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PET/CT检查经留置针和头皮针注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差异,探讨预置留置针用于PET/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PET/CT检查患者按检查时间段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用头皮针注射18F-FDG,模型1组和模型2组采用留置针注射~(18)F-FDG,注射前生理盐水冲洗量均为3 mL,注射后分别为5 mL、5mL、10mL,比较三组残留放射性活度;同期选择45例已预置留置针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留置针注射并不拔除留置针,注射前后生理盐水冲冼量分别为5mL、10mL,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浓聚、药物污染、受辐射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放射性浓聚及药物污染发生率、受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1组残留放射性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T/CT检查可经预置留置针注射18F-FDG,使用时须增加冲洗管道的生理盐水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PET/CT检查患者注射18F-FDG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注射器直接注射18F-FDG;观察组35例采用三通管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间接注射18 F-FDG。结果两组均一次检查成功;观察组注射18 FFDG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一次注射成功率相对高于对照组,放射性药物渗漏率相对少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器材残余放射性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通管间接注射法可缩短18F-FDG注射操作时间,从而减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其残余放射性活度不影响显像;一次注射成功率及药物渗漏降低度还有待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3.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技术(18F-FDG PET/CT)显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随访监测、疗效与预后评估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其在泌尿系肿瘤中却因为18F-FDG由泌尿系统排泄而影响观察,肾细胞癌与前列腺癌原发肿瘤病灶则表现为少摄取或不摄取18 F-FDG而呈现假阴性表现。本文旨在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前列腺癌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PET/MRI)影像学特征,探讨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组织学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和PET/MRI图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影像学结果,并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和PET/MRI对病灶定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9±0.25 vs.3.2±0.26)有统计学差异(P0.05),PET/CT和PET/MRI探查原发性前列腺癌阳性结果(11例vs.18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探查周围组织(1例vs.4例)、盆腔淋巴结(4例vs.4例)及骨盆(6例vs.5例)的转移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8)F-FDG PET/MRI诊断原发性前列腺具有优势,在探查周围侵犯、盆腔淋巴或骨盆转移时和PET/CT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有助于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分期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18 F-FDG PET/CT表现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的PET/CT和病理资料,对照分析PET/CT表现、SUV与病理结果。结果 178例中,中低分化腺癌59例(59/78,75.64%),未分化腺癌4例(4/78,5.13%),高分化腺癌7例(7/78,8.97%),黏液腺癌5例(5/78,6.41%),印戒细胞癌2例(2/78,2.56%),鳞腺癌1例(1/78,1.28%);2PET/CT表现为无摄取5例(5/78,6.41%)、片絮状摄取15例(15/78,19.23%),结节(团块)状摄取33例(33/78,42.31%),环状摄取25例(25/78,32.05%);3吻合口复发SUVmax为4.04±2.06,与其他组织类型比较,中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SUVmax较高(P0.05),且多以结节状、环状显像形态为主;4PET/CT诊断正确71例(71/78,91.03%)。结论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PET/CT显像表现形式多样,以结节状、环状摄取为主;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或PET/CT显像表现为无摄取及片絮状低摄取者易漏诊。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其中的85%,其治疗手段多样复杂。如何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传统预后评估方法有一定的弊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18F-FDG PET/CT显像更多地应用于肺癌的分期及再分期、疗效评估和预测预后。本文对18F-FDG PET/CT显像定量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1月间35例行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对可能影响原发肿瘤SUVmax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微血管癌栓、TMN分期、T分期、N分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原发肿瘤SUVmax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TMN分期、N分期明显相关(P < 0.05),与性别、年龄、微血管癌栓、T分期无明显相关(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直径、N分期是SUVmax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当原发肿瘤SUVmax界值为8.78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结论 肝癌SUVmax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肝癌SUVmax对于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0例脊椎结核的PET/CT表现,SUV>2.5定为放射性摄取增高,并对比MRI图像,分析其对脊椎结核的诊断符合率。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结果有完整资料的10例脊椎结核患者,MRI诊断脊柱结核6例(60%),其余均诊断为转移瘤。18F-FDG PET/CT诊断脊椎结核10例,共计16个椎体,其中4例为单一椎体受累,6例患者表现为2个连续椎体同时受累,以胸腰段椎体为主。PET/CT和MRl检出病灶率相同,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60%,二者定性诊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在诊断脊椎骨结核方面优于MRI,能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亚型间(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64例肺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及EGFR基因突变资料。