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两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注射液100mg2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ADL评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6%(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P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规范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自理能力改善情况(ADL)、炎症因子水平(IL-6、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L-6、hs-CRP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为我国临床中较严重的脑科疾病,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问题而引发脑部缺血、缺氧,继而造成血栓或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有资料显示,约有35%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出现失语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一项重度残疾.基于此,本文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8.
9.
<正>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丁苯酞已经被证实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佳的治疗作用~[1]。丁苯酞软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但丁苯酞注射液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研究丁基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谷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谷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纤维蛋白原(Fb)、全血低切黏度(LBV)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PV、HBV、Fb、LBV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09-910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及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次/d,持续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IHSS(9.22±9.76)及mRS(2.9±0.97)较对照组NIHSS(11.06±3.98)及mRS(3.31±0.99)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0.1g ti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21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4d后NIH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21d后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并确诊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性脑梗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对照组相关治疗干预外,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对改善病情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NSE、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6-k-PGF1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两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7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为三组,Ⅰ组单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Ⅱ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Ⅲ组联合上述两药治疗,观察评估三组方案的实施情况。结果Ⅲ组相对Ⅰ、Ⅱ组患者在临床药效上显著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6.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组间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三组接受NIHSS、ADL评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Ⅰ、Ⅲ组患者相对Ⅱ组在NIHSS、ADL评测结果上均有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实验期间均无明显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两药治疗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疗法,能够提升药效,加速缓解神经缺损症状,同时对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具有明显帮助,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能够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