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或对照组(36例),研究组口服右佐匹克隆,起始剂量3mg/d,睡前服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起始剂量0.4mg/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评判以SDRS减分率评判,不良反应采用TESS评判.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78.38%,对照组有效率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TSEE评分为(6.6±2.5)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TSEE评分为(7.8±2.1)分,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与阿普唑仑相似,但不良反应程度低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 观察佐匹克隆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96 例PD睡眠障碍患者分为佐匹克隆组(研究组)和艾司哇仑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D睡眠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精神行为症状(PD统一评定量表I )、认知功能(洛文斯顿认知 功能评定量表)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PDSS评 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T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 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 5);两组ESS.UPDR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 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佐匹克隆在改善PD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运动功 能方面优于艾司哇仑,且不良反应较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结构参数[S2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时间、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2期NREM、REM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对比佐匹克隆及地西泮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符合失眠症诊断的9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佐匹克隆组45例,地西泮组45例。2组均为睡前15~30min服药,地西泮组每晚口服地西泮5mg,佐匹克隆组每晚口服佐匹克隆3.75mg。服药2周后对2组患者睡眠改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入睡时间评分低于地西泮〔(0.8±0.3)vs(0.9±0.5)分,P〈0.05〕,残留效应评分低于地西泮〔(0.5±0.4)vs(1.4±0.5)分,P〈0.05〕。2种药品延长总睡眠时间和改善觉醒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匹克隆用于失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于地西泮。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5,(16)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对脑梗死抑郁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常规检查。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睡眠障碍症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治疗脑梗死抑郁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相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DSM-5失眠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的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3mg/d;研究组加用4周认知行为疗法。入组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存在疼痛、焦虑、失眠等不适经历,希望家属陪护,以及对机械通气、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疼痛记忆比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入睡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Ⅲ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与右佐匹克隆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患者予3mg?d-1右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对照组予 d-17.5~15.0mg?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通过睡眠障碍量表(SD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检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分别在用药后8d和15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2.61%,通过TESS评定,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对失眠症患者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佐匹克隆联合安神补脑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用佐匹克隆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周末及停药后第1,4,8周末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例不合作,5例失访,资料完整者54例;对照组失访3例,资料完整者57例。两组共111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经过4周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佐匹克隆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4):111-113+118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QI、T3、T4、TSH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3、T4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3、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康医学》2017,(7)
目的:观察右佐匹克隆对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120例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NYH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间断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右佐匹克隆规范治疗。入组前,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失眠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及临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对照组[(11.42±3.91)比(16.87±4.05);t=2.90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12/60,18.67%)比(19/60,31.67%);x~2=2.94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比较[(57/60,95.00%)比(23/60,38.33%);x~2=3.95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SDNN)[(123.85±24.79)比(102.93±25.86);t=2.984]较对照组增加,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216.38±35.27)比(431.05±46.28)ng/L;t=3.02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心衰加重、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几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具有显著改善失眠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保护心脏功能,减少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作用,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睡眠质量逐渐下降,是失眠的高发人群。老年人使用苯二氮类催眠药,易产生药物依赖,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疗效观察评价新上市的国产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阳性对照药是有多年使用经验的艾司唑仑。艹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右佐匹克隆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卒中后失眠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使用右佐匹克隆,n=45)和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n=45),疗程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 MES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 PSQ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S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并能加快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右佐匹克隆与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接收的失眠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47例。A组患者行右佐匹克隆治疗,B组患者行扎来普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低于B组的9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HAMD评分、5-HT水平、BDN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6%高于B组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失眠症患者分别予以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血清BDNF、5-HT水平提升,但相比右佐匹克隆,施以扎来普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1)
目的:分析口服右佐匹克隆中毒100例诊治体会,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2011年4月到2016年4月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共收治右佐匹克隆中毒100例,其中轻微呼吸困难者10例,低血压者10例,幻视者30例,幻听者30例,健忘者10例,味觉异常者10例。入院后,幻视、幻听、健忘和味觉异常者给予停药,静滴脑蛋白水解物120毫克一日一次,3天后症状消失。轻微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气2小时后无呼吸困难症状。低血压者给予静滴林格氏液500毫升后血压恢复正常。结果: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口服右佐匹克隆100例中毒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口服右佐匹克隆中毒治疗效果好,但应该个体化给药,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ESZ)对急性低压低氧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 按药物分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ESZ 2个水平及按海拔分800 m、3500 m和6000 m水平的2×3析因实验设计,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 (1)析因分析表明,药物和海拔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和旷场实验的结果均无交互作用(P>0.05).(2)800 m、3500 m、6000 m海拔下ESZ组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分别为(37.77± 18,22) min,(37.02±13.67) min,(95.67±47.68) min,NS组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分别为(17.78± 14.10) min,(15.09± 12.46) min,(39.54±28.24) min,ESZ组睡眠时间均较相应海拔的NS组延长(P<0.05);6000 m海拔的ESZ组和NS组均较800 m和3500 m海拔相应用药组延长(P<0.05).(3)旷场实验显示,相同海拔NS与ESZ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0m海拔NS组和ESZ组小鼠用药6h后自发活动较800 m海拔相应用药组减少(P<0.05).结论 ESZ延长低压低氧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且6000 m海拔条件下效果最明显.但不影响用药6h后小鼠自发活动;6000 m海拔低压低氧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减少小鼠自发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