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来探讨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冲动性人格特征,采用IGT测验比较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的风险决策能力,并使用Stroop范式比较二者在反应时上的差异。结果:(1)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41.2%,其中男生占成瘾人数的68.1%,女生占比31.9%;(2)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人格得分高于对照组(t=9.014,P0.01);(3)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在认知风险决策能力方面有差异,成瘾组的IGT成绩从第三阶段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t=-6.613,-5.449,-4.020;P0.01);(4)stroop范式结果显示,在stroop反应时中,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的反应时(t=2.213,P0.05);(5)运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对网络成瘾都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结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人格特征和认知功能有关,运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对网络成瘾都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卡西酮成瘾者和冰毒成瘾者的决策特点。方法:从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筛选出甲卡西酮成瘾者45人,冰毒成瘾者41人,从某大学后勤工作人员中招募对照组被试33人,分别使用冲动性量表(BIS-11)、杯子任务研究被试的冲动性水平和决策特点。结果:冰毒成瘾组的冲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甲卡西酮成瘾组;在收益情境下,甲卡西酮成瘾组和冰毒成瘾组选择风险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甲卡西酮成瘾组和对照组比冰毒成瘾组选择更多的适应性选项;在损失情境下,三组被试选择风险选项和适应性选项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收益情境下,成瘾组比对照表现出更明显的风险决策偏好,只有冰毒成瘾组表现出非适应性决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者抑制能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抑制能力。方法采用Stroop实验范式和负启动实验范式,比较了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有意抑制能力和无意抑制能力。结果在有意抑制能力上,非网络成瘾者的抑制能力显著高于网络成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1(0.05/2)=2.131,P=0.040.05;RT2(0.05/2)=2.133,P=0.040.05);而在无意抑制层面上,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抑制能力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的缺损可能是造成网络成瘾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 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者心率变异性频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心率变异性频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名网络成瘾者(16岁-25岁)和43名非成瘾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网络成瘾量表的调查。结果:网瘾组HRV的LFNU和LF/H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FN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网瘾组和对照组的EPQ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但网瘾组EPQ量表中N得分与HRV中LFNU、LF/HF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HFNU呈负相关(P〈0.05)。网瘾程度与对照组HRV中LFNU、LF/HF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HFNU呈正相关(P〈0.05)。结论:网络成瘾者存在一定生理心理水平的改变,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评估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的重要参考指标.而网瘾者的神经质特征对心率变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抑郁、冲动三者的关系,以及冲动在抑郁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河北承德某高校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94名大学生,利用陈淑慧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进行调查。使用Epidate 3.1、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占此次调查的33.7%。大一学生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68)=9.88,P0.05]。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抑郁量表得分、冲动量表得分两两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6,0.490,0.335,P0.001)。经过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87%。结论:网络成瘾以及抑郁与冲动两两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冲动性在抑郁与网络成瘾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者情感决策能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感决策能力。方法: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22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22人;对比两组被试罗杰斯决策任务(RDMT)、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和概率反转学习任务(PRT)的成绩。结果:①网络成瘾者风险决策能力与对照组无差异,但他们不确定情景下决策能力以及随刺激-奖赏可能性变化而改变选择行为的适应性决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网络成瘾者决策中学习能力差于对照组;③网络成瘾者决策过程中考虑时间偏少,并具有更高的对即时奖赏的敏感性和对惩罚的耐受性。结论:网络成瘾者情感决策能力差于正常被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网络成瘾者(26例)和非成瘾者(26例)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部分成人韦氏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智力量表(WMS-R)、Stroop测验、汉诺塔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结果网络成瘾者WAIS-RC成绩均较非网瘾组差(如知识8.8±2.3/12.2±1.8;算术6.5±1.8/7.8±1.1,t=-4.9,P<0.001;木块图形11.5±2.8/13.1±1.2,P=0.001;数字符号57.2±8.9/62.4±5.1,P=0.05).记忆能力较非网瘾组差(如逻辑记忆,即刻10.0±3.4/13.1±1.8,t=-5.8,P<0.01,延迟7.7±4.0/10.1±2.0,t=-3.4,P=0.002);视觉记忆,即刻11.7±2.6/13.9±1.6,P<0.01,延迟11.2±2.3/12.9±1.7,P=0.003).Stroop测验Stroop-c测验的正确数、完成时间及Stroop-cw测验正确数成绩网瘾组均较非网瘾组差(109.8±2.1/111.0±1.8,P=0.001;68.9±12.3/55.9±5.0;87.1±17.4/97.8±7.8,P<0.001).网瘾组M-WCST成绩均较非网瘾组差(P<0.05、0.001,如总正确数为34.4±6.1/37.8±2.0).汉诺塔测验除计划时间分测验网瘾者的成绩均较非网瘾者差(执行时间20.7±5.7/18.2±3.2,P=0.009,总分59.7±8.1,P<0.