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规范化管理将200例GDM孕妇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管理,试验组孕妇接受规范化管理,比较2组管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孕妇妊娠末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正常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窒息、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孕妇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于孕24~28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A组(自愿接受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132例)和B组(拒绝接受GDM专科教育门诊模式,n=66例),对比2组患者孕期糖代谢、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巨大儿、早产、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B组,P值<0.05;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值<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专科教育门诊管理模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孕妇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普遍流行,在中国GDM发生率高达14.8%,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的 探讨GDM孕妇采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4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饮食宣教、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炎性因子、丝氨酸蛋白抑制剂(vaspin)水平,随访新生儿结局指标(出生体质量、随机血糖)。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GDM孕妇分娩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产检的GDM患者且在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建立个案管理的孕妇60例为试验组,以同期未进行个案管理仅进行普通产检及一般饮食健康宣教的且与试验组相匹配的60例GDM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O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均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餐后i小时血糖均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试验组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回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GDM患者的血糖水平,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对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住院64例GDM孕妇,分为达标组与对照组,均32例.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达标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卢建敏 《当代医学》2014,(35):45-4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产科门诊2011-2013年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按血糖控制满意情况分为试验组(n=93,血糖控制满意)和对照组(n=57.血糖控制不满意),观察比较2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试验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妊高症、羊水过多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后出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加强血糖监测,对降低妊娠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围生儿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其血糖水平、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优质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后,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均降低,晨起空腹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睡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护理后,研究组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孕妇血糖水平的控制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改善,减少妊娠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医学营养治疗(MNT)联合诺和锐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GDM孕妇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门诊MNT联合诺和锐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诺和锐治疗。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孕期体质量、孕期体质量指数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巨大儿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低血糖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MNT联合诺和锐治疗GDM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和母婴体重,在不增加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基础上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9.
邹清如  黄利兰  宋薇  黄国清  蔡芬兰 《海南医学》2013,24(13):1916-19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观察组,确诊后给予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选取同期12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餐后最高血糖],同时观察和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并发症(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围生儿结局(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后FPG、2hPG、餐后最高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产妇在并发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均能够达到正常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限的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75例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持续2个月以上的GDM孕妇为试验组[平均干预时间为(2.6±0.5)个月,n=43],而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2个月,>1个月的GDM孕妇为对照组[平均干预时间为(1.2±0.4)个月,n=32].在治疗前及结束妊娠前分别采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经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后2组上述指标的差别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 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持续1月以上即能良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改善体内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单胎孕妇83例,按照其孕中期有无看营养门诊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师定期随诊,研究组孕妇同时有专业营养医师随访,并采用食物交换份法(FEL)联合食物血糖负荷法(GL)进行医学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孕期血糖、体质量和围生期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5.76%(83/1 440),其中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43%(35/1 440),妊娠糖耐量减低(GIGT)发生率为3.33%(48/1 440).治疗前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总增加量和每周体质量增加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5%和7.5%,低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营养治疗可改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的餐后血糖,对其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管理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优化GDM孕妇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产检的392例GDM孕妇,根据孕妇接受的GDM管理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4例孕妇接受系统化管理,对照组188例孕妇接受传统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控制情况及对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控制体重增长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31例GDM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循序渐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比较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数值的变化。结果个性化健康指导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教育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施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使孕妇自身健康能力提高,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李琦  马彦彦 《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09-30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1例GDM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满意组78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不满意组,23例),与同期住院分娩的无内科合并症的糖代谢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80例)进行对比,分析在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围生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满意组(P<0.05)。结论 GDM如能得到满意控制,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可降低到糖代谢正常孕妇的水平,加强孕期管理,规范化治疗GDM,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58-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的孕妇,葡萄糖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9例,选择同期住院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GIGT、GDM和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GIGT组和GDM组孕妇中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产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低血糖、巨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与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似.结论 GIGT和GDM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孕妇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治疗,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与胎儿生长发育中糖代谢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妊娠期糖尿病25例(GDM组),正常孕妇20例(对照组),分别测孕妇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IGF-I、新生儿出生2h内空腹血糖,并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00g),适于胎龄儿组(AGA组,2500-3999g)。结果 C肽及新生儿出生2h内空腹血糖GDM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糖耐量各时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LGA和AGA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糖始终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孕妇餐后2h血糖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GDM高危因素的孕妇,结合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早期干预的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妊娠早期(10-12周)首次产科建卡时具有GDM高危因素孕妇206人,两组均在早期进行预防GDM营养健康教育,试验组98人,对照组108人,其中试验组结合人体成分分析,同时给予个体化控脂饮食食谱。记录试验组人体成分分析数据,妊娠结束后统计两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例数及剖宫产、巨大儿出生例数和早产儿发生例数。结果试验组早期空腹血糖与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之间显著相关(P0.05)。试验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49例(50.00%),对照组发生70例(64.81%);试验组发生剖宫产42例(42.85%),对照组发生46例(42.59%);试验组发生巨大儿10例(10.20%),对照组发生11例(10.18%),试验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DM高危因素孕妇早期空腹血糖与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之间显著相关,对其进行常规饮食干预的同时,结合人体成分分析仪给予个体化控脂饮食运动指导可进一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和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年来我科住院7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血糖管理程度分为达标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临床血糖管理后,达标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产后感染以及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管理,及时诊断和治疗,促使血糖达标,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早期干预对巨大儿发生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规范治疗巨大儿的发生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所进行定期检查糖代谢异常的孕妇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干预组(80例),不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对照组(62例)。结果:两组围生儿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正常体重儿组孕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治疗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营养干预的方法及对母婴体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产检确诊GD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措施;分娩时才确诊的GDM孕妇5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两组孕妇的体重,符合正常标准及巨大儿出生例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DM孕妇FBG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孕妇经过个性化营养干预后,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孕期母婴体质量的正常增长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