41.2%vs.10.5%,P=0.021)。两组患者术后72hSwan-Ganz导管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外周型组肺动脉收缩压(67.8±21.3mmHgvs.45.5±17.4mmHg,P=0.000),肺循环阻力[52.8±32.1kPa/(L.s)vs.37.9±20.7kPa/(L.s),P=0.024]显著高于中央型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低于中央型组(76.7±8.7mmHgvs.88.8±9.3mmHg,P=0.000)。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2~81个月(32.7±19.6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91.8人年,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47例患者复查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肺动脉CT造影结果显示:外周型组残余肺动脉栓塞段显著多于中央型组(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4.7±2.1段vs.2.2±1.1段,P=0.000;肺动脉CT造影:4.9±2.0段vs.3.5±1.4段,P=0.009)。外周型组心功能分级(NYHA,2.3±0.4级vs.1.7±0.5级,P=0.000)及6min步行距离(6MWD,438.6±39.5mvs.479.2±51.2m,P=0.003)显著差于中央型组。有2例再发双下肢静脉栓塞。Kaplan-Meier曲线显示,所有患者术后3年免除再次栓塞率为96.7%±2.8%;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所有患者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2.47%患者年。结论 PTE治疗CTEPH患者术后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中央型CTEPH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及6MWD等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外周型CTEPH。中央型CTEPH患者术后仅需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外周型CTEPH患者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加用强心、利尿和降肺动脉压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单纯的肺动脉取栓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围术期病死率高,中长期效果差.CTEPH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可取得理想的近期、中长期治疗效果.现就PTE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心脏停搏21例,心脏不停跳4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0例急性PTE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围术期慢性PTE患者死亡6例(12.8%),急性PTE患者死亡4例(40.0%,P=0.030)。术后发生残余肺动脉高压15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5例。4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72h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较术前降低(52.9±26.1mmHgvs.91.2±37.4mmHg;410.3±345.6dyn·s/cm^5vs.921.3±497.8dyn·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增高(94.8%±2.7%vs.86.7%±4.3%;84.4±5.4mmHgvs.51.8±6.4mmHg,P〈0.05)。随访47例,随访时间44.6±39.3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60.1人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慢性PTE4例,急性PTE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5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为89.43%±5.80%,而急性PTE患者术后1~5年为83.33%±15.21%(Log rank=1.57,P=0.2103)。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1.25%病人年,再发PTE线性发生率为0.62%病人年。中长期生存的42例患者中,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9例、Ⅱ级10例、Ⅲ级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PTE(OR=3.28)、外周型PTE(OR=2.45)、未采用深低温停循环(OR=2.86)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外周型PTE(OR=2.69)、术前下肢水肿(OR=2.79)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PTE,两者术后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华法林抗凝相关的再发PTE、出血并发症线性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出现进展性肺动脉高压行后行分期序贯式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BA)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4年至2017年7例行序贯式PBA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以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心功能结果,行PBA的球囊扩张次数及右心导管结果、超声结果等。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8(43~59)岁。结果 7例患者行PEA后出现肺动脉压力阻力进展性增高,随访期间予以序贯式PBA,包括单次球囊扩张治疗1例,多次球囊扩张治疗6例。术后第11(6~14)个月后首次行PBA,球囊扩张次数为2(2~6)次,单次球囊扩张治疗干预3~5个肺动脉段,与首次球囊扩张治疗前最近一次右心导管结果相比,肺动脉收缩压[从53(47~75)mm Hg降低至45(40~54)mm Hg,P=0.042],肺动脉平均压[从38(29~47)mm Hg下降至29(25~39)mm Hg,P=0.043],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从1 872(1 598~2 898)pg/ml下降至164(72~334)pg/ml,P=0.018)均明显改善,7例患者均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序贯式PBA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为WHOⅠ~Ⅱ级(P0.05)。