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胸腔镜与经胸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经胸封堵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年龄5.7±2.5岁,均为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者。依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全胸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8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优势。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经胸封堵组(180.5±17.8minvs.82.5±17.8min,5.2±0.6dvs.3.9±0.5d;P<0.01);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6.67±3.45h和16.23±3.47h,机械通气时间为5.34±0.68h和5.42±0.81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对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应证范围大于经胸封堵术,手术难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使用“达芬奇”(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回顾性研究,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22例.患者女16例,男6例;年龄平均(36.5±5.8)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5~4.1 cm,平均(3.8±1.3)cm,左向右分流,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伴有右侧胸膜腔部分粘连.手术经股动、静脉插管,于右侧胸壁打3个孔,采用我院成熟全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右心房后,再连接机器人手术系统,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臂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0例,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同期三尖瓣成形及胸膜粘连松解各2例.结果 22例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时间1.5 ~ 3.5 h,平均(2.3±0.6)h;后10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58.6±18.3) min,升主动脉阻断(26.8±8.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1.6)h.胸液引流量50 ~ 300 ml,平均(150±32) ml,平均1~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6±1.4)d.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3~5d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无残余分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改良达芬奇S机器人手术方式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49例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2例、女217例,年龄3~55(17.3±11.2)岁。结果44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4.0(2.4±0.3)h,体外循环时间42~136(64.2±11.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84(28.4±10.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45(6.9±3.8)h,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6~68(20.5±5.6)h,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50~1060(213.1±117.2)mL,术后住院时间5~16(6.9±1.3)d。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中转正中开胸患者。出现并发症11例(2.4%),包括术中再次手术1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切口感染3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2例,股动脉切口狭窄合并血栓栓塞1例,右侧气胸1例。患者术后随访1~128(72.2±33.9)个月,无再次手术患者,室间隔缺损残余漏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各1例,心功能明显好转。结论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及安全可靠等优势,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者453例,其中男150例、女303例,平均年龄(42.2±14.6)岁。主要病种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1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例,心脏肿瘤105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9±0.8)h,体外循环时间(101.2±3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2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6±9.4)h,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2.6±13.9)h,术后住院时间(6.0±1.7)d。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中转开胸2例,术中扩大切口3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各2例,心室颤动1例。术后随访(22.6±1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9月我院行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9(24.5~39.5)岁。研究其房间隔缺损病变特征、术中操作特点、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0例成功行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例中转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行经胸封堵的患者缺损大小17~40(27.22±8.97)mm,使用的封堵器大小36(30~42)m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无明显心率失常、出血、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3~1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Ⅲ度传导阻滞,无封堵器脱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积液。结论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缺损直径较大、缺损边缘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微创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程云阁等在国内开展首例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来,电视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心脏外科领域[1].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们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10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50例,女58例;年龄10~61岁,平均29岁;平均体重49.5 kg.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心脏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明确诊断.房间隔缺损65例,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4例,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30例;室间隔缺损27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8例,嵴内型7例,干下型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其中后叶脱垂5例,前叶脱垂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6例,均为单瓣膜病变;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的手术选择意愿分为2组.胸腔镜组24例,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开胸组38例,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 结果 2组均无死亡.2组体外循环时间[(74±28)min vs.(71±24)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in vs.(28±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 vs.(3.3±1.1)h]无显著性差异(t = 0.449、0.309、-0.349;P= 0.655、0.758、0.729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2.646,P=0.104).与开胸组比较,胸腔镜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32±18) ml vs (66±28)ml;t=-5.290,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1±1.2)d vs. (7.6±2.2)d;t=-3.059,P=0.003]. 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g YG  Wang YJ  Zhang Q  Gu JM  N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21-152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0例.二尖瓣置换术56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行体外循环;胸腔内操作均在胸腔镜下进行,以胸腔镜显示屏为手术野。结果本组674例患者手术成功645例,成功率96%,术中扩大切口28例。手术时间1.8—5.6h,平均(2.8±1.2)h;体外循环时间56~198min,平均(78±2.3)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8—96min,平均(31±19)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1200ml,平均(140±46)ml。死亡1例.死亡率0.15%,死亡原因为术后脑出血。并发症46例,发生率7%。包括二次止血8例;残余漏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右侧血气胸33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 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 结论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辅助或全胸腔镜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下或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全胸腔镜组。机器人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6.8)岁;全胸腔镜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38.4±10.9)岁。