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咳嗽也是一首重要的方剂。本文通过分析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机理、《伤寒杂病论》经典条文、小柴胡汤源流及方药特点,并对临床中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适应症、证型、疾病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临床应用要点与临床加减方法。临床实践证明小柴胡汤对于正虚邪恋少阳而致的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抓住小柴胡汤主症,随症加减灵活应用,常收良效。  相似文献   

3.
邵家佑 《河北中医》2004,26(6):443-444
清上蠲痛汤出自龚廷贤《寿世保元》,谓为“治一切头痛主方”。寓有选奇汤和菊花茶调散、芎归汤加减变化之义。具有祛风散热、发表镇痛之功,适应于诸般风热头痛。近年来,笔者将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头痛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清华 《四川中医》2007,25(8):35-37
通过对《证治准绳.七窍门》和《审视瑶函》两书眼科方剂的比较,发现后者补充前者的方剂达150首,《审视瑶函》虽对《证治准绳.七窍门》有较多的继承和吸收,但在选方用药上有较多新的发展,并进一步从方剂学的角度阐发了《审视瑶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但并非专治少阳。依据《伤寒论》所述,小柴胡汤为治疗"土虚木实"、扶正祛邪之方,不论是太阳病、阳明病或是厥阴病等,只要具备小柴胡汤的证治特点,均可用小柴胡汤治之。  相似文献   

6.
芎芷石膏汤系《医宗金鉴》名方,具有疏风散寒,清泻郁热,通络止痛之功,主治风寒束表,阳明郁热,络脉不通之证。临床上头痛一病,风寒束表,阳明郁热,络脉不通之证并不少见,多为芎芷石膏汤适应症。笔者应用芎芷石膏汤治疗头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川芎为“治头痛要药”,火热头痛能否用川芎治疗,历来有争议。如《得配本草》认为:川芎“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常用中药与不良反应》川芎“热证头痛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不宜使用”[1]。7版规划教材《中药学》亦指出,川芎“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均当慎用”。主张可治火热头痛,如“川芎散”、“清上泻火汤”、“清空膏”等方(《兰室秘藏》卷中)均用川芎配辛凉、寒凉药等治风热头痛,热厥头痛,“风湿热上壅损目,脑痛不止者”;“栀子清肝汤”(《外科正宗》卷二)用川芎配栀子、丹皮、牛蒡子、柴胡等治肝火风热上攻头痛;验方“清肝…  相似文献   

8.
普济消毒饮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站成 《光明中医》2008,23(5):676-676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此方是李杲(东垣)为大头天行专方,原方共有陈皮、黄芩、黄连、甘草、元参、马勃、牛蒡子、连翘等共十五昧药。明朝傅红宇在《审视瑶函》一书中用于治火眼大头证,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收载,药味只有薄菏人参之差异。总之,历代对该方应用,大都为大头瘟证所立。汪昂对方中药用给予明确阐释:“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气,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相似文献   

9.
散偏汤为陈士铎方,专治肝胆气郁之偏头痛,收载于自著《辨证录》中。陈士铎说:“人有患半边头风者……得之邪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至半边头痛也。其痛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治法宜急解其肝胆之郁气……方用散偏汤:白芍15克,川芎30克,郁李仁3克,柴胡3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甘草3克,白芷1.5克,水煎服。……川芎止头痛者也,然而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血。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无干燥之苦,而后郁李仁、白芷用之,自然上助川芎以散头风矣,又益之  相似文献   

10.
高社光 《中医杂志》2007,48(7):592-594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伤寒论》教材将其列为少阳病主方,方剂学教材无一例外地将其归入和解剂中,并作为少阳病的首方加以介绍,似乎对小柴胡汤如此论定已尽其意,这有违张仲景之原意,更有碍于小柴胡汤诸多功用之发挥。王琦教授曾指出:“《伤寒论》是‘因证立方’,而非‘因经设方’。有人不明此点,一讲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承气、白虎汤就治阳明病,小柴胡汤就治少阳病,…  相似文献   

11.
任爱萍 《河北中医》2004,26(12):921-922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少阳病之主方。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解少阳之郁,疏阳气之结等功效。为临床常用方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对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少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芎芷石膏汤出自《医宗金鉴》,系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组成,具有散风泄热止痛之功效。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血管性头痛]胡×,女,25岁。1985年9月2日诊。头痛近两月,某医院诊为血管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和解方药作了总结归类,重点介绍了柴苓双解汤等14首方,认为俞氏和解诸方不仅用于少阳病,而且可广泛用于其他各种杂病。  相似文献   

15.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但笔者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方义、煎服法及服药后禁忌,结合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等,发现大柴胡汤证病在心下而非腹部,症状表现为心下急而非阳明腑实证之大便难、不下利;大柴胡汤中主要药物的归经均归少阳或厥阴经,对大黄的药理研究发现,久煎大黄主要药理作用为泄热而非通腑;仲景对于该方服药后的禁忌中也并未提示防其过下伤正,而嘱服后得效即止。由此认为,大柴胡汤并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而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属中医"偏头痛"等范畴。近年来,笔者自拟柴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7.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因热毒内盛、下痢脓血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已成定式。笔者从发病机理的角度去认识,以此方清肝经之火热、祛厥阴少阳之风热、解血分之热毒,化裁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面肌痉挛、痤疮等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病,轻者影响视力,重者可致失明。笔者10余年来,以《审视瑶函》除风益损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眼外伤患者6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在627例眼外伤病人中,单眼531例,双眼96例,总共723只眼;男541例,女86例;年龄8~61岁;眼外伤病程最长者36天,最短者1天。2 治疗方法 以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基本方:当归20g、熟地15g、白芍15g、川芎15g、藁本10g、前胡10g、防风10g。若伤眼症见胞睑瘀血赤肿,热壅疼痛者,加丹皮10g、大黄6g、三七粉1.5g(冲服),以凉血活血,清热消肿;伴有头痛者,加蔓荆子10g、黄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虽药仅七味,但组方严谨,味少药精.药用柴胡疏少阳之郁滞;黄芩清热除烦,柴、芩合用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和解少阳,调畅气机,疏肝和胃,临床用以治疗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  相似文献   

20.
古今多数医家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把二者等同起来。个人认为,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在发病,病机,主证、主脉、治疗原则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并非是少阳病的主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小柴胡汤出自太阳篇,是治疗太阳病主方之一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中。小柴胡汤证是太阳篇中的主要汤证之一。在太阳篇一百七十八条原文中,小柴胡汤证就有十二条,占全书小柴胡汤证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少阳篇中却只有一条。在太阳篇第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