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王冰注曰:“以三脏相近,故脉象参差而相类也,是以工惑乱之,为治之过失矣,虽尔乎!犹宜从容安缓审比类之而得三脏之形候矣。”高士宗注曰:“夫脾脏之脉虚而浮,则似肺病。肾脏之脉小而浮,则似脾病。肝脏之脉急而沉散,则似肾病,此皆工之所时乱而致之过失也,然此类相似必别其真,欲别其真,从容得之”。王、高之注均看到《素问》这一段论述是在讲相似脉象的辨别须通过类比得之。如何类比?王冰意会从容之意,提出“从容安缓,审比类之”。高注则没有直解什么是从容,而是径引原文“从容得之”。张志聪似乎发现“从容”二字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说“从容者,天之道也;天道者,阴阳之道也”但“从容”究竟是什么,也没有讲清楚。  相似文献   

2.
《养生大世界》2004,(9):42-42
本篇以太阳在天运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在体内的作用,反映了古人对阳气的重视。明代张介宾说:“天之阳气,唯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白里,自上自下,变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并且以此为根据写出“大宝论”等,进一步阐述人身阳气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提出“阳非有余”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原文】黄帝坐明堂,召雷公①而问之曰押子知医之道乎芽雷公对曰押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熏别而未能明熏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王侯。愿得受树天之度②熏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熏后世益明芽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熏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熏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熏可以长久熏以教众庶熏亦不疑殆,医道论篇熏可传后世熏可以为宝。——《黄帝内经·著至教论篇》【按语】本篇主要是阐明医学上的至深至确的道理,故篇名著至教论。文中指出医道的精髓必须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相似文献   

4.
5.
祝由是一种中医疗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以祝由治疗正邪中人。《灵枢·贼风》中以祝由治疗宿邪因精神情志因素诱发的疾病。历代医家对祝由多有阐发,将祝由训为“祝说病由”或“祝断病由”。祝由的原理是“移精变气”,是通过胜其病因、调畅气机,改变人体的精气状态从而治疗疾病。祝由与巫术有别,巫术将无法解释的客观世界的现象,朴素地归纳为“鬼神”作祟,而祝由所言“鬼神”是指人神志出现偏倚时,心中所生的邪念。目前,祝由主要应用于精神疾病,但根据其作用机制仍能够拓展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初读古代中医典籍,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此翻阅了古、现代各家译释,但在其中发现一些疑惑的或暂且不敢苟同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以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形劳的发病、治疗和预防,这些理论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囊括了目前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形式的疲劳,另一方面又倡导人们应形劳而不倦,用休息来恢复体力和精力,并提示适当运用甘味健脾益气药物对治疗形劳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目诊,是中医望诊中的一部分,为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具有相当的临床使用价值。它可以正确地诊察人体内部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轻重程度,从而确定对疾病的处理方法,并且它还可以预测疾病的后果。这种方法,早在数千年前就已被我们祖国的古代医学家所重视、掌握、运用。和望诊其他方面一样,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知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有关目诊的内容,给中医  相似文献   

