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45例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2年1月~2006年1月对445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28种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2002年7-11月门诊确诊的患者,其中男80例,女32例,年龄7~76岁,病程3个月~50年,均为广州地区常住人口。所有患者在2周内均未服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n Vitro Test,IVT)对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包括6种吸入性过敏原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结果:总IgE阳性率为94.00%,至少一种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占85.00%,住13种过敏原特异性IgE中以霉菌的比率为最高,占27.00%。结论: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荨麻疹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荨麻疹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67.42%,其中以尘螨、猫狗毛皮屑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入组过敏原阳性率53.23%,其中以各种鱼、贝类、虾、蟹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尘螨、猫狗毛皮屑、鱼、贝类、虾、蟹为本地区荨麻疹者的主要致病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SM-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5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组与食入组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在5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23例的血清总IgE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9.86%;吸入组变应原中粉尘螨33.68%(196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花粉26.29%(153例);食入组变应原中海鲜28.01%(163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鸡蛋22.68%(132例)。结论:粉尘螨、海鲜等是诱发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对患者的预防和脱敏治疗应主要针对这几种过敏原展开。  相似文献   

6.
278例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门诊278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904例荨麻疹患者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IgE总阳性率74.78%;食物性sIgE阳性率明显低于吸入性(x2=32.50,P<0.01).②不同性别患者s...  相似文献   

8.
2 436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特制的过敏原皮内试验检测我市慢性荨麻疹病人的常见过敏原。共检测2436例,50%的受测者食入组阳性过敏原为鱼、虾、西红柿、辣椒,吸入组为室内尘土、螨。慢性荨麻疹病人过敏原有地区性,我市慢性荨麻疹病人常见的过敏原以食入组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24%(134例),其中尘螨阳性率22.41%(119例);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9.0%(154例),其中蟹抗体阳性率13.75%(7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患者血清5-羟色胺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在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及其意义。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23例急性荨麻疹(含4例急性胃肠型荨麻疹)和23例慢性荨麻疹治疗前血清5-HT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清5-HT含量与正常对常组相接近。结论 5-HT在荨麻疹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5-HT和血管内皮细胞膜5-HT受体结合,引起内波细  相似文献   

12.
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组胺(HA)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中HA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31例急性荨麻疹和25例慢性荨麻疹治疗前血浆中H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中H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结论HA是参与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介质之一,测定患者血中HA水平可反映机体对HA的释放情况,有利于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解释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探讨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沿海地区1145例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分别为牛奶(54.61%)、鸡蛋(52.34%)和鸡蛋(60.04%)、粉尘螨(58.97%)。东港市本地父母辈和子女辈的过敏原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辈为内地居民,而子女辈出生于东港市的二代之间对鱼虾蟹贝等海产品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习国内几个代表地区的过敏原检测情况,发现与本研究结果有相同趋势。结论沿海地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过敏原中鱼虾等海产品呈低敏感性,提示早期接触过敏原对预防过敏反应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胺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荨麻疹中的抗组胺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 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浆中的组胺含量。结果  2 4例急性荨麻疹和 2 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组胺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症状缓解后组胺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慢性荨麻疹组胺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组胺是参与荨麻疹发病的主要介质之一 ,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MAST检测系统对荨麻疹的致敏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荨麻疹病因诊断中寻找过敏原既安全又高效的方法。方法:我们用可同时测定35种特异性抗原的MAST检测系统,对50例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体外测试,并用相应本地抗原进行皮内试验作对照。吸入及食物组共12种相应抗原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MAST测试与皮内试验两种检测方法间存在正相关性(r=0.63,P<0.01)。结论:MAST检测系统适合本地临床应用,并能弥补度试的不足,是荨麻疹病因诊断中一项简便、安全、高效的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000例荨麻疹患者应用点刺液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本地区荨麻疹的防治及点刺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30种变应原,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 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20-30 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765例(76.5%)呈阳性。皮肤点刺试验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粉尘螨等。结论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北京地区重要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寻找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7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及128例健康人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尤以伴有发热和心肌损伤者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皮肤炎症反应有关。伴发热和心肌损伤者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121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特异过敏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12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才 清过敏原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总IgE水平。结果:121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吸入组过敏原以屋尘(69/121)为最高,其后依次是尘螨(45/121)多价霉菌(29/121)、花粉(20/121)和蒿属植物(13/121);食物组过敏原以牛羊肉(32/121)为最高,其后依次是蛋类(13/121)和牛发(11/121),血清IgE以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和药疹为最高,阳性率分别为70%、67%、53%和24%,结论:酶免疫分析法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相应过敏原,帮助医师确认过敏体质,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定性的酶免疫分析法,对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150例接受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7例(71.33%)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42例接受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9例(76、76%)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25例同时接受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68例(54.4%)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阳性,而仅有10例(8%)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阴性。结论:荨麻疹病因复杂,吸入性和/或食物性过敏原常是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cE的检测,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8例荨麻疹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CP、t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sIgE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荨麻疹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荨麻疹患者治疗2个月后ECP水平明显下降(P0.05);248例患者中,178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77%),有135例患者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54.43%),正常对照者的s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检测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