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作为人类第一大杀手,对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突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肠道菌群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中药如何通过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也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文就目前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血脂异常是由于脂代谢异常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以TC、TG和LDL-C水平升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长期血脂异常会增加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会使相关的代谢产物更容易被吸收,同时还能调整菌群的组成及数量,从而恢复肠道的稳态及维持血脂平衡,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延缓和防治血脂异常及并发症进程的有效措施。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作用靶点广、多种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制剂、中药协同有益菌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角度,对其改善或缓解血脂异常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为后续中医药开展预防及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是UC的重要特征之一,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及炎症反应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迅速,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使用疗效欠佳,并伴随诸多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大量研究显示,中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菌群稳态,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从而遏制UC进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肠黏膜免疫,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肠黏膜屏障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拮抗UC,为UC防治提供新策略。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UC的研究,但其研究均存在着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的缺点。因此,该文基于UC的研究现状、肠道菌群及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肠道菌群与UC的关系,以阐明肠道菌群在U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5年来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UC治疗提... 相似文献
6.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及其对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调节均可影响腹泻的发生与发展。中药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肠道菌群在腹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总结中药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疾病的机制与优势,并着重阐述中药调节肠道群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中药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疾病的机制包括改善肠道微环境、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等,优势为多渠道、多靶点和整体调节。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包括:增加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相对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调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心血管相关活性物质的代谢等。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达到减轻心肌炎症反应,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重,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长,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尤其中老年妇女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诱发因素众多且发病机制复杂,对骨质疏松的阐释一直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如何更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亦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肠道吸收、肾脏排泌和骨骼调控的钙、磷平衡和稳态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而体内钙、磷平衡和稳态是正常骨稳态的关键。同时作为寄居在胃肠道的复杂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多种影响代谢的调节物,间接或直接且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防治骨质疏松被广泛证实。因此,进一步探索肠-肾-骨骼轴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起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学者们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进行了大量探索,发现中医药能干预肠道菌群表达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该文从“肠-肾-骨骼轴”为基础出发,通过文献综述对肾与骨质疏松、肠与骨质疏松、肠-肾轴的中西医结合论述及从肠论治肾、肠与骨质疏松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发病有关,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多个方面。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独特优势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参与抑郁症发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抑郁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及相关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检索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从不同途径参与免疫应答,提高RA的发病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均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对RA起到防治作用。从肠道菌群与RA发生的相关性及中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R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RA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中药杂志》2020,(1)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冠心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s),胆汁酸(BAs),脂多糖(LPS)与冠心病的进展及预后存在确切相关性,调控肠道菌群可以起到干预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目前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补充益生菌调整菌群结构、减少TMAO产生,增加SCFAs 3种途径,能达到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肥胖的效果。传统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优势,其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也应囊括这3方面的机制。该文总结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及复方针对肠道菌群干预冠心病的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梳理出3种主流的干预策略;其次综述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及肥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