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收治的经剑突下入路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组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RATS组41例,男13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61±14.99)岁;VATS组38例,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84±15.05)岁。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ATS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高于或长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水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第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视觉模拟评分,术后第3 d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镇痛泵使用时间,自主按压镇痛泵次数,纵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最初完成的50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6.9(17~80)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 analysis)对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4.6 min,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868,拟合方程为CUSUM(min)=0.046X~3–4.681X~2+127.508X–237.940(X为手术例数)。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19例时跨越顶点,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A、B两个阶段,其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P0.0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通过CUSUM分析可以明确区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不同特征的阶段,跨越学习曲线达到熟练操作约需累积19例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微创手术治疗的95例MN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RATS、VATS的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RATS组31例,VATS组64例,均实现R0切除,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手术时间长于VATS组,但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ATS是治疗MNT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相比于VATS,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完全无管化(totally no tube,TNT)与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ymectomy surgery,SVATS)治疗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胸腺肿瘤切除术4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腺全切术及纵隔脂肪清除。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组及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 TNT组168例,其中男83例、女85例,平均年龄(61.920±9.210)岁;SVATS组267例,其中男147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1.460±8.119)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及术后肌无力危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40±0.500)d vs.(3.400±0.561)d,P=0.000]、术中出血量[(13.450±5.498)mL vs.(108.610±54.462) mL,P=0.000]、术后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数字化引流系统(digital drainage system,DDS)在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装置分为DDS组和常规组(术后采用传统单胸腔引流管装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内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纳入患者170例,其中男76例、女94例,平均年龄(61.8±8.7)岁。DDS组术后拔管时间[5.53(6.00,7.00)d vs.6.36(6.00,8.00)d,Z=–2.467,P=0.014]、术后住院时间[7.80(8.00,10.00)d vs. 8.94(9.00,10.00)d,Z=–2.364,P=0.018]短于常规组。对于术后出现持续性肺漏气患者,DDS组术后拔管时间(Z=–2.786,P=0.005)和术后住院时间(Z=–2.862,P=0.003)比常规组更短。结论 DDS有利于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腹腔镜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min,平均110.4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h,平均26.7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d,平均4.5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3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共4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有25例患者行机器人手术,为机器人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6.5±17.9)岁;另外24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为电视胸腔镜组,男15例、女9例,年龄(53.0±17.8)岁。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组和电视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0.681)。达芬奇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更少(t=–2.569,P0.001),术后3 d引流量更少(t=–6.325,P=0.045),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更短(t=–1.687,P=0.024)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t=–3.689,P=0.021),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更低(t=–7.214,P=0.014)。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是安全的,其手术时间与电视胸腔镜无较大差别,但在术后恢复方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较电视胸腔镜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孔与三孔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全胸腺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连续开展的60例XVATS全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53.1(27.0~76.0)岁。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XVATS组(30例)与三孔XVATS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长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血栓或纵隔感染病例。单孔X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三孔X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19.0)min vs.(75.8±15.7)min,P=0.012];此外,单孔组术后3~14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三孔XVATS组(P=0.001)。结论单孔XVATS全胸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较三孔组患者轻,但开展初期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切除儿童纵隔肿瘤的技巧。方法对9例纵隔肿瘤患儿采用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00分钟,平均(133.3±58.3)分钟。术中出血量10 ml。无因为出血以及创伤而中转开胸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术后无因神经损伤导致隔神经麻痹以及Horner综合征等,无气管以及食管瘘的发生。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如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胸腔镜切除儿童纵隔肿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33~72岁,平均48.8岁。前纵隔肿物19例,中纵隔肿物1例,后纵隔肿物3例。三孔法,左侧机械臂为抓钳,右侧机械臂为超声刀,中间为观察孔。前纵隔胸腺来源肿物行全胸腺切除术,后纵隔及中纵隔来源肿物沿肿物包膜完整切除。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胸腺切除术19例,中纵隔气管囊肿剥除术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93.9±38.6)min,术中出血(55.2±18.6)ml,术后24小时胸管引流量(115.2±69.9)ml,术后住院时间(5.4±1.4)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病理示胸腺瘤16例,神经鞘瘤3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增生及支气管囊肿各1例。23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胸腔镜和常规开胸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42例。A组行胸腔镜手术,B组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术。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单向式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同一术者连续开展的60例S-VATS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2±9.0)岁。依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孔S-VATS组与三孔S-VAT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增加手术切口或死亡病例,气管切缘均阴性。单孔S-VATS组与三孔S-VATS组相比,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8±16.4)min vs.(73.7±14.3)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及枚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S-VATS组患者术后3~14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三孔S-VATS组(P0.05)。平均随访10个月,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由三孔S-VATS过渡到单孔S-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行的。此外,最优化的血管切除顺序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单中心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实施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我中心罗清泉团队采用微创手术完成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5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6例、女333例,年龄33~78岁。将579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组(283例)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组(2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以及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死亡及手术费用等围术期结果。结果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输血及术后30 d死亡。RATS组手术时间[(90.22±12.16)min vs.(92.68±12.26)min,P=0.016]、胸腔引流时间[(3.55±1.38)d vs.(4.16±1.58)d,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4.67±1.43)d vs.(5.31±1.59)d,P0.001]均较VATS组缩短。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手术总费用更高[(93 275.46±13 276.69)元vs.(67 082.58±12 978.17)元,P0.001]。结论 RATS与VATS行右肺上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满意,两种术式的围术期结果基本相当,但RATS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原发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48例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实行心理干预有无积极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7(32~70)岁;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5.6(32~68)岁。两组均按照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干预前与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较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干预后44.55±5.33 vs.39.90±2.34,P0.05;SDS干预后35.64±4.26vs.33.28±1.93,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辅助下铥激光肺楔形切除术与其它两种传统方法(机械性切割吻合器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在肺小结节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5例单孔胸腔镜辅助下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铥激光楔形切除术(铥激光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21±11.31)岁;机械性切割吻合器肺楔形切除术(吻合器楔形术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27±11.30)岁;肺段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00±9.68)岁。比较三组患者手术中肺断面漏气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日平均引流量、发热、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指标中,体重指数、性别、吸烟史、病理结果的良恶性比例、病灶最大直径、病灶位置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铥激光组患者年龄和胸膜粘连比例与其它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个数的分布上,吻合器楔形术组多病灶的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