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应用于脐静脉置管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脐静脉置管的危重新生儿185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脐静脉导管法,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液港脐静脉置管(UVC)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9例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行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将其随机分为输液港UVC组(29例),传统UVC组(30例)以及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30例),比较3组患儿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等。结果输液港UVC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脱管率、堵管率显著低于传统UVC组和PICC组(P<0.05);输液港UVC组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与传统U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PICC组(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建立静脉维持通道时,输液港UVC的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时间较短,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较低,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脐静脉置管时机对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脐静脉置管时间进行分组,将出生30 min后接受脐静脉置管术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出生2~6 h接受脐静脉置管术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留置时间、置管成功率以及留置时间超过1周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 0. 05),实验组平均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留置时间超过1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过程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早期置管成功率更高,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1年4月~2004年4月抢救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均采用脐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在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9月该院收治的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的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全程中心率、血压的最大波动值、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堵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对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该类患儿对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成功置管可能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和堵管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26例,其中2019年4—12月的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5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置管,并行标准胸腹X线定位;研究组行床边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并以导管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右心房交汇处为标准进行定位。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脐静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脐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2.35%,导管中位使用时间为5 d,均高于对照组的65.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失败拔管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计划中拔管率为72.55%,与对照组5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失败拔管主要以进入脐静脉置管解剖路径外的门脉分支为主,其中对照组20例(26.67%),研究组6例(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并发症7例(9.33%),研究组4例(7.84%),差异...  相似文献   

8.
朱爱武   《护理与康复》2018,17(4):55-5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分组,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7例患儿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桥式固定脐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脐静脉导管。比较两组患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及置管后脐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固定处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及固定处皮肤损伤、脐部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新生儿脐静脉导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燕妮  刘莹  严毅燕 《全科护理》2020,18(22):2902-2904
[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UVC)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168例进行UVC的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析UVC新生儿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新生儿中有45例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是否标准与UVC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存在相关性(P0.05),新生儿性别、出生后时间、置管时出生时间、置管前泡管情况、置管耗时、穿刺血管次数、透明敷料更换频率、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等与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短、出生时体重低、肠外营养方式、导管留置时间长、置管不标准为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以及并发先天疾病不是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UVC新生儿护理,减少由此所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韦艳姬 《护理研究》2010,(6):1655-1655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新生儿病房患儿往往病情危重,需要24h持续静脉用药,常常因血管细小、输入药液渗透性大(如多巴胺类药、静脉营养类药物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脐静脉置管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固定方法为荷包缝合脐带残端,并用医用胶带将导管蝶形固定于患儿腹壁一侧;观察组则用橡胶圈直接套扎,之后将脐静脉导管末端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 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对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科所有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根据置管种类,分为UVC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及UVC+PICC组,同时选取符合要求的未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分别将UVC组与对照组,UVC+PICC组与PICC组的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了解UVC对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结果UVC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及有无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等生后严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达足量喂养时日龄、住院期间日均体质量增长等营养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与出生时白蛋白差值、好转出院率、住院时长、出院时足量喂养率、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C组与UVC+PICC组在性别、生产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VC+PICC组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较PICC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及NRDS等生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IC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与出生时白蛋白差值、DBil异常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上优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期间日均体质量增长、好转出院率、住院时长、出院时足量喂养率、ALT异常率、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上与PI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VC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PICC,均能改善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而在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并不高于未行中心静脉置管组。  相似文献   

15.
脐静脉插管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危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生后1周内往往喂养困难,需要静脉营养,同时对于并发症的治疗也需要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1].以往常用的外周静脉穿刺很难长时间保留,需要反复穿刺,而脐静脉插管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2].  相似文献   

16.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目的 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000年2月-2002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进行PICC插管的102例病人进行每日观察并记录。结果 导管留置天数7-396天,平均留置时间138天,发生Ⅰ级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2例,液体外渗2例,导管堵塞12例,拔管后导管全部完整,细菌培养全部阴性。经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和穿刺点出血、渗液与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留置时间可以超过一年,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并提出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王龙君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4):352-354,377
随着重症超声的发展,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脐静脉导管的置入在临床上也已广泛开展,超声探头的选择,超声引导置管时切面的选择,各超声切面下超声征象的判断,导管尖端定位的方法以及置管后并发症的筛查是临床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本综述旨在总结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置管后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出生的80例需PICC置管的新生儿,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个性化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的护...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98例急需血液透析患者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68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锁骨下静脉上位穿刺成功率94.1%,显著高于颈内静脉80.0%(P<0.01),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颈内静脉(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插管(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两部位插管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而言,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