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瑞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及传播代际。结果本起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4日结案经历31 d,共报告11例COVID-19确诊病例,分布于3个家庭,呈家庭聚集性。其中武汉市输入病例1例,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续发本地病例10例,包括二代病例5例,三代病例1例,四代病例1例,代际不明3例。有明确聚餐引起传播1例,家人同住引起传播4例,偶尔接触并聚餐引起传播2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方式不明3例,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染、同一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除10例续发病例外,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127人,经过14 d隔离医学观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这是一起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20年2月重庆市F区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析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对涉及人员采集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及14人,共诊断报告2例COVID-19确诊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传染源为有湖北武汉居住史的病例A唐某,病例B为二代病例,2人系祖孙关系,在病例A潜伏期内有共同就餐史及生活接触史。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输入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地为武汉市,以共同进餐和同处交流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多代传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2月3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感染来源,判定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3代共10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首发病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和聚餐传播给2代病例,2代病例中的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聚餐传播给3代病例。首发病例与2代病例的代间距平均数为4.5 d,3代病例的潜伏期平均数为7.3 d。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总续发率为34.5%,其中2代病例续发率为53.8%,3代病例续发率为18.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能力强,在家庭内可以通过接触、聚餐等方式快速导致多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湖南省郴州市Y县邓某家庭COVID-19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病例邓某,曹某为二代病例,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邓某的共同居住家人。【结论】COVID-19易在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的防护意识,强化COVID-19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温州市平阳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方法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表现、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暴露史及密切接触者等资料,分析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判断疫情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疫情波及138人,共报告6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6.52%。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8岁,临床表现以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热和咳嗽为主;潜伏期最长9 d,最短4 d,中位数为6 d。首例病例王某,1月18日与丈夫和儿子从武汉市返乡,同住在母亲家中。1月19日王某出现咳嗽症状,至1月23日祖母葬礼期间曾多次前往祖母家帮忙,与6例病例均有接触史,其余2例病例为王某母亲和丈夫,与王某长期居住。除王某外的病例在丧葬活动前均未出现COVID-19相关症状,葬礼前后无其他COVID-19病例接触史,也无其他共同暴露史,故判定王某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来源。和病例王某同处一室、同桌进餐与感染COVID-19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此次疫情是由COVID-19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聚集性疫情,输入来源地为武汉市,主要以同处一室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2月南宁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感染来源、代际传播情况、疫情发现方式和规模等。结果 2020年1—2月南宁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11起,报告确诊病例36例,涉及暴露人数293人,平均罹患率为12.29%,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10起。疫情规模均较小,平均每起疫情报告病例3.27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在1月23日达高峰,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10日—18日;病例分布在2个城区和1个县,其中青秀区和西乡塘区罹患率为16.95%,高于马山县的5.17%(P0.05)。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25.42%,高于其他密切接触方式(P0.05)。11起聚集性疫情中,输入疫情和输入关联性疫情9起;发生二代及以上病例5起,首代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 d。结论南宁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多由输入病例引起,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疫情规模较小,报告集中在2月中旬,城区居民罹患率高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丽水市青田县一起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境外输入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痰液标本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分析该起聚集性疫情的病例特征、传染来源、传播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020年3月1日—6日共报告8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年龄中位数为33岁。9例病例入院时均无发热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未见降低,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无症状感染者先后6次检测SARS-CoV-2核酸均为阴性,但SARS-CoV-2 IgM抗体弱阳性和IgG抗体强阳性。9例病例为意大利贝加莫省同一餐厅员工,分住于3个独立别墅内,平时在工作餐厅共进午餐和晚餐。贝加莫地区COVID-19疫情严重,餐厅正常营业期间工作人员未采取佩戴口罩、环境消毒等有效防护措施,8例病例自述2月中旬前后在意大利期间均出现过类似感冒症状。青田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落实现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和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理,共追溯密切接触者372人,未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结论这是一起境外输入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青田县及时采取全链条闭环管控,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未发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20年1月23日—2月22日河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22日河南省报告的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病例临床特征。结果 2020年1月23日—2月22日河南省共报告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202起,累及病例546例,其中确诊病例493例,占90.29%;无症状感染者53例,占9.71%。输入病例247例,占45.24%;本地病例299例,占54.76%。