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作为重要的中医经典,对五脏疾病的传变不仅着眼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还关注于脏腑之间的气血关系、形神关系、体用关系及经络循行等,这对现代心系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内经》论述的心系疾病的传变模式与诊治进行了分析探究,以冀为当今中医临床心系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痰饮作为心系疾病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一直以来深受各中医名家学者重视。温胆汤作为祛痰名方,因其疗效显著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睿教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工作已20余年,在大量临床患者的治疗实践之中,逐渐地对古方治疗临床常见病有了深入的理解,形成独到的治病理论依据,注重舌脉辨别,寻找疾病本质,精准辨性辨证,对中医经典中的古方灵活化裁,从而体现经典古方的显著疗效。温胆汤是于睿教授临床工作中治疗心系疾病常用方剂,凡经过辨证属于痰饮所致出现惊悸、胸闷、失眠等症状者,都会选用温胆汤的加减化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通过整理于睿教授妙用祛痰名方温胆汤治疗痰饮引发的心悸、失眠、胸痹心痛等多种心系疾病的案例,总结出理气化痰,继而祛瘀、养心的治疗之法。这些案例不仅显示出经典古方的神奇疗效,而且深刻体现了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异病同治"的中医观念。  相似文献   

3.
"寒温并用法"是中医组方体系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脏腑疾病的辨证论治."寒热错杂证"亦多见于心系疾病的领域中.方祝元从寒热错杂的独特角度探讨此类心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寒热错杂与心系疾病密切相关,强调了"寒温并用法"治疗此类心系疾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构建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症状术语知识体系,不仅为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及标准化奠定基础,还为中医辨证论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规范化诊疗思路。方法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为基础,全面检索近现代中医临床名家医案专著,共检索符合要求医案150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医案80例,应用Excel 2019对医案数据以及高频症状术语(出现频率≥15%的症状)频数及频次、四诊类别、五脏归属、功能分类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确立内涵最小的独立症状术语194个,限定出现频率≥15%为高频症状术语,为胸闷、乏力、气短等27个,累计使用频次709次。结论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分别从“主症-次症-兼症”;“五脏系统之心-肝-脾-肺-肾”以及“神志-情绪-饮食-呼吸”3条主线构建了中医临床心系疾病症状术语知识结构体系,初步规范了中医心系疾病症状术语。  相似文献   

5.
中医长期存在"病""症"混用现象,"以症为病"导致了中医疾病名诊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文章对疾病名、症候名术语属性的审定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尝试探索相对明确、具体的鉴别方法,打破病症混用的禁锢,为规范中医疾病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医养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们对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关注度却不很高。为了促进中医养生对外交流与传播,规范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探寻《黄帝内经》中"德"字与养生关系,揭示作为养生术语的"德"字英译的重要性。然后对比2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德"字的译文,追根溯源,找出"德"字作为养生术语所包含的意思,参考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冯珠娣(Judith Farquhar)的译法,并借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加以分析,给出"德"字的英译。这项研究为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历史悠久,因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独具湖南特色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也逐渐涌现出了诸多著名的医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中医药学术继承,弘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加强对历代医家及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对其学术源流、学术特点、特色疗法等应组织宣传推广。农村名中医是全国名老中医的一部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日显优势,针刺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应用于心系疾病优势明显。本文从针刺干预心系疾病作用机制、干预方式、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心系疾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英语术语的翻译,关系着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而中医术语中"三字格"的翻译在目前尚属于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中医英语术语中"三字格"的翻译进行数据分析,初步探索"三字格"中医术语的等效翻译原则的理论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承玉  高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2-993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以相关传统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为依据。确定病位证素与四诊症状的相关性,笔者首先对五脏系统病位特征进行规范研究。本文报道心系病位特征证候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华医典》进行系统检索,同时收集1980—2004年中医类学术期刊、各类中医证候学专著、中医高等院校使用的各版教材,以及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等现代文献,选择其中涉及到心系基础证的古今医案及临床报道共1203例,记录其使用的术语及出现的频次、频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名老中医马连珍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40载,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颇具匠心,名誉津门。马连珍主任从心肾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心系疾病的发生,是以少阴心肾为轴的病理改变,强调心系疾病的病位在心而本在肾的论点,采用温补心肾的治疗原则,用于治疗心系疾病。  相似文献   