结论 PEA后出现进展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功能改善不佳的患者行序贯式PBA可进一步减轻该类患者右心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动脉栓塞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经验,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后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行肺动脉碎栓吸栓及置管溶栓,10例肺动脉分支栓塞者于髂股静脉内置入溶栓导管行外周及肺动脉同时溶栓,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Miller指数、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动脉血氧分压(PO2)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 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主干血管完全开通,症状即刻缓解,Miller指数从(0.51±0.04)降至(0.27 ±0.38),mPAP从(55.3±3.1) mmHg降至(32.7 ±2.2) mmHg,PO2从(40±3) mm Hg上升到(63±4) mm 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外周导管溶栓患者栓塞的分支肺动脉部分开通,髂股静脉的血栓大部分被清除,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本组随访13例,随访3 ~12个月,平均(8±3)个月,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急诊肺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改善急性肺栓塞肺循环梗阻状况,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1998年6月至2008年3月,22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者接受分期TCPC.本组中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狄窄9例,合并肺动脉闭锁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十字交叉心,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左心窒发育不良,肺动脉闭锁,房室瓣少-中量反流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双向Glenn术后伴吻合口狭窄房室瓣大量反流1例;镜面右位心,功能性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体肺侧支,双侧双向Glenn术后2年,右下肺动-静脉瘘1例;三尖瓣闭锁并肺动脉狭窄4例;三尖瓣闭锁伴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1例;镜面右位心,右心室双出口,窒间隔缺损,左心室发育小良,功能性单心房,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少量反流,粗大体肺侧支1例.第一期体肺分流术后,二期双向Glenn术5例,第一期单侧或双侧双向Glenn手术17例.行双向Glenn手术的年龄为(5.9±4.4)岁,Glenn术前肺动脉压为17~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房室瓣膜关闭不全3例;一期手术前Nakata指数小于200 mm2/m2者4例.接受TCPC术平均年龄为(9.6±4.9)岁,与双向Glenn术间隔时间(3.7 ±1.2)年,术前经上腔静脉置管测得肺动脉压力均小于15 mm Hg.全组22例均采用心外管道TCPC,房窜瓣成形1例.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为4.5%.死亡病例为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第一期体肺分流术后,二期左肺动脉成形双向Glenn术后5年第三期行TCPC,术后左肺反复多次大出血死亡.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中心静脉压12~18 mm Hg.出院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为90%~96%,活动量明显增加,发绀及气促症状消失,心功能均为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分期TCPC,可以使更多有高危因素不能行Fontan手术的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扩大手术适应证,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一类肺动脉梗阻性疾病,其原因主要为血栓栓塞导致肺动脉堵塞,肺血管重塑,进而产生肺动脉高压。2013年国际肺高压研讨会还将肺动脉肉瘤栓塞,肿瘤细胞栓塞,肺囊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合并心内畸形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婴幼儿为研究组(A组),术中均直接肺动脉测压确诊合并PAH,另取同期室间隔缺损合并同等PAH的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为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两组转流前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停机后肺动脉平均压为(28.4±8.8)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B组的(21.2±5.0)mm Hg,A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均长于B组(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截瘫等并发症,A组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压差小于10 mm Hg,术后3月超声复查无PAH。结论 COA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心内畸形者继发PAH进展更快,及时矫正心内畸形并解除主动脉缩窄可取得满意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UCSD 32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资料,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56±16.04)岁,平均病程(3.90±4.61)年;15例有深静脉血栓病史.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的手术方法.结果 根据术中病理标本Jamieson分型,Ⅰ型占21.8%,Ⅱ型占28.1%,Ⅲ型占37.5%.平均转机(236.32±37.27)min,主动脉阻断(111.69±28.14)min,停循环(38.00±13.58)min.术后机械通气(66.23±99.24)h,住ICU(4.62±4.50)天,无死亡.病人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81.03±16.92)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术后(51.20±12.16)mm Hg,肺血管阻力由术前(88.91±42.32)kPa·s·L-1降至术后的(34.38±15.68)kPa·s·L-1,心排量由术前(3.65±1.08)L/min增加到术后(5.85±1.21)L/min,中心静脉压由(13.07±2.11)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9.86±3.02)cmH2O.术后短期随访显示,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到Ⅰ级19例、Ⅱ级13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PEA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及内膜外翻技术为PEA标准术式.多中心资料证实该术式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肺功能.多数国内医疗中心没有足够手术经验,应尽量避免选择肺动脉压收缩≥100mmHg,肺血管阻力≥100kPa·s·L-1及Ⅲ型病变者行PEA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 mm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 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 d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动脉环缩术( PAB)在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单心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仅能行单心室修复的复杂畸形患儿,男31例,女18例;年龄0.2~10岁,平均(7.8±3.8)岁;体重5~24 kg,平均(8.82 ±4.24) kg;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0.85~1.00,平均(0.90±0.04);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 52 ~91 mm Hg(1 mm Hg =0.133kPa),平均(54.6±16.8) mmHg.