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旨在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患儿舒适度。 方法 自行设计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将其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选取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装置输液,收集两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输液满意度、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间为(1.49±0.33) min,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为(2.52±0.4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分别为5.83%和24.16%,输液重注率分别为6.66%和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12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8名家长认为比较满意,对照组4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39名认为比较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套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达到护理人员实时、准确上报及追踪输液外渗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推进小组、现状调查、修订输液管理闭环流程、建成高危药物库及输液安全知识库等,构建一套实现高危药物智能提醒、自动识别外渗程度级别、外渗护理记录自动生成、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自动上报、数据自动收集统计、外渗事件延续性跟踪等功能的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2018年系统采集高危药物外渗例数22例,2017年手动采集为14例。系统采集在外渗药物名称、静脉通道、药物外渗分级、药物外渗部位数据的正确采集率均高于手动采集数据。结论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操作便捷,系统采集数据更客观准确实时;实现了智能提醒、自动收集及分析数据,提供护理决策支持;实现了以临床护士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行输液港植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上臂静脉植入组(n=155)和中央静脉植入组(n=159)。比较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近远期的并发症及舒适度。 结果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上臂静脉植入组的导管异位、输液不畅、导管脱落、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中央静脉植入组;患者舒适度高于中央静脉植入组(Z=-3.688,P<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安全性及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癌症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肿瘤科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观察组57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χ2=5.498;P=0.019);观察组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好于对照组(χ2=4.009,P=0.045);2组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268)。 结论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能够精准追踪输液港导管末端植入位置,提升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定《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为降低CT检查时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发生率和规范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严格按照循证护理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构建《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草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目录Ⅱ对指南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 结果 构建的指南推荐意见涵盖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因素、预防方法、处理原则、质量改进4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为放射科及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神经外科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发生提供依据。〖HT5"H〗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 2020年1月—2021年12月445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烟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年龄、留置时间、长期输液、消毒方式等7项因素,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HT5"H〗结果 445例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21例,感染率为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外周血管条件、长期输液、是否输注高渗液体、输液环境、操作人员年资等为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等属于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T5"H〗结论〖HT5"SS〗 烟雾病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监测上报的68例针刺伤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针刺伤护士中,以实习护士和工作时间2~5年的低年资护士为主,占79.42%;血源病原体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最为多见;针刺伤发生最多见的操作环节是拔除静脉输液;主要发生在上午治疗集中时段。结论 针刺伤主要发生在低年资护士群体,应加强规范操作,执行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外科病房1例氯化钙外周输液致液体外渗1月后出现皮下硬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方法 正确评估患者双手背皮下硬结的消长,采用热敷、喜辽妥、灸法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经过2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双手背硬结消散,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缓解药物外渗导致的皮下硬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对CRBSI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2例为CRBSI组,262例为非CRBSI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准确性。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史、置管天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白蛋白<35 g/L均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建立的CRBSI发生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0.874(95%CI 0.826~0.922)。结论 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CRBSI的风险预测精准度、区分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1—3月收治的418例输液患者按收治时间段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1月1日—2月15日收治的210例患者,观察组为2月16日—3月31日收治的20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人工输液监管方式,观察组实施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比较2组的输液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输液风险发生率(除静脉炎外),输液异常平均响铃次数和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引发护患输液纠纷发生情况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观察组中全闭环输液监测器系统报警准确率为98.7%,器械故障发生率为1.0%。结论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应用中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房输液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方法 系统检索5个指南网站、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7日,定性描述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发症的基本特征、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原始研究8篇.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受...  相似文献   

13.
叶明俊  潘菲  赵静 《妇幼护理》2022,2(22):5155-5157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413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利的分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n=216)及观察组(n=197),分别为两组患儿开展常规的护理干预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9.49%)高于对照组(96.30%),两组相比:P=0.026;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00),观察组的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6.09%)相对于对照组(18.06%)更低,P=0.000。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减少外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改善新生儿输液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输液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急诊科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2月)、实施后(2016年3~12月)急诊输液患者各21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43.81%、安全留置针占35.7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9.05%,中心静脉插管占11.43%,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65.71%、安全留置针占15.24%,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8.10%,中心静脉插管占10.95%,2组输液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3,P<0.001)。观察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0,P<0.001)。 结论 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避免了独立工作存在的问题,可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李雪嘉  杨开庆 《护理学报》2021,28(22):12-17
目的 通过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早期识别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大理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4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93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最终急性感染(OR=8.210)、应激事件(OR=129.267)、随机静脉血糖(OR=1.986)、糖化血红蛋白(OR=1.421)4个因素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994,最大约登指数为0.929,灵敏度为0.954,特异度为0.975,Hosmer-Lemeshow检验P=0.975。验证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901,最大约登指数为0.754,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865。结论 急性感染、应激事件、随机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陈琳  葛铮铮  张晓艳 《护理学报》2020,27(23):53-5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内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组(n=48)和非感染性腹泻组(n=1 293),对影响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3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中有48例发生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3.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过阿糖胞苷、使用过蒽环类药物、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身高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使用过阿糖胞苷、蒽环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会增加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风险;身高越高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风险低。应加强早期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及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危患儿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获取国内外孕产妇孕产期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构建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Up To Data、BMJ、Cochrane Library、JBI、GIN、NCG、NICE、CMA、RNAO、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选取符...  相似文献   

18.
田园  蔡雪娇  孙岚  林晓非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75-1481
目的 构建与实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异型输血工作模式。方法 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15年—2017年993例异型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异型输血工作小组,2018年3月—8月根据异型输血的特点,在变革同型输血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细化异型输血的步骤,构建阶段式异型输血护理工作流程,在血液科病房中实施,每周根据反馈改进,直至完善。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异型输血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后,配送错误、医嘱错误和输血反应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异型输血工作模式安全高效,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还防止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是针对异型输血的有效模式,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