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连续灌胃5%聚糖硫酸钠(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n=6)、参苓白术散组(n=6),另设正常对照组(n=7)。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灭菌纯净水(2 mL/d),参苓白术散组灌胃去离子水超声溶解的参苓白术散,剂量为每千克大鼠1.89 g/d,药液浓度为0.125 g/mL,给药30天。观察大鼠的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PCT)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并通过16S rDNA技术探讨大鼠经参苓白术散干预后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逐渐下降(P<0.05),iNOS水平亦下降(P<0.01),CRP、PCT水平及DAI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血清CRP、PCT水平下降(P<0.05,P<0.01)。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C模型组Shannon、Chao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湿质体质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组成差异。方法收集痰湿质及平和质受试者各30例粪便样本,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进行检测定量,构建Miseq文库并测序,Miseq测序得到的PE读长根据重叠区关系进行拼接,再根据不同的相似度水平,对所有序列进行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并分别在各个分类水平上统计各样本的群落组成。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痰湿质及平和质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及丰度变化。结果在分类单元(OTU)水平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显示痰湿质与平和质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痰湿质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值低于平和质;在属水平上,痰湿质相对丰度下降的菌属主要为拟杆菌属、罗氏菌属(P 0. 01)、粪栖杆菌属、巨单胞菌,痰湿质相对丰度上升的菌属主要为戴阿利斯特菌属、Lachnoclostridium、直肠真杆菌属、Dorea。结论痰湿质与平和质体质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在丰度及物种组成方面均有差异,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值降低以及罗氏菌属相对丰度的下降是痰湿质肠道菌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灌肠4周构建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选取天枢(双侧)、气海穴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溶液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进行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和基因功能代谢预测分析等。结果: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紫单胞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乳酸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经过隔药饼灸和电针治疗后,上述大多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上述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调节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的功能基因。结论:CD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针灸能够调节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性.方法:将115例受试人群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收集受试者粪便,运用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不同BMI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可见超重组和肥胖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较正常组低;不同分组的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大黄?虫丸(DHZCW)对腺嘌呤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0.168、0.084、0.042 g·kg-1)、吡非尼酮组(200 mg·kg-1),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腺嘌呤混悬液250 mg·kg-1灌胃造模28 d,再进行药物干预4周,在代谢笼中收集大鼠尿液,测定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尿素(Urea)、尿肌酐(Crea)、胱抑素C(Cys C)、24小时尿蛋白(24 h TP)。收集肾脏样本并对其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键效应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蛋白的表达量。收集大鼠粪便运用高通量测序16S rDNA技术对大鼠菌群进行物种差异性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UN、Urea、Crea、Cys C、24 h T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HZCW高、中、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组BUN、Urea、Crea、Cys C、24 h TP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出现明显纤维化改变,α-SMA、ColⅠ、ColⅢ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HZCW高剂量组和吡非尼酮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理损伤改变,DHZCW中、低剂量组可见纤维化改变,低剂量组较为明显;DHZCW高、中、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组中的α-SMA、ColⅠ、ColⅢ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DHZCW能有效减少胶原异常沉积而抑制肾纤维化。肠道菌群来看,门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明显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减少,二者比例明显失调。科水平上,模型组降低了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前蹄菌科(Prevotellaceae)、未分类拟杆菌科(Bacteroidota_unclassified),增加了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ae)菌群的丰度。属水平上,模型组的未分类厚壁菌(Firmicutes_unclassified)、未分类拟杆菌属(Bacteroidota_unclassified)、普雷沃氏菌属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UCG-005、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_UCG-014_unclassified)等菌群丰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DHZCW能降低潜在致病菌而升高有益菌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结论 DHZCW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和抑制肾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岭南湿证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手段,通过对11名湿证志愿者和11名正常志愿者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扩增子测序,采用OTU聚类分析和比对注释,对样本物种丰度和样本间门、科、属、种等水平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湿证组与正常组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差异,并用PICRUSt软件预测差异功能通路。结果:湿证人群肠道菌群分布较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群落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梭杆菌门差异最大,丰度上湿证组减少86.5%,有3个科、6个属、9个种水平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湿证组与正常组在9个功能通路上存在显著不同,分别是: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能量代谢、叶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蛋白、氮代谢、氧化磷酸化作用、五磷酸途径。