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血性心脏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恢复冠脉血流的首要治疗手段往往带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提供大量能源,更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环节,在缺血缺氧环境中,受损线粒体会发生选择性、程序性自噬降解,以维持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该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具有双重性,准确有效地干预该水平对改善MIRI情况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逐步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药单体、组分、复方可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调节线粒体自噬来挽救缺血心肌。探讨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影响机制以及近年来中医药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以线粒体为治疗靶点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  相似文献   

3.
李欧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20,40(6):960-963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即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用下发生改变。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参与心室重构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通过调节自噬功能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治疗心力衰竭、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益气类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衰竭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现阶段研究对象多为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或中药复方,而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不足,因此,该类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药效物质基础、配伍、用量等方面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肝细胞线粒体是药物肝损伤的重要靶标,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运转以及细胞的稳定增殖,因此利用线粒体自噬来清除受损线粒体是抗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策略。多种中药中含有可以增强线粒体自噬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线粒体自噬从而缓解相关疾病。但如何准确高效地从中药中发现并评价此类对线粒体有靶向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鲜有报道。而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以体内过程结合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能准确、高效地锁定作用于线粒体靶点的中药活性成分。该文综述了增加线粒体自噬解药物肝毒性的中药成分研究思路与方法,为以线粒体为靶点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DKD的发病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虽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主,但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自我更新和能量代谢过程,通过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在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活性氧积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参与DKD的发生发展,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活性而延缓DKD进展。中医药可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紊乱。文章围绕线粒体自噬在DKD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与DKD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DKD的药物研发、基础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二者交互作用严重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抗原的呈递、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免疫检查点蛋白的降解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正向或负向调节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中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Ⅰ型干扰素(IFN-Ⅰ)先天免疫传感途径的激活来抑制其免疫原性并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扩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而自噬抑制则可通过降低M2型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识别,从而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单方面调节自噬或者改善肿瘤免疫层面已有系统研究,而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仍缺少系统阐述。该文通过对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性、中药调控自噬干预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传染病,一般多发于婴幼儿,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较大。然而目前西医仅采取补液、止泻、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对症治疗的方法而无特效药物,疗效相对缓慢,并且在预防RVE发病及缩短病程周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中医药治疗RVE具有多靶点、安全价廉效优等显著优势,但具体作用机制阐释不足,研究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对于中药单体及其活性成分在RVE发病中的作用目前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所涉及的种类仍较少,且其对自噬相关通路影响的研究缺乏大规模实验数据的支撑,实验研究及临床依据均不足。对于中药复方的相关研究则更为表浅,范围更加局限,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自噬(autophagy)作为高度保守的生物学现象,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其功能失调与多种病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自噬在RV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病毒感染初期。自噬可以通过肠黏膜屏障损伤、肠神经功能紊乱及机体免疫异常等机制,导致RVE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干预自噬在循环、呼吸、消化、肿瘤、免疫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可通过干预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干预病毒复制,从而在RVE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中药调控自噬治疗RVE的研究较少,并且尚未有系统阐述,该文旨在通过对自噬在RVE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自噬治疗RVE等方面进行文献检索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RVE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思维和个人日常活动的独立性逐渐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也是痴呆的主要类型。最新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线粒体自噬参与的AD发生、发展过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PINK1-Parkin通路、ROS和NAD+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AD发病过程中所体现的关键性作用,并详尽阐述了小檗碱、穿心莲内酯、β-细辛醚等多种中药单体从多靶点、多角度保护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防治A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常静  尚婷  王欣桐  周正灿  张智森  冯宇新 《中草药》2023,54(7):2349-2356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主要死因。在脓毒症中自噬作为细胞适应性调节机制,对于机体免疫、呼吸、循环及凝血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多项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与器官损伤,从而有效防治脓毒症。