12.
杨洁 《新中医》2014,46(12):10-12
现行的针灸治疗学著作中,疾病的分类是按照现代医学的分类系统为主,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病名术语相互混杂的方式出现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这种分类方法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中西医理论和实践逐渐融会贯通的现象逐渐产生,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法也被逐渐应用于针灸治疗学中,出现了中医学、现代医学和中西医混合三种分类法并存的现象。疾病分类法多元化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诸如中医科学化的争论、中西医汇通思潮、中医学疾病名"废""存"争论的影响,此外,还与作者个人因素如经历、学术思想及学术地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诊断学术语规范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明确规范的意义,找出存在的问题,计有:一义多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部分术语定义模糊、不准确、没有定义的情况;症名、证名、病名相互夹杂的现象,仍有存在;中心术语与边缘术语区分不清;新术语增添不够;中医诊断学专业语言中一些名称不是严格的术语却被当作术语来应用7个方面。结论:认为对中医诊断学术语应进行基础性地、发展性地、术语学意义地整理规范,分析现行术语,创立新术语,均应在本学科术语体系的范围内进行。凡可能时,术语都要反映概念的特征,一个概念也只应有一个术语来命名。  相似文献   

14.
马忠诚  张斌 《河南中医》2012,32(10):1396-1397
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中医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在这一领域不同方向的研究丰富了中医术语研究的维度,使中医术语的研究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为中医走向国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增进交流的同时,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也必将为公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语义关系和本体诠释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膳术语进行标准化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历代食疗、药膳的重要著作与专著、教材及数据库相关中医药膳文献,从中提取所有原始中医药膳词语,遵循术语命名原则确立中医药膳术语词条,以中医药膳术语词条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学和本体诠释学研究方法,建立中医术语语义间关系,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稳定的语义关系及规范表述。同时以语义关系与二级编码的术语为基础数据,借助本体构建软件,形成可视化的中医药膳术语体系图,以此体系为内涵解读依据,语义关系及二级编码后的术语为表述形式,对中医药膳术语进行解读并形成规范表达。结果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经过数次反馈及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中医药膳术语释义语料库。  相似文献   

16.
心系疾病中,“心胀”“心掣”“心疟”“心劳”“心积”“脉极”等古代医籍中常出现的疾病名,在现代临床虽已不常用,但依然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本文从中医心病名词术语本体的角度出发,对“心胀”进行梳理并加以考辨,以期对临床心病的诊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疾病篇章"心悸"及"胸痹"有"急""重""危"的特点,将枯燥而复杂的"心系"理论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医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心悸"及"胸痹"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以为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病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从患者角度出发,为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个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方法在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指导下,按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规定的PRO量表制作原则与流程,定义量表,建立量表的理论框架,议题小组建立条目池,并通过文化适应性调查等工作,得到含有63个条目的预调查量表。临床调查心系疾病患者346例,健康人样本46例,回收后的调查资料经离散趋势分析、相关系数法、判别分析法、因子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专家重要性评分等统计分析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筛选条目后,结合专家意见,调整量表的框架结构,得到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该量表由53+1个指标组成,分为生理、心理、社会3个领域,10个方面。结论中医心系疾病PRO量表按照国际量表条目筛选的操作原则和方法进行,有利于心系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国际医学界接纳,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中医药文化载体的中医文化著作外译也逐渐走入翻译界的视野。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医药著作的翻译质量,国内外官方和民间都做出了努力。201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召开了“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术语工作会议。会议系统梳理和研究了一些中医临床术语的英文翻译,并总结了相关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江楠  吴伟 《环球中医药》2013,(7):548-551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西方当代翻译交际理论学派的开拓者,他提出的"逆转换理论"是"翻译科学说"理论的核心。《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方书之祖",对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的阐述颇具临床价值。本文以心系疾病条文为例,将"逆转换理论"应用于《伤寒论》,按分析、深层转换、重组和表层检验四步,使原文和译文在意译层面实现功能对等,同时参考古代名医注释,开创出中医英译"句法翻译研究新范式",为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