结论:湿证症状的产生可能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龄期蚕沙中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不同龄期烘干前后蚕沙中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明确其菌群组成及其丰富度差异,阐明烘干处理对中药材蚕沙中菌群的影响,为其功效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依据和参考。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蚕沙细菌的16S rDNA-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Mothur,PICRUSt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蚕沙样品中菌群的组成、丰度、分布、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菌群差异性及对群落的代谢功能等进行预测。该研究获得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数为259 250;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于饱和。蚕沙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9.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0%)、厚壁菌门(Firmicutes,4.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蓝细菌(Cyanobacteria,0.2%)组成,其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烘干后蚕沙的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五龄蚕沙尤为明显。PICRUSt分析蚕沙菌群对应的基因功能发现膜转运、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细胞过程与信号传导等基因功能丰度较高。烘干处理可显著降低蚕沙中致病菌的种类和数目,有利于药材药用品质,相比于低龄期蚕沙,五龄蚕沙更适宜入药。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蚕沙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IBS-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对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束缚联合番泻叶煎剂灌胃法造模,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足三里干预,空白组与模型组不做干预处理。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升高(P<0.05);经过电针治疗后,在20 mmHg压力下的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OTU数目明显降低,电针组接近于空白组。(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芽孢杆菌纲、乳杆菌属、真杆菌属等丰度明显降低,拟杆菌纲、梭菌纲、δ-变形杆菌纲、毛螺菌属等丰度明显升高,而电针组上述菌纲/属丰度均有所改善。(4)三组的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样本明显被区分开,而电针组则在两组之间。结论 IBS-D与内脏高敏感性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阳虚质和平和质肠道微生物菌落构成变化,探讨阳虚质肠道菌群特点。方法:选取阳虚质及平和质人群,每组各30例,提取两组人群新鲜粪便样本中细菌DNA,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DNA进行338F_806R区16S rDNA测序以检测肠道菌群。应用I-Sanger生信云平台分析门水平和属水平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PLS-DA显示阳虚质与平和质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Alpha多样性有下降趋势。在门水平上两组优势菌门都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阳虚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值低于平和质。属水平上与平和质相比,阳虚质中粪栖杆菌、直肠真杆菌属、拟杆菌属、巨单胞菌属、罗氏菌属丰度下降。埃希氏杆菌/志贺氏杆菌属、链球菌属、消化链球属、柯林斯菌属等菌属丰度上升。阳虚质拟杆菌丰度低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质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其次为变形菌门,拟杆菌属相对丰度的显著下降是阳虚质肠道菌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16S rDNA技术分析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化瘀温胆汤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1周构建IGT大鼠模型,抽取30只IGT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温胆汤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化瘀温胆汤组给予中药水煎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肠道菌群变化研究当归拈痛汤治疗风湿热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风湿热痹模型组(FSR组)、当归拈痛汤(DGNTT)低、中、高剂量组(5.67、11.34、22.68 g·kg-1),甲氨蝶呤组(MTX,1.35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射灭活结核分支杆菌(Mtb)佐剂进行免疫,置于风湿热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64 h干预造模。初次免疫当天起,给予大鼠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8 d。对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检测,使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足趾容积变化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改变,并且采用16S r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分析给药治疗前后大鼠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当归拈痛汤能够减轻风湿热痹证AA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和炎症程度及血管翳形成,并且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FSR组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9、拟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P<0.01),拟杆菌门、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FSR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16S rDNA探讨当归拈痛汤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的方法构建膝骨关节炎疾病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拈痛汤低剂量组(0.819 g·kg-1)、当归拈痛汤中剂量组(1.638 g·kg-1)、当归拈痛汤高剂量组(3.276 g·kg-1)、美洛昔康组(0.975 mg·kg-1),每组6只。除给药组外,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后,分别收取小鼠粪便和完整膝关节,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膝关节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给药前后肠道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变化及相对应的功能预测。结果 高剂量当归拈痛汤和美洛昔康可以明显缓解KOA小鼠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结构的紊乱,维持膝关节软骨的完整性,提高关节软骨Ⅱ型胶原a1(Col2a1)表达,降低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16S rDNA结果显示,高剂量当归拈痛汤可调整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与菌群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拈痛汤组中这4种菌群丰富度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拈痛汤组中这三类菌群丰度明显升高(P<0.05)。对差异菌属进行功能学通路预测发现,各组间差异物种涉及到丰度较高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及前体代谢物和能量的产生,包括氨基酸生物合成、核苷和核苷酸生物合成、辅因子、假体基团、电子载体和维生素生物合成。