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恢刺组30例(采用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综合组30例(在经筋结点恢刺后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共治疗6星期,治疗前后评估AFS评分、FMA上肢功能活动评分、SS-QOL评分及统计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综合组在治疗1星期后AFS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星期后,综合组治疗后FMA评分、SS-QOL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星期后综合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偏瘫肩痛的疗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恢刺经筋结点对其肌张力障碍及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医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予恢刺经筋结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时改良Ashworth评分较低,FMA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可有效减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障碍,改善躯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恢刺常规穴位组和恢刺经筋结点组各25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MA (上肢部分)、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法(上肢部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上肢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组对偏瘫侧上肢的肌张力降低程度、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中医中风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结果: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经筋结点组明显优于恢刺常规穴位组和常规针刺组(均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0.71%,恢刺常规穴位组总有效率为80.00%,恢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88.0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恢刺常规穴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法分为恢刺组、PNF康复组和综合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患肢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患肢肩部功能及肩手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研究组采取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方案,对照组仅采取透刺经筋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生物电信号、面神经功能(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瘫Portman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1疗程后,研究组咬肌、提唇上肌、额肌生物电信号差及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以及生物电信号差距,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NF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肢VAS积分、水肿积分、上肢运动功能(FMA)积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减轻患肢肿胀,改善患肢肩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1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治疗,研究组32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联合黄芪九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能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的影响.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八邪穴针刺,两组均同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并进行传统体针常规针刺,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Lindmark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indmark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评分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筋理论指导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96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筋理论指导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束后测定两组FMA评分,同时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加以评定,对比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临床经筋理论指导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恢复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脑中风后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取补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的67.64%(P0.05);治疗前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生活能力评分升高均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较单独采取补气活血方疗效更高,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结合经筋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i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百笑灸经筋结点联合常规康复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患侧上下肢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笑灸患侧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检测患儿患侧上肢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定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治疗12周后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MFM-88和UEF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4周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改良Ashworth、GMFM-88和UEFT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降低(P0.05),GMFM-88和UEFT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百笑灸干预经筋结点能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齐刺电针经筋结点治疗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运动队门诊治疗的36例鹅足滑囊炎运动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患者入组。对照组治疗应用针刺和微波,治疗组采用齐刺电针经筋结点和微波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关节主动屈曲度、hs-CRP及IL-1β水平评定两组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VAS评分、关节主动屈曲度、血浆hs-CRP及IL-1β含量均较治疗前改良(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1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电针经筋结点治疗鹅足滑囊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傍刺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上肢常规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两组上肢的肌力(MMT徒手肌力评定法)、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评定法)、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ARA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确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均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ROM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改善更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力经MMT评定后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疗效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电针傍刺经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都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上肢瘫痪,但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观察董氏奇穴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治疗急性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及董氏奇穴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PNF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疗法配合PNF技术治疗急性中风肢体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穴取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组并于患手掌侧、背侧五指掌指关节与近侧指间关节之间的筋肉进行隔日交替针刺,得气后接电针;对照组于患侧手八邪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接电针。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手关节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Lindmark评分中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8.24±3.07vs 6.84±2.43,3.52±2.33vs 2.16±2.12,11.76±3.55vs 9.0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手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25.35±10.91)°vs(18.65±7.86)°,P0.05];两组患者BI评分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筋刺法,取穴: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即肩后伸旋外结点,伸肘结点,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指外展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髓、膝、踝、足的经筋结点,即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电针,上肢:内关,极泉,尺泽,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阴陵泉,风市;连接电针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取疏波,3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且可以看到肌肉抽动为度;经筋刺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ADL、四肢FMA评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风解毒活络汤联合经筋刺法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7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及经筋刺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瘫评分(Portmann评分)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及FNFI指数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ortmann评分及FNFI指数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ortmann评分及FNF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4.89%),P0.05。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联合经筋刺法可提升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巨刺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压敏点恢刺法联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颈枕部的压敏点,对照组在压敏点处施以单纯提插、捻转,研究组在压敏点处施以恢刺法并用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颈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敏点恢刺法联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减轻头痛程度,缓解病情,改善颈部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