葡萄糖代谢显像原发灶半定量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糖酵解量(TLG)。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参数与突变亚型间的关系,通过AUC评估关联效能。结果 19号、21号外显子突变比例为23∶41。单因素分析显示,作为连续变量,原发灶最大径较小[OR=0.942,95%CI(0.890,0.998)]及低水平原发灶MTV(pMTV)[OR=0.957,95%CI(0.923,0.991)]更可能是21号外显子点突变;作为分类变量,原发灶最大径较小[26.5 mm:OR=3.759,95%CI(1.284,11.005)]、高水平SUV_(mean)[≥4.35:OR=4.267,95%CI(1.088,16.726)]及低水平pMTV[11.2 cm~3,OR=7.000,95%CI(1.798,27.253)]更易发生21号外显子点突变。多因素分析仅发现分类变量低水平pMTV更易发生21号外显子点突变(OR=8.093,P=0.041)。结论 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原发灶~(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可能与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关联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生物发光和小动物PET/CT成像技术在BALB/c小鼠乳腺癌原位移植模型中的显像效果,寻找适合的评价乳腺癌肿瘤模型的分子影像学方法。方法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乳腺癌细胞4T1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左侧第二对乳房垫下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和小动物PET/CT成像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8)F-FDG PET/CT显像利用IRW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采用感兴趣区技术(ROI)测量组织~(18)F-FDG摄取值。结果生物发光活体成像操作步骤相对较简单;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能够特异性地探测到肿瘤组织,小动物PET/CT影像观察发现小鼠体内多数器官组织都有~(18)F-FDG摄取,但肿瘤组织在所有组织、器官中~(18)F-FDG摄取值最高;~(18)F-FDG药物吸收时间30~60 min,有放射性,荧光素钾盐药物吸收时间3~5 min,无放射性;小动物PET/CT成像用时20 min,生物发光活体成像用时3 min;小动物PET/CT分辨率1 mm,生物发光活体成像分辨率1~10 mm;小动物PET/CT呈三维成像,生物发光活体成像呈二维成像。结论生物发光活体成像比~(18)F-FDG PET/CT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图像采集时间短,价钱便宜,无放射性,可检测细胞存活状态,但小动物PET/CT分辨率较高,可精准定位,图像三维立体,可监测到细胞的代谢能力,为以后实验研究中正确选择活体影像学监测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切口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肋软骨炎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清创手术的引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33例心脏术后慢性胸骨切口感染患者,清创重建术前1周接受PET/CT检查。PET/CT检查距原心脏外科手术1.5个月~8年(平均9.2个月)。分别根据PET/CT及CT影像诊断并定位感染肋软骨,与金标准对照。计算感染肋软骨和未感染肋软骨的平均SUVmax。根据PET/CT影像设计清创范围,术后随访18~24个月,评价PET/CT引导下慢性胸骨切口感染并发肋软骨炎的手术效果。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有肋软骨炎,PET/CT对肋软骨炎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为100%,CT准确性为72.73%。共发现46处病变,PET/CT和CT对肋软骨炎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96%、99.67%、98.79%和39.13%、99.67%、95.45%。感染肋软骨和未感染肋软骨的SUVmax分别为6.68±2.95、0.96±0.32。经PET/CT引导,肋软骨炎患者一次清创重建术后治愈率为93.7%。结论:PET/CT诊断心脏手术后肋软骨炎准确性高,定位诊断较CT有明显优势,引导手术清创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报告患者女,78岁,因"全身皮疹1个月,发热半月"来我科检查。患者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先后于脸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皮疹,无明显搔痒,无融合,不突出于皮面,无脱屑,因可自行消退,未予明显重视。半个月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发热前有寒战,最高达39. 5℃,每日凌晨及下午发作,发热时皮疹症状加重,可自行退热。另有右肘、右肩及左踝关节疼痛。10 d前,外院CT提示:双肺慢性炎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2. 0×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 7%,铁蛋白: 1500. 0 ng/ml,血沉:51. 00 mm/h,超敏C反应蛋白:63. 0mg/L,类风湿因子:(-),抗"O":(-),肿瘤四项:(-),找疟原虫未见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断,来本科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MR显像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56.7±12.0)岁,均经手术或病理等综合手段证实。7例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MR检查,观察影像学特点,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7例患者中1例为Ⅲ_a型肝门部胆管癌,4例为Ⅲ_b型,2例为Ⅳ型;原发灶肿瘤最大径平均(2.8±1.3)cm,5例患者伴有区域及远处转移,上述病灶均由病理结果证实且均出现放射性浓聚影,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5.95±1.71)。结论:~(18)F-FDG PET-MR可准确显示肝门部胆管腺癌的形态、生物学活性及转移情况,在肝门部胆管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Wang T  Sun YE  Yao SL  Tian JH  Liu XB  Wang K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968-971
目的 探讨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 1(Glut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对18氟脱氧葡萄糖 (FDG)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 2 4例肺腺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ET)检查 ,测定肿瘤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 (SUVmax与SUVmean)及正常肺组织的标准摄取值 (SUVlung)。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肿瘤及正常支气管肺组织的Glut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以染色阳性细胞率与染色强度 ( 1~ 5 )表示。结果  2 4例肺癌组织均有Glut1过度表达 [阳性细胞率 35 %± 2 3% ,染色强度 3 7± 0 9],正常支气管肺组织无Glut1过度表达。肿瘤SUVmax、SUVmean( 5 4 6± 3 32、4 0 5± 2 5 4 )明显高于SUVlung( 0 4 3± 0 15 ,Z分别为 - 2 92 9、- 3 4 6 5 ,P均 <0 0 1)。Glut1过度表达程度、FDG摄取、肿瘤大小之间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肺腺癌组织有Glut1过度表达 ,并与FDG摄取相关。  相似文献   

15.