结论 当归拈痛汤能够有效保护关节软骨,延缓KOA疾病进展,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抑制有害致病菌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型急性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病房收治的9例肝阳上亢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粪便样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的6例健康人粪便样本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根据16S rRNA 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双端测序(paired-end),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样本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操作分类单元(OTU)的韦恩图分析(Venn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OTU数目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显示肝阳上亢型急性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上,门分类水平上观察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值(F/B)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其中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属分类水平上,两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氨基酸球菌属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其中观察组拟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比值(B/P)显著高于对照组。种分类水平上两组在普氏菌、阿克曼粘细菌、卵形拟杆菌、脆弱拟杆菌、伶俐瘤胃球菌上具有明显差异(P 0. 05,P 0. 01)。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样本被显著分开,说明两组样本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肝阳上亢型急性脑出血与肠道菌群结构紊乱有关,其中普氏菌和阿克曼粘细菌的相对丰度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黄饮子对D-半乳糖所致肾虚证及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造模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6周及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0.5 mg·kg-1)4周,联合诱导PD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观察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对PD肾虚模型大鼠的疗效评价。通过地黄饮子治疗,对大鼠粪便标本中的细菌16S rDNA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比较PD肾虚模型大鼠GM特点及地黄饮子干预后GM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448个OTU。PD肾虚模型大鼠存在GM失衡的情况,主要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及其下属部分菌群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物种注释结果方面,相较于模型组,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厚壁菌门显著性升高(P<0.01)、拟杆菌门降低(P<0.05),而放线菌门地黄饮子低剂量组显著性升高(P<0.01),高剂量组则显著性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增加(P<0.05),可见地黄饮子干预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显著改变。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可见,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大鼠的GM存在关联。而地黄饮子低、中剂量组大鼠GM的LDA评分下多样性较为突出,且有相应关联菌群相富集。结论 本研究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预测地黄饮子治疗PD肾虚证的作用机制,初步揭示了地黄饮子通过保护PD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屏障通透性,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及其下属部分菌群丰度水平的变化等作用,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而发挥防治PD的作用。研究结果预测了地黄饮子治疗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M动态的相对平衡有关,可为从肠道微环境角度揭示补肾法改善PD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研究当归芍药散(DS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SAMP8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7月龄SAMP8小鼠分为DSS低、中、高剂量组(14.4、28.8、57.6 g·kg-1·d-1)及模型组,另取6只同月龄SAMR1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给药8周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β多样性明显改变;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DSS干预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均增加,中、高剂量组β多样性与正常组相似、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丰度明显增加(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等菌属丰度明显增加(P<0.05),拟杆菌、幽门螺杆菌、理研菌、副杆状菌、萨特氏菌、黏液性菌等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黏液性菌、拟杆菌和萨特氏菌菌属丰度与SAMP8小鼠认知能力呈负相关,乳酸杆菌和Butyricimonas菌属丰度与SAMP8小鼠认知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群落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内不同比例的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给药条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料木素-大豆苷元(1∶1)组、染料木素-大豆苷元(2∶1)组和染料木素-大豆苷元(3∶1)组,给予药物干预28 d,收集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对照组和不同比例染料木素-大豆苷元给药7、14、21、28 d后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对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门或属水平上物种组成进行差异分析,发现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可以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显著提高肠道中乳杆菌的丰度。结论 染料木素-大豆苷元(1∶1)给药21 d能够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Usearch、Mothur、LEf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柴芪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探讨启脾益肺方对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用艰难梭菌菌株VPI10463感染C57BL/6小鼠,建立CDA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CDAD模型组和启脾益肺中药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正...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脾虚患者肠道菌群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老年男性和脾虚证老年男性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分别建立老年男性健康和脾虚证患者(脾肾阳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兼脾气虚)粪便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进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老年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基因指纹特征。结果:脾肾阳虚、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兼脾气虚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特征,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一证型不同病症、临床表征和病程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不同。结论:粪便肠道菌群16SrDNADGGE图谱分析方法适用于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