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o 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以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分析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评分明显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要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同时口服补脑膏,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Mo CA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CSVD伴发VCIND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回医烙灸四神聪和"督脉十三针"为主,联合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修订版(ADL-R)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痴呆状况,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单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R评分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CDR评分及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CT、WBV和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CT、WBV和FIB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冯春艳 《河南中医》2014,34(2):243-244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6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30 mg口服,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每次19.2 mg,日3次,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合MoCA评分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针灸配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4例,口服尼莫地平治疗。采用MMSE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配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养命门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中药汤剂大明汤治疗,对照组联合尼莫地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测定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MSE评分、H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疗效总有效率为82.6%,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0%(P0.01)。结论:基础治疗上联合中药大明汤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表明基于"命门学说"运用温补命门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30mg,tid,对照组及治疗组均给予相应的改善脑代谢等相应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结果:尼莫地平组治疗后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对比,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还少丹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32例采用还少丹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对照组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S与MMSE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少丹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灯盏生脉胶囊,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清hs-CRP、ET-1、NO、TXB2、内皮素指数的水平,对患者进行MoCA、CDR、ADL、SDSV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s-CRP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和MoCA、CDR、ADL、SDSV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尼莫地平通过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恢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从而起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患者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对照组51例(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易只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46/52),对照组为88.24%(4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47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及V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安滴丸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中NGF、BDNF、GFAP的影响。方法:选取V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脑安滴丸;两组均3周为1疗程,治疗4疗程。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MES评分、MoCA评分、HDS-R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ES、MoCA及HDS-R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SDSVD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NDF、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GFA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VA及BA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脑血动力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脑安滴丸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拉西坦,可显著调节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针头穴联合补肾荣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电针头穴联合补肾荣脑汤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评分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数值为91.67%,照组的为72.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有义(P﹤0.05)。结论:电针头穴联合补肾荣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疗效优于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和吡拉西坦片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瘀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MSE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髓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脑髓康及尼莫地平模拟片口服;对照组予脑髓康模拟剂及尼莫地平片口服,评估两组治疗前后MoCA、ADL、MMSE积分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疗效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CA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BUN、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髓康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疗效,且对人体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项针结合头针加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评分改变。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结论: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即针刺百会、神庭、水沟、内关、大陵、劳宫穴。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疗效,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MMSE评分。  相似文献   

20.
脑智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智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治疗组以脑智通胶囊(由丹参、白参、何首乌、黄精、赤芍、红花、黄芪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其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5.5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NO含量下降。结论:脑智通胶囊可以改善VD患者的智能状态,调整自由基代谢,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