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王怀义,行医50余年,以善治胃病闻名省内外。笔者有幸随师学习3年,侍诊案侧,深感其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颇有独特见解,现介绍其经验如下。1 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外邪犯胃,过食肥甘厚味,嗜烟酗酒,肝郁气滞等因素所致。王师根据长期观察认为,本病初期以实为主,是由外邪伤胃,食积,肝气不疏,横逆犯胃,使胃气壅滞。后期以虚为主,虚实挟杂。其虚主要为胃阴不足,脾气(阳)虚弱;其实主要为湿浊、郁热、血瘀阻络、肝郁气滞,其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和脾失健运。脏腑可涉及肝…  相似文献   

2.
杨炳初教授从医40余年,学术上崇尚《内经》、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等对脾胃的理论阐述和诊治经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伴发的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1].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前期病变.中医学属"痞证""胃痞""胃脘痛"范畴.以脘腹饱胀、隐痛、气、嘈杂、恶心、吐逆或腹痛、腹泻为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性概念,是指较易转变为胃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包括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Correa级  相似文献   

4.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5.
周学文教授行医50余载,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有其独到见解,尤其善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提出以“胃痞”论治为主的学术论点,认为CAG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等脏腑相关。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多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CAG病机的关键是脾胃虚弱为本,肝胃郁热为标,气血瘀滞为变。故治疗上以调节脾胃升降为主,活动期配以清热解毒,全程使用活血化瘀药。笔者有幸跟随周教授出诊数月,受其点拨遣方用药之意,收获颇多。现将其治疗CAG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吉中强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多为气陷血瘀水停、肾虚血瘀水停,治疗遵循升阳举陷、温肾健脾、活血利水的原则,创立三参汤,补肾活血汤,提高了心衰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其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1]。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作为直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着UC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是控制UC患者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9.
李寿山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寿山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脾胃中虚为病之本;实者,气滞、湿阻、火郁、血瘀为病之标。通过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苍白萎缩变薄,恰是本虚之象;同时又可见到粘膜层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则是微观辨证的标实。目拟消痞三方辨治本病2000余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寿山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李寿山教授对本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以自拟消痞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徐振盛先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强调急则治其标,务求其通;缓则治其本,务求其平。本病以脾胃本虚,吸收功能差,用药宜轻剂缓施,从量变到质变,若欲求速效而冒进大剂,只能是更伤脾胃,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及核心处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钱英教授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用药与方剂进行分析,使用复杂网络与点式互信息法聚类技术分析多味药之间复杂的关联性。结果纳入1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87张处方,总计应用132味中药治疗。钱英教授治疗的核心药物为槲寄生、生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等,此结果与其创制的槲芪散方药组成有较好的一致性。常用方剂为槲芪散、生脉饮、逍遥散等方剂。结论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特色药物为槲寄生,常用方药为其创制的槲芪散。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癌前病变之一,被人们日渐重视。李学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30余载,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认为脾胃气阴两虚乃病变之本,夹杂诸邪,瘀血贯穿始终,并继承创新首届全国名中医马骏教授思想,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脾胃培源”治疗大法及创制了脾胃培源丸,汤丸结合,宏观微观相辅,对、角药灵活运用,效果卓著。该文就李学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破坏或伴肠上皮化生、异性不典型增生等为病理学特点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为肠型上皮细胞所取代,是胃黏膜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做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疗效理想之治法,主要是采取根除Hp、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一些基本的对症治疗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逆转或阻止其发展为胃癌的目的[3]。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多因素反复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内在胃黏膜层变薄,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常伴有假幽门腺化生,大肠、小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隐痛、嗳气、反酸、胀满[1].随着疾病的进展,甚至有癌变可能[2]. 查安生,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食欲减退、反酸、上腹部胀痛或隐痛为主,病理特点以胃黏膜变薄、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肠腺化生等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杜晓泉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多以脾(胃)虚气滞为本,而脾胃气机壅滞进一步产生湿、瘀、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故紧扣病机,提出“补、消、疏”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杨震教授,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内科疾病及肝病诊治近50载,曾师从于著名中医王新午、麻瑞亭两位先生。临床博采众方,古方新用,学验颇丰。在肝病的辨治中,倡导元代医家朱丹溪《相火论》的观点,提出"五火十法"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9.
周次清教授辨治心力衰竭的经验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路广晁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临床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周次清教授业医四十余载,对心血管...  相似文献   

20.
劳绍贤教授辨治胃癌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