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玉宇  徐宁 《新中医》2015,47(4):131-132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基础治疗和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温阳通络汤,对照组加服西药美洛昔康分散片。疗程8周。治疗前后评定疼痛、水肿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上肢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89%,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8周的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Fugl-Meyer(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以上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温阳通络汤结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针刺配合自拟通络活血汤内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Fugl-Meyer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火针点刺所选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数据、VAS评分及偏瘫侧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前后各项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和常规针刺对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都有效果,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杜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40-4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15例使用西医康复疗法,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5例使用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疗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安全可靠,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6.
肩手复康散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现代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患肢,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肿胀、麻木评分、上肢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VAS评分、上肢肿胀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第28天,患者肢体疼痛、肿胀及麻木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患肢能有效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及麻木症状,同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肩-手综合征4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肩手综合征 4 5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75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5例 ,其中 ,男2 6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 2岁 ,平均年龄 6 5 .4 2± 7.1 3岁。其中 ,脑梗塞 2 9例 ,脑出血 1 6例 ;左肩疼痛 2 4例 ,右肩疼痛 2l例 :病程 3个月以内者 2 9例 ,3个月至 6个月者 1 3例 ,6个月以上 3例。对照组 3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4 4岁 ,平均年龄 6 4 .35 1 0 .2 8岁。脑梗塞 1 8例 ,脑出血 1 2例 ,左肩疼痛…  相似文献   

8.
杨伟红  杨光福  韩淑凯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04-1405,1412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辨经论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SHS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中药组加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针药组另予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辨经论治针刺法;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3组FMA、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针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辨经论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本文选取肩手综合征的Ⅰ期患者40例,进行了针刺疗效的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分组80例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病人,并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40例。1.2一般资料40例针刺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9天,最长30天。40例穴封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8天。针刺组脑出血8例,脑梗塞32例;穴封组脑出血10例,脑梗塞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及VAS评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对症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祛痰消肿、舒筋活络之中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SHS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电针和温针灸两种针灸方法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研究1组行温针灸治疗,研究2组行电针治疗,对两组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研究2组(P <0.05);治疗后研究1组和研究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1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研究2组。结论:电针和温针灸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更好,更适合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发生率为12.5%~74.1%[1].该病多发于中风后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患手疼痛、肿胀,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2004年10月-2009年10月,笔者应用中风熏洗方(本院药房提供),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SHS患者80例,并与单用康复理疗法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针灸联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水肿程度评分表及改...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等,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我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为12.0%-74.1%[1-2]。笔者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神通络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调神通络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通过上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及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Ⅰ期患者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Ⅱ期患者的有效率(70.0%)。结论:调神通络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卒中后Ⅰ期和Ⅱ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作业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康复综合疗法,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结果Ⅰ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Ⅱ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对提高Ⅱ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西医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