合并单心室13例,三尖瓣闭锁12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伴左心室发育不良型右室双出口11例,三尖瓣重度狭窄5例,心室不均衡型完全型房室通道5例,十字交叉心3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0.5岁17例、0.5 ~2.0岁17例、≥2.0岁15例.全组均先期行PAB,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氧浓度40%时,SPO20.85,肺动脉平均压20 mm Hg.对比分析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手术死亡比率.结果 手术死亡1例系1岁6个月患儿,死因为肺部感染.全组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3组术后SPO2、mPAP、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无明显区别.随访6 ~72个月,1例1岁2个月患儿术后2个月因误吸死亡;3例已完成双向格林或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结论PAB能有效降低不同年龄段伴肺动脉高压拟行单心室修复的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Hou SC  Zhang ZK  Hu B  Li T  Chen H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53-756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2年6月间诊治的5例胸部肿瘤开胸术后并发PTE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于术后72~168h出现突发憋气、胸痛、心悸等症状,查体为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FIE诊断。3例于确诊当日行肺动脉介入破碎、吸出血栓及溶栓治疗,1例行全身溶栓治疗。行溶栓治疗的4例痊愈,无胸腔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无复发。1例未能行溶栓治疗即猝死。结论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患者是PTE的高发人群。PTE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开胸术后PTE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应谨慎,并尽可能应用肺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破碎、吸出血栓加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87年12月至2007年3月,16例主肺间隔缺损病儿(人),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个月~22岁,平均(8.2±7.1)岁;体重5.8~50.0 kg,平均(22.2±13.9)kg.Mori分型Ⅰ型7例,Ⅱ型7例,Ⅲ型2例.主肺间隔缺损大小10~35mm,平均(22.6±7.3)mm.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主动脉弓离断畸形(B型)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术前10例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5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75.4±25.2)mm Hg,肺动脉平均压21~100 mm Hg,平均(60.3±24.8)m Hg.14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在深低温停循环完成手术.结果 主动脉阻断(70.6±48.1)min,体外循环(110.5±62.9)min.术后10例肺动脉收缩压(50.2±18.5)mm Hg,平均肺动脉压(40.0±15.2)mm Hg,术后呼吸机使用(22.6±14.5)h,滞留蕈症监护室1~70 d,总住院14~127 d.2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者围术期分别死于急性肾衰和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4例痊愈,平均随访(8.8±7.5)年,1例主肺动脉间隔小残余漏,余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主肺间隔缺损者肺血管病理改变早,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79岁,180 cm,70 kg,ASAⅢ级。因“下腹疼痛半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1个月前肠镜检查升结肠见一肿物,活检提示腺癌;乙状结肠息肉活检示乙状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癌。既往肺结核60年。5个月前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给予肺动脉导管定向溶栓术。术后每天服用利伐沙班10 mg。既往吸烟史、饮酒史50年。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弱,P2>A2,双下肢无水肿。术前动脉血气示:Pa CO233.9 mm Hg,Pa O268.7 mm H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围术期血栓栓塞的表现、治疗、转归和可能危险因素,评估预防血栓栓塞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双向Glenn手术264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发生血栓栓塞9例,男5例,女4例;年龄0.9~11.0(5.1±3.7)岁;体重8~30(17±8)kg。5例为双向Glenn手术,4例为TCPC。多数栓塞患者合并至少一个血栓高危因素。术后常规静脉泵入预防量肝素10 U(/kg.h),续以口服阿司匹林1~3 mg(/kg.d)预防血栓。结果 9例中6例血栓栓塞发生于术后7 d之内,3例发生在术后2~4周。9例均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其中1例行下腔静脉-右心房连接术。死亡3例(33%),分别占同期双向Glenn手术和TCPC后早期死亡的33%(1/3)和18%(2/11);其余6例症状和体征改善或消失。结论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围术期血栓栓塞的病死率高,是此类手术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术期预防血栓的策略有效,但仍需注意避免一些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例1女,49岁.左髌骨骨折制动2个月后反复出现晕厥4个月,气促1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87 mm Hg(1 mm Hg=0.133 kPa).核磁共振造影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段肺动脉大量血栓栓塞.右心导管检查示重度肺动脉高压86/37(50)mm Hg,全肺阻力1056 dyn·s·cm-5(13.2 wood).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PTE).停循环10 min,阻断121 min.第1次试停机时,肺动脉压与体循环压相同,气管插管内出血400ml.被迫再次转机,不能停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