PET/CT显像中SUVmax对骨转移瘤与骨髓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未知原发灶的多发性骨破坏患者PET/CT显像中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病变SUVmax的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CT或MRI发现的多发骨破坏患者119例,其中71例PET/CT检查后行病理检查,男40例,女31例;年龄37~87岁,平均61-3岁.病理确诊骨髓瘤21例,骨转移瘤41例.测量骨髓瘤和骨转移瘤每个骨病变的SUVmax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获得鉴别诊断的分界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形态学特征(溶骨性和成骨性)骨转移瘤与骨髓瘤SUVmax的差异.结果 PET/CT在骨髓瘤病例中共检出315个病灶,在骨转移瘤病例中共检出684个病灶.骨髓瘤病灶SUVmax(3.42±1.96)值明显低于转移瘤病灶(7.03±4.15).SUVmax值为4.45时,鉴别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和72.4%.溶骨性骨转移瘤病灶SUVmax值(8.02±4.85)明显高于成骨性骨转移瘤(4.79±2.61)和骨髓瘤(3.37±1.92),而成骨性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未知原发灶的多发性骨破坏患者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潜在的价值,多发性骨破坏病灶SUVmax值较低和溶骨性破坏可提示骨髓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测量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PET/CT检查对判断肿瘤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182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前行PET/CT检查的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1例、女61例,年龄34~85(68.1±9.8)岁。对可能影响肿瘤SUVmax的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TNM分期、T分期、肿瘤大小、脉管浸润和脏层胸膜浸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的诊断效率和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SUVmax与性别(P=0.015)、吸烟史(P=0.001)、组织学类型(P0.001)、TNM分期(P=0.004)、T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01)、血管浸润(P=0.001)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1)、肿瘤大小(P=0.006)、血管浸润(P=0.009)是SUVmax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SUVmax对血管浸润有预测价值,以4.85为临界值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65.5%,特异性为71.7%。结论Ⅰ期NSCLC的SUVmax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血管浸润情况相关,非腺癌、肿瘤较大、有血管浸润者SUVmax较高,通过术前SUVmax可预测肿瘤发生血管浸润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线~(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2 cm临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组织学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于我院行≤2 cm临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解剖性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基线~(18)F-FDG PET/CT评估。结果 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6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9.96±9.19)岁。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亚型分组1(贴壁亚型、腺泡亚型、乳头亚型为主的肿瘤)157例,亚型分组2(实体亚型、微乳头亚型为主的肿瘤)38例。亚型分组1的5年生存率79.0%,亚型分组2的5年生存率5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亚型分组1的SUVmax中位值2.00(0.30~13.10),亚型分组2的SUVmax中位值4.15(1.20~17.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SUVmax≥2.5是亚型分组2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35,95%CI 2.510~17.545,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连续SUVmax对于组织学亚型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92,95%CI 0.717~0.866)。结论基线18F-FDG PET/CT SUVmax对≤2 cm临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组织学亚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肿瘤病人行 18F-FDG PET显像检查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杰  孙艳美  孙玲  杜静波  刘洁 《护理学杂志》2003,18(10):766-767
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对76例结(直)肠肿瘤病人行定性诊断,其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0.0%。护理包括检查前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口服普鲁苯辛减少肠道生理性摄取;注射药物时,防止^18F-FDG渗出静脉;注射药物后,饮水及膀胱冲洗、导尿降低或减少药物在泌尿系的浓聚;检查时行逆行扫描并防止病人身体移动;检查后嘱病人饮水排泄放射性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18F-FDG PET/CT(PET/CT)与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客观地评估术前分期,指导治疗.方法 对术前行PET/CT检查的39例及MSCT检查的40例进展期胃癌,分别进行术前TNM分期,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N3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3%、66.7%、100.0%;而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0%、50.0%、62.5%.结论 (1)PET/CT和多层螺旋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广泛且费用远低于PET/CT,是首选的检测手段;(2)PET/CT对N3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灶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术前分期,指导治疗;(3)由于PET/CT也存在一定假阴性,结合腹腔镜检可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术.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明确诊断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本组对24例结直肠癌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而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全身^18F-FDG(^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