9.
李怀芝 《四川中医》2008,26(7):39-40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传本。《针灸甲乙经》便是其中的传本之一。《黄帝内经》与《针灸甲乙经》,在文字上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将两传本相校,集录异文材料,辨识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其人"一语,《汉语大词典》没有作为词目列入,但是在《黄帝内经》中出现多达18次。其中12个"其人"皆可用以指适合传授的人。包括《素问》3个,分别见于《金匮真言论》《气交变大论》;《灵枢》9个,分别见于《阴阳二十五人》《官能》。例如:《金匮真言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气交变大论》:"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阴阳二十五人》:"得其人弗教,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甘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五味,指中药药味中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基于口尝,确定于临床,是药物真实滋味与功效相结合的归纳。中药五味不仅反映中药自身的功效属性,更在临床配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甘味"的药性、功效及临证应用进行论述及探讨。1甘之概述《黄帝内经·素问》最早记载了"五味"理论并将五味归属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以五脏为中心,确定了五味与五方、五色、五体、五志等的对应关系。以甘为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子楚简《太一生水》中太一藏于水、行于时的研究和对《道德经》关于道的反复运动的研究,从医道混沌的角度阐述了《黄帝内经》中终而复始、终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人体分部概念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并呈多样化,既有具体的三部、五部、十二部、十六部等概念,又有泛指的分部、部分的统称。在涉及人体解剖分区以及疾病诊治的时候,《内经》医学采用分"部"的思想和方法去处理诊疗相关涉及体表分区的问题,说明中国古代医家人体的分区具有完整而详细的认识,并建立起一套与诊断、病机分析、针刺治疗相关联的理论体系。关于"部"理论的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提示这一领域有巨大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空间,因此系统研究并整理《内经》人体分部理论,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医学人体基础理论以及将其用于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络”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总结整理《内经》中有关孙络的条文论述,指出孙络是络脉的最细小的分支,它分布于皮肤腠理之间,具有参与营血的生成和输送、交通营卫、抗御病邪等生理功能,在病理条件下可以传递病邪,产生瘀血、积聚等病变.孙络乃机体之门户,具有自身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于维持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得气"与"气至"是《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起效环节的论述,"得气"强调守正气,与"针感"不同;"气至"要根据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来判断,是针刺有效的关键所在。针刺治疗中的各种手法,正是在"得气"基础上的"调气",从而达到"气至"之效。医患双方的"治神"和"守神",是发挥针刺治疗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神明一词共出现了19次,其中《素问》17次,《灵枢》2次。为了弄清各篇章中神明的内涵,本文对其进行了逐一分析,将神明的涵义归纳为:(1)代指精气;(2)代指阴阳;(3)指日月星辰;(4)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5)指神灵、神袛;(6)指明智如神;(7)神明连用,并无确切词义。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苦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内经》苦味之品、苦味功效、苦味应用及用苦禁忌进行探析。《内经》中苦味之品以温热性质居多,有坚、温、燥、发、泄、下等功效,其中温、发之功效仅在"运气七篇"中提出,可能与苦味五行属火有关。《内经》应用苦味时除依据五行理论之外,尚有五脏苦欲补泻及运气理论中的特殊应用及配伍方法。应用苦味时不宜多用过用,否则伤本脏、伐所克之脏,还会走骨、伤脾、令人呕。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理解《内经》苦味配伍需从其功效出发,慎将后世本草属苦药物代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09-2310
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祖国医学对脑的认识很早,但是古籍之中对脑的记载不够系统详细。《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所在,对后世医学的贡献可见一斑,其对"脑"与精、髓、五官、五脏等描述颇多,对脑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病证等记载对现代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理研究《黄帝内经》中“肉”字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方法: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肉”字进行计数、整理、分析,定量研究“肉”字的频数分布、类型含义等方面的内容。结果:《黄帝内经》中“肉”字共见370次,涉及篇章95篇,单字概念表达了人体肌肉、供食用的动物肉、果肉和肥胖多肉4种意义;双字词及多字词概念共39个,主要表达了肌肉类型、肌肉形态、肌肉疾病等意义。结论:“肉”字在《黄帝内经》中普遍表达肌肉一义,大多数与现代解剖概念中骨骼肌对应,此外还涵盖了一些皮下组织、脂肪及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网膜等肉质组织。对“肉”字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基础概念的科学内涵,为中医理论的科学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医学领域里,无论动物、植物、矿物,只要人们利用了,它都会对人体发生一定的作用。各种物体中所具有的性和味,是其对人体发生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试从《黄帝内经》中之有关记载,简略地谈一下所谓"五味所入"的问题。酸、苦、甘、辛、咸五味中的任何一味,都有它自己的一定特性。《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甘,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