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虽然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本文基于玄府理论,提出"玄府闭郁"是本病核心病机,"开通玄府、通络解毒"是贯穿于治疗的主要治法,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进行辨治,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席建元认为冬重夏轻型银屑病病机总属玄府闭郁、血热毒邪侵袭皮肤所致,临证时以开通玄府,凉血解毒为治法,灵活采用补肾开玄、养阴开玄的凉血解毒两法,兼以祛风止痒。其自拟凉血消疕方为主方进行临证加减,以达开玄祛邪,畅达内外,斑退疹消之效,临床疗效显著。附2则典型医案以辅证。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慢性咳嗽是其感染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其发生发展与“玄府”密切相关。玄府遍布全身,为升降出入之门户,若玄府郁闭,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故而贵开忌阖,治疗上注重开发郁结,宣通人体气血津液。临证应结合病机演变特点予分期辨治:初期风邪稽留、玄府失宣,治当疏风散邪、宣透达郁以开玄,方选止嗽散加减;中期痰热内伏、玄府阻滞,治当宣肺止咳、降气化痰以开玄,方选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后期脾失健运、玄府失司,治当运脾理肺、畅达气机以开玄,方选不换金正气散加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与肝玄府气液滞塞的病理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本文以玄府理论作为切入点,阐述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病机演变及治疗思路,膏脂、痰浊、湿热、瘀血等代谢产物胶结为患,阻碍肝玄府开阖,以致气血津液宣散流通不畅,从而酿生玄府闭塞的多种病理改变,而代谢相关性脂肪肝是典型的以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为基础改变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故本文提出肝玄府郁滞是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关键病机。根据病理阶段的不同,肝玄府郁滞分为土壅木郁、内滞玄府,脾运失常、湿蕴玄府,湿聚化浊、壅滞玄府,湿热熏蒸、蕴结玄府,痰浊郁滞、水淫玄府,血络瘀滞、玄府闭塞六个具体病机,根据病机的不同本文提出了开玄六法,包括发散开玄、渗利开玄、化湿开玄、清泻开玄、豁痰开玄、活血开玄,旨在开通玄府闭滞,恢复气液流通,改善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病理状态,临证治疗中当从整体出发,以开玄为轴,六法灵活应用。以期为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具有深入研究及挖掘前景。  相似文献   

5.
脾瘅与消渴病关系最为密切,是为消渴病前期。玄府作为人体最微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其理论阐明了多种病证的致病机理。基于玄府理论辨治脾瘅,认为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疏泄失常、肝玄府郁闭,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由此提出脾瘅之治当以"开通玄府"为要,包括"运脾开玄、助脾散精,调肝开玄、畅调气机,补肾开玄、宣通气液"三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脾瘅、阻断消渴病发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而玄府更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通道。上中下三焦、脏腑内外、经络气血皆依靠玄府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玄府通则百病除,玄府闭则百病生。在脾胃病治疗上,玄府同样对中焦运化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即为玄府郁闭的典型表现。陈苏宁教授应用玄府理论,采取开玄府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关键为气机不畅,升降失和,治疗上依据中医证候辨证用药,同时考虑到玄府郁闭的基本病机,在辨证基础上配合中药宣剂开通玄府,以畅达中焦,开郁解闭。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整理了历代医家对玄府理论的阐发与应用要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广义玄府理论结合导师临床经验,提出慢性荨麻疹多因先有卫气失司,玄府开合不利,又遭外来风邪,闭郁玄府而致。病机在玄府闭郁,治宜攻补兼施,淡化寒热,重视病位层次,开玄通窍,使气液流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运用"玄府天癸论"理论可认为玄府是天癸运行之道,玄府之气是天癸运行之力,玄府郁闭是天癸失调的病机,开通玄府法是治疗天癸失调证的基本大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天癸失调而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异常的疾病,其根本病机是"玄府郁闭,天癸泌至失常",临床证型可分为"天癸泌至不足证"和"天癸泌至太过证",其基本治法为"开玄调癸法"。运用"玄府天癸论"为临床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临床拓展诊疗妇科疑难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赛赛  李家立  袁晶  李平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78-1080
临床治疗胸痹,多采用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等方法,而对辛温解表法应用甚少。心脏与体表关系密切,风寒邪气客于肌表不去,日久由表入里,凝滞气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性凝滞收引,故临床中寒凝心脉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三:脉紧、胸闷胸痛、遇寒诱发或加重。邪之来路即是邪之去路,胸痹既由风寒邪气由表入里所致,治疗当采用辛温解表法开宣腠理、温通血脉、散寒止痛、流通气机,并能因势利导,驱邪外出,缓解心脉拘挛不畅的状态,血脉畅通,则胸痹心痛自止。本文重点揭示辛温解表法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阐明开宣腠理、驱邪外出、温通血脉是辛温解表法治疗胸痹病的内在机理。并借鉴《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论述,探讨辛温解表法在胸痹病中的灵活运用,为临床胸痹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0.
《滇南本草》成书于五百多年以前,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我国区域性本草专著,记载了云南各族人民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本文就其解表法的运用分析如下。解表法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为主,通过发汗解表作用,以解除表证的治法。体表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及时正确地运用解表法,能使表邪外解,防止病邪深入,保护人体正气,免受邪气伤害。《滇南本草》的运用有其特色。1辛温解表平和轻宣辛温解表法是以辛温解表的药物为主,发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方法。《滇南本草》常选用苏叶、防风、荆芥等平和轻宣之品,剂量轻,药味少,使微微汗…  相似文献   