基于相关研究,综述了中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通路和靶点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及中药对自噬的调控作用进行介绍,对自噬的过程和相关分子机制、信号途径,自噬参与AD病理学表现的形成、神经元的缺失及与其他AD病理学表现,中药对自噬的影响,自噬在AD中的治疗意义进行总结.研究表明,自噬功能缺陷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AD.集中介绍自噬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自噬在阻止或延缓AD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潜在治疗价值.在调节自噬,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关于中药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研究中药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调节自噬探讨中药治疗AD的潜在可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复方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诱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线粒体受损是参与IR和胰岛β细胞损伤的重要环节,研究显示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维持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善IR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起到防治作用。该文将就自噬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维持细胞代谢过程的关键细胞器,因此线粒体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主要机制。在神经系统中,线粒体动力学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及神经元的功能至关重要。而线粒体自噬能够及时清除损伤线粒体,维持神经元内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及自噬障碍最终会导致神经元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及自噬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普遍存在。笔者主要讨论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把点。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细胞的一种病理和生理现象,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免疫相关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自噬机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介导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黏膜屏障损伤是IBD发病的关键因素,自噬通过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影响疾病进程,干预和调控自噬是治疗IBD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重点阐述IBD发病中,自噬调控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中药通过自噬干预IBD疾病进程的作用靶点,发现中药能够干预PI3K/Akt/mTOR、JNK/Beclin-1/Bcl-2、PINK1/Parkin等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拮抗肠道致病微生物,调控各类肠黏膜屏障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从而发挥治疗IBD的作用;不同中药对自噬调控的炎症因子差异性作用与不同自噬蛋白亚型和细胞靶点相关,主要集中Beclin-1、CDK1及NLRP3炎症小体等。目前,中药通过自噬调控肠黏膜屏障治疗IBD的研究主要涉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炎症小体激活方面,较少直接涉及细胞生理、病理层面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肠免疫屏障相关细胞,肠机械屏障及生...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9):2009-2012
查阅中药活性成分相关的文献,分析其在肿瘤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概况。结果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自噬诱导作用,但目前仍有问题亟待解决: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作用,且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与凋亡关系复杂,如何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自噬途径治疗肿瘤,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提出,中药对自噬的调节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数量和质量控制以及线粒体正常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过度和自噬障碍以及自噬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等均影响退行性疾病病理进程。本文就线粒体自噬途径、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并探讨针灸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机制,以期进一步丰富针灸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药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减轻放疗及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且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中药单体靶向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有关,故文章着眼于中药单体对肿瘤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从细胞自噬与肿瘤、中药单体对肝癌细胞自噬的调控方面将近年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运用中药单体防治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细胞自噬研究的策略、误区、技术方法及优选方案,以及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调控机制,并阐述中医药干预NAFLD的自噬机制研究现状。认为自噬在NAFLD发病(以初期为主)及治疗过程中可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自噬的这种保护效应也可能是中医"已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在中药微观效应机制中的体现。自噬目前在中医药干预疾病的机制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也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颈。或可在中药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的中医药体外研究技术,结合高通量生物信息采集和前沿生物分析技术,取得自噬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因神经元出现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的疾病的统称,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是大脑最小的功能单位,能够调节脑血流供应并维持大脑稳态。NVU细胞的加速衰老直接损害NVU功能并且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NVU细胞衰老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涉及氧化应激损伤、蛋白稳态丧失、DNA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障碍等。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神经血管单元衰老,发挥脑保护作用。故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中药调节相关蛋白、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DNA损伤、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等抗衰老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抑制NVU细胞衰老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是多种病理因素在数月或数年内引起的肾脏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损伤,目前尚无特效药。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内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枢轴,参与调节细胞自噬与凋亡,对肾脏细胞的稳态及能量代谢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许多以调控mTOR信号途径为目标的科学研究正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释多种慢性病的机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显著,且中药对mTOR信号途径及其下游的线粒体自噬与凋亡具有调控作用,而自噬-凋亡平衡体现出的“以平为期”与中医“和”思想相应。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现有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提取物通过mTOR调节线粒体自噬与凋亡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mTOR信号通路能否作为中药发挥作用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