1月25日—2月7日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最多,129起占63.86%。2月5日前以输入病例为主,153例占57.09%;2月5日后以本地病例为主,168例占68.29%。18个省辖市均报告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前五位为信阳市、郑州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和商丘市。确诊病例以轻症为主,430例占87.22%。潜伏期最长为17 d,中位数为8 d。以一代和二代病例为主,537例占98.35%。排查密切接触者5 635人,其中262例为续发病例,罹患率为4.65%。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有外省旅居史149起,占73.76%。结论 1月23日—2月22日河南省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时间集中于1月25日—2月7日,首发病例多有外省旅居史,病例潜伏期较长,以一代和二代病例为主,密切接触者罹患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宁波市镇海区本土聚集性疫情, 分析其传播链,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收集2021年12月6-18日宁波市镇海区新冠病毒感染者个案信息。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描述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链。结果首例病例为途经中风险地区, 直接或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而感染新冠病毒, 后继出现家庭内聚集性疫情, 并通过工作、生活、艾灸养生活动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疫情共持续14 d, 共报告确诊病例74例, 潜伏期M(Q1, Q3)为4.0(3.0, 5.8)d。所有病例均在一条传播链上, 传播6代以上, 代间距M(Q1, Q3)为3.5(2.0, 5.3)d。基因测序结果为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 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宁波市镇海区本土疫情与上海市疫情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结论本起疫情传播链清晰, 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具有明显的家庭、封闭场馆、集中居住地聚集性, 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天台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特征,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台县2020年1月24日—2月7日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发病、就诊情况,暴露史和密切接触者等资料,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特征。结果天台县1月24日—2月7日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8例,其中湖北省输入病例7例,本地病例1例;3例为家庭聚集性,5例为散发。年龄为37~58岁,中位数为49岁。所有病例均为主动排查发现,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最短2 h,最长9 d,中位数为1.50 d。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淋巴细胞减少;7例胸部CT显示肺炎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在确诊前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疫点消毒处置。病例均治愈出院,病程中位数为22.50 d;出院第7天1例粪便标本和1例咽拭子标本均检出SARS-Co V-2核酸阳性。追踪密切接触者共93人,发病1例,续发率为1.08%,1月23日启动一级响应后发病的4例病例密切接触者明显减少。结论天台县1月24日—2月7日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以湖北省输入病例为主,年龄中位数为49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较长,流行病学调查均在确诊前介入,启动一级响应后发病的病例密切接触者明显减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京市一起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冠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工作,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起疫情传染源为湖北来南京人员,无任何可疑症状而先后引起两起相互关联的家庭聚集性疫情,并因短时间近距离无防护接触造成1名家庭外病例感染。涉及三代病例,其中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潜伏期中位数为7 d(4~8 d),代间距中位数为4 d(3~5 d)。病例的主要发现方式主要为主动就诊(83.33%),其次为密接筛查(16.67%)。聚餐人员中发病者多有基础性疾病(40.00%),未发病者均无基础性疾病。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内即有传染性,近距离无防护短时间接触也可引起传播,尽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共同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加强健康宣教,强化个人防护措施,对防止疫情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浙江省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该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指标,为疫情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包括聚集性病例特征、传播方式、罹患情况等,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潜伏期和代间距进行估算。结果宁波市自1月21日报告首例病例,截至3月10日,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2起,累计报告聚集性病例166例,其中确诊病例137例,无症状感染者29例。聚集性病例中女性占63.25%(105/166),≥50岁病例占59.64%(99/166);经家庭、亲戚朋友、同事、聚众活动以及高风险地区暴露感染的比例分别为40.96%(68/166)、 10.84%(18/166)、 1.81%(3/166)、24.10%(40/166)和22.29%(37/166)。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总罹患率为6.70%(166/2 478)。22起聚集性疫情涉及41个家庭病例聚集,家庭续发率为57.27%(87/152)。经推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潜伏期2~21 d,中位数5 d,众数3 d,均数7.11 d;代际间距1~21 d,中位数6 d,众数3 d,均数7 d。结论家庭聚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潜伏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可作为传染源导致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绵竹市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过程,分析造成家庭聚集传播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家庭聚集性传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3版)》病例个案调查表,所有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其流行病学资料、病例档案及呼吸道标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过程。结果传染源为2名输入性病例,与2名输入性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59人,发病3人,总罹患率为5.08%,与Ⅱ代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25人,无人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Ⅱ代病例都有与2名输入性病例有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价防控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结果 共追查到与该案例传播链相关的密切接触者13人,其中家庭内密切接触者11例,发病7例;疫情共传播2代,无重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开江县1起不明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查找传染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输入性首代病例汪某与武汉返乡3人通过家庭聚餐、家庭生活等密切接触方式,在无防护措施下引起了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首代病例1例,可疑首代3例,二代病例3例;本地不明原因病例曾某与病例汪某等一行人多次在同时段经过相同道路,且均未戴口罩;病例曾某在潜伏期内通过家庭聚餐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崔某。结论新冠肺炎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其潜伏期存在传染性;采取有效防护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需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