随访期间,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直径、右心房直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胸腔引流量、早期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8±0.3)h vs.(6.1±1.4)h]、体外循环时间[(72.3±10.4)min vs.(139.1±32.8)min]、呼吸机使用时间[(5.5±1.2)h vs.(9.5±2.1)h]、术后住院时间[(6.7±0.5)d vs.(9.8±0.6)d]及胸腔引流量[(253.4±26.8)mL vs.(289.3±29.5)mL]均短于或少于全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扩张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较术前缩小。结论对于ASD修补手术的患者,机器人辅助及全胸腔镜下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方面,机器人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三维(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50例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三房心、无顶冠状窦综合征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各1例,二尖瓣置换术28例(含再次手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及左乳内动脉采集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采用Karl Storz 3D摄像系统、30°胸腔镜、高清3D显示屏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静脉及经颈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3D图像引导下完成胸内操作.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其中因心包粘连中转正中开胸1例.平均手术时间(232.8 ±54.7)min,体外循环时间(128.0±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7 ± 25.1) min.平均ICU停留时间(30.4±22.0)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3.7±11.9)h.平均胸腔引流时间(3.34±1.91)天,平均住院时间(6.52±3.06)天.术后并发症11例(22%),包括术后出血4例,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轻度瓣周漏1例.与同期20例2D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比,3D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6例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方法 ; 方法  3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经第七肋置入胸腔镜 ,另选第四肋打两个用作手术操作孔 ,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 结果 第 1例因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氧饱和度在80 %~ 88% ,而延长第四肋间切口重新作心内探查 ,其他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 ; 结论 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6年5月186例先天性继发孔ASD行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全麻,右侧第7肋间腋中线1.0 cm小孔置入胸腔镜,右侧锁骨中线微切口2.0 cm,第4肋间进胸,作为操作孔。术中经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8例成功封堵,7例中转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修补术(2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中央型由于房间隔缺损过大,封堵器影响二尖瓣结构),1例次日心脏彩超发现封堵器脱落立即送手术室行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无死亡,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经治疗均转为窦性心律;胸腔积液5例,经引流等治疗痊愈。术后3~7 d出院。178例随访0.5~8年,(3.2±1.9)年,彩超示封堵器无残余漏、移位,心功能Ⅰ级70例,Ⅱ级83例,Ⅲ级25例。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采用微切口入路,符合美容要求,无须体外循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若封堵不成功,可同期直接改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  相似文献   

14.
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85例患者中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4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例,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30~179min(91.7±2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03min(37.2±6.1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2例患者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血管内膜撕裂;其余8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2月对15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全麻取右侧锁骨中线至右侧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约3. 5 cm,为主操作孔,腋中线第3肋间切口为副操作口,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为观察口,切开心包及右房壁,心脏不停跳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结果无死亡,手术时间(4. 3±1. 4) h,体外循环时间(1. 5±0. 4) h,ICU滞留时间(3. 6±2. 9) d,呼吸机使用时间(65±7) h,术后24 h引流量(448±127) ml,住院时间(9. 2±7. 6) d。15例随访6~30个月,(8. 3±6. 7)月,三尖瓣均未见明显返流,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4例。结论胸腔镜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心脏瓣膜的保护和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YF  Zhu LB  Wang DQ  Li BJ  Wang Q  L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57-65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因瓣膜功能不全再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行瓣膜手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8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后3例,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第1次手术时即存在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新出现瓣膜功能异常6例,其中2例因补片漏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因前叶腱索断裂致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残留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伤及主动脉瓣并发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中,行二尖瓣置换6例,三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并二尖瓣、三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3例。同时修补残余漏,疏通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3例。2例术后早期分别死于脑气栓和呼吸循环衰竭。11例术后痊愈出院,随访1~8年,心功能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应注意心脏瓣膜的保护,合并的瓣膜功能异常应积极修补,及时地再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大坪医院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心脏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早期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门诊随访80例,失访3例。无残余漏、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应强调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充分的术野显露、可靠的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准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老年(年龄≥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89例年龄大于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7.8岁),其中上腔型房间隔缺损23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31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9例,混合型6例。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均予涤纶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d(9~37d),术后Ⅰ周复查右房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及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如无介入封堵术指征或伴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应手术治疗,补片修补及术中积极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发展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胸腔镜手术自瑞典Jacobaeus首次介绍以来,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展.开始仅限于心包开窗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及置入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等,目前已能进行心脏外科领域里的大部分手术,如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瓣膜修复及置换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符合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72例行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统计分析其病例选择、术中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2.1~3.9h,平均(3.0±1.2)h;体外循环76~ 158 min,平均(98 ±22) min;升主动脉阻断38~78 min,平均(52±13)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 ~34.5 h,平均(11.2±3.6)h;住监护室14~67 h,平均(28.2±7.6)h;术后胸液引流量20 ~ 1200 ml,平均(370±80) ml.术后死亡1例.余者术后住院7~18天,平均(10.2±2.1)天.术后并发症14例.结论 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