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功能较非成瘾者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 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 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初中生网络成瘾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情绪自评量表(SAS、SDS)对69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网络成瘾率为7.1%,成瘾组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父母离异初中生更易网络成瘾,上网目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②成瘾组父亲温暖理解(EFI)、惩罚严厉(EF2)、拒绝否认(EF5)因子分及母亲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P分、N分高于对照组P<0.001,L分低于对照组;③对成瘾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EM2、EM3、EM4、EM5与网络成瘾正相关;SAS、SDS、EPQ-L、EF1、EM1是负相关关系;④回归分析显示EF1、EF2、EM4、SDS、P分量表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初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问题.IAD初中生家庭存在高矛盾性,父母教养方式不良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者,对消极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时程特点。方法:在河南省、湖北省各选取一所高校发放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获得有效问卷371份。依据CIAS-R评分标准筛选出手机网络使用正常组35人(CIAS-R得分46分)、手机网络成瘾组31人(CIAS-R得分≥53分)、手机网络成瘾风险组32人(CIAS-R得分在46~53分之间)。采用50 ms、500 ms、1250 ms三个刺激呈现时程的空间线索提示范式,进行消极基本情绪词和消极自我意识情绪词注意偏向的测量。结果:刺激呈现50 ms时,手机网络使用正常组的消极基本情绪词的偏向分大于0(P0.05);500 ms时,手机网络成瘾组的消极自我意识情绪词的偏向分大于0(P0.05);1250 ms时,手机网络成瘾风险组的消极自我意识情绪词的回避分大于0(P0.05),正常组的消极基本情绪词的回避分大于0(P0.05)。结论:手机网络成瘾者与手机网络成瘾风险者的注意加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学生暴食行为的状况以及与冲动性特质的关系.方法:对8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暴食量表(BES)筛选出暴食组58人、非暴食组804人,采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延迟折扣任务(DDT)、概率折扣任务(PDT)进行冲动性测试.结果:暴食组女性比例高于非暴食组(X2 = 9.155...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网络成瘾测验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Scale,TADS)对246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中学生准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7.9%,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2.1%;3网络成瘾组心理问题检出率(46.9%)高于正常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网络成瘾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过度使用网络对于心理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程度网络成瘾者的行为抑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者的行为抑制能力.方法:采用停止信号任务,用3(受试类型)×3(靶刺激与停止信号延迟的时间间隔SSD:250 ms、500 ms和750 ms)混合设计,比较重度网络成瘾者(N=11)、中度成瘾者(N=15)和非成瘾者(N=15)行为抑制能力的差异.结果:(1)在停止信号任务中,受试类型在500 ms和750 ms水平上错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成瘾组得分最高[(44.55±37.91)vs.(73.41±30.42)],中度成瘾组次之[(8.67±16.55)vs.(18.33±26.38)],非成瘾组最低[(4.50±15.39)vs.(6.33±15.20)];在250 ms水平上,受试类型错误率边缘显著,重度成瘾组(27.96±39.11)高于中度成瘾组(1.50±3.51)和非成瘾组(3.50±11.53).重度成瘾组在750 ms水平上错误率均高于250 ms和500 ms水平上;中度成瘾组在750 ms水平上错误率高于250 ms水平上;非成瘾组在3个SSD水平上的错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无停止信号任务中,重度成瘾组的反应时最短(136.01±123.73)ms,中度成瘾组次之(356.09±177.09)ms,非成瘾组最长(495.88±197.74)ms,(P<0.001).结论:网络成瘾与个体的行为抑制能力有关,行为抑制能力较低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及与人格特征和网络使用状况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北京高校的811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者比率为12.9%,男生成瘾比例稍高于女生;②成瘾者的每天上网时间显著多于非成瘾者,上网目的与非成瘾者不同,同时表现出性别差异;③成瘾者EPQ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者,说谎得分显著低;男性成瘾者在外向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成瘾者。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与其人格特征相关.并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波形特点和变异情况。方法:应用Odd—ball模式在非注意状态下对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成分的检测,分析其波形特点及潜伏期、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典型的MMN波形,其中以Fz导联波幅最大;网络成瘾组在Fz导联的MMN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网络成瘾组为(9.58±3.27)12V,对照组为(7.52±3.36)pV,P〈0.053,但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网络成瘾组为(212.00±22.53)ms,对照组为(217.55±25.81)ms,P〉0.05]。结论:网络成瘾组MMN的波幅升高,可能与其对信息变化的自动检测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游戏成瘾者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性别(χ2=21.855,P<0.01)、年级(χ2=23.650,P<0.01)和专业(χ2=21.991,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大四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理工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易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者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得分均大于非网络成瘾者(23.6±5.7/21.6±5.8,20.1±3.4/18.1±4.3,18.8±3.9/17.3±4.1,P=0.045、0.006、0.046);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存在正相关(r=0.026~0.442);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对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β=0.150~0.398,P<0.01、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抽取76名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父亲的惩罚严厉(t=6.408,P=0.000)、过分干涉(t=3.334,P=0.001)、过分保护(t=2.783,P=0.006)和拒绝否认(t=2.81,P=0.006)4个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731,P=0.007)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惩罚严厉(t=4.069p=0.000)、过分干涉保护(t=3.414,P=0.001)、拒绝否认(t=2.732,P=0.007)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精神质(t=5.74,P=0.000)、神经质(t=4.81,P=0.000)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因子(t=3.93,P=0.00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网络成瘾者具有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