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39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 ;对照组仅予氨基酸胶囊口服 ,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健脾益肾方能明显改善CRF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总有效率 6 2 .5 % ) ,并能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 (P <0 .0 5 ) ,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 (P <0 .0 1 )。结论 :健脾益肾方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患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芪清毒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9年4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清毒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日均尿量、残余肾功能、营养状况及炎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2002)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均尿量和残余肾功能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芪清毒汤能有效减轻MHD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健脾益肾方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患者脂调素水平的有效性.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仅予氨基酸胶囊口服,治疗前后检测脂调素、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胆固醇等指标.结果:健脾益肾方能明显降低脂调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并能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能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患者脂调素水平,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结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118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和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P0.05);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6.95%(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关照射并结合健脾祛湿退黄汤辅助治疗效果确切,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9):1111-1112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Hs-CRP的水平,并对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研究组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5.0%。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血清TNF-α及Hs-CRP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固肾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otal 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LDL-C)]及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血白蛋白、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HDL-C、TC、LDL-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BUN、SCr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白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肾汤加减联合西药可有效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4小时尿蛋白水平,提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健脾补肾中药治疗。观察血肌酐(SCr)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补肾法能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降低血SCr。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对胃癌术后气虚血瘀证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对血清生长激素(GH)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胃癌手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82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至第9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2~9 d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检测两组G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排便、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临床优良率为53.66%,对照组为29.2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研究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10 d,研究组患者血清GH,PA,ALB和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GH水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采取益胃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接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吗丁啉、乳酶生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则为75.00%(15/2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则发生6例,发生率为3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益胃健脾汤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韩亚男  杨文  高乐  张振宇 《陕西中医》2021,(12):1721-172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联合氯沙坦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MCP-1及TGF-β1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70.91%(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得到改善,且研究组S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CP-1、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MCP-1、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MCP-1、TGF-β1水平,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确诊慢性胃炎患者依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6例给予中医益气健脾化瘀法,对照组6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1%、7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益气健脾化瘀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辅助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21 d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健脾方,于化疗周期首日开始连续口服2周。2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乏力、胃纳差、便溏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MMP-9、VEGF、胃泌素、血红蛋白(HGB)、总蛋白、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2组治疗后1、2年总生存率、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EA、CA199、MMP-9、VEGF水平明显降低,胃泌素、HGB、总蛋白、PA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EA、CA199、MMP-9、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泌素、HGB、总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乏力、胃纳差、便溏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观察组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转移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外周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Ⅲ~Ⅳ级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FOLFOX4化疗方案基础上辅以益气健脾方对于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有重要意义,可抑制新生血管再生,改善营养状态,预防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胃复春片口服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健脾清化方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治以健脾清化方,3g/次,口服,2次/d;重组人IFNα-1b(运德素),5mU,肌汪,隔日1次;利巴韦林800~1200mg/d,口服,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24例,予重组人IFNα-2b(运德素),5MU,肌汪,隔日1次;利巴韦林800~1200mg/d,口服,联合治疗48周。动态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及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耐受性更好。结论健脾清化方在保肝降酶、减轻不良反应、抗肝纤维化方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化瘀降浊方沐足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4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和化瘀降浊方沐足,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化瘀降浊方沐足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益气活血法和传统纯西药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纯西药治疗;观察组西药治疗后另给予健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为76.92%,治疗组Hp清除率为37.0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8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都可自行恢复,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健脾益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清除患者Hp,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杜恒  徐辉甫 《河南中医》2012,32(9):1138-1140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血清皮质酮(CORT)的影响,探讨健脾补肺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补肺健脾方组,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补肺健脾方组从首次激发开始同时给药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大鼠,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GR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经补肺健脾方治疗后,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含量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补肺健脾方能够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水平,可能为补肺健脾法治疗哮喘的疗效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娟  蒙向欣  赵威  周艳利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67-1170
目的:研究五仁润肠加味汤对痛风性肾脏病变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素氮(BUN)、肌酐(Scr)、纤维链接蛋白(FN)及Ⅳ型胶原(Col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痛风性肾脏病变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胃肠透析液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五仁润肠加味汤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UN、Scr、FN及ColⅣ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BUN、Scr水平、血清ColⅣ水平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F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五仁润肠加味汤治疗痛风性肾脏病变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患者的BUN、Scr、FN及ColⅣ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补气健脾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BNP)和心室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西药疗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补气健脾方.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室内径、血清BNP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健脾调肝方联合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调肝方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56%、91. 67%,高于对照组的58. 33%、7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 G、Ig M及Ig 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治疗后2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B)水平及观察组Ig G、Ig M、Ig 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调肝方联合激素治疗可显著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异常升高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并可有效恢复其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总体疗效优于单独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