11.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脾胃论》中具体方药,从解表升散、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发散郁火、调理气机、散化内外湿邪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脾胃论》中风药的应用。并提出“辛温发散”乃是风药治疗作用的根本。以期对拓展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喘证的治疗。方法:解读张仲景有关喘证的原文。结果: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的理解,归纳、总结治喘13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定喘;辛温解表、化饮平喘;辛凉清热、宣肺平喘;表里双解、清热平喘;荡涤燥热,泻实平喘;宣泄寒湿,搐鼻定喘;泻下逐痰开肺平喘;宣肺泄热,降逆平喘;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平喘;补虚散饮,通阳利水平喘;温运脾阳,除湿散寒平喘;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定喘。结论:《伤寒杂病论》辨治喘证,在辨证上,既言证候,又指病机。施治上,则根据病机、病性、病位不同,因势利导,立方严谨,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13.
温病初起治疗用药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初起的治疗用药从传统用药、应用苦寒药及清热解毒药配伍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温病初起除可应用辛凉解表药以外 ,还可应用辛温解表等温性药物 ,尤其是辛温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治疗温病高热不退经临床验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方证规律研究发现,辛开苦降之法尤为凸显。阐述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沿革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体现,并对辛开苦降法治疗新冠肺炎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总结得出:辛开苦降是历代疫情防控的重要方法;新冠肺炎因于湿毒侵袭、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肺气失宣贯穿始终,治以辛味开散、苦味降泄,调畅气机,使邪去正复。  相似文献   

15.
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之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忌汗是指忌辛温发汗,宜汗则指病在表,汗是热邪的重要出路,用“辛”使热邪从肌表得以宣泄。指出温病一面宜喜汗解,一面忌汗伤阴,理论说法不一,治疗难以把握。强调宜汗忌汗这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其结果同样是为了祛邪和保存津液。表明辨证地运用宜汗和忌汗,则能有效地提高温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痹证是风寒湿等邪气痹阻经脉气血的一种病证,治疗以祛邪养正,宣通脉络为基本法则,但应注意,其治疗应以通阳为关键,不可过用风药,疾病后期注意培补气血,病久顽固不愈者,适当参用活血化瘀、涤痰通络,甚至虫蚁搜剔,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伏气温病的主要病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ccc DNA潜伏肝细胞核内和机体免疫应答不全,这与伏气温病相类似。再者邪伏之所-膜原与"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密切相关,因膜原具有分布的广泛性、系统的复杂性,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紧密性及中介性,这使得慢性肝病的治疗变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当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发病,常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中医诊治非典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非典是全新的疾病,对病毒性疾病的攻克如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等,中医自有优势。中医辨证论治不把着力点放在对病原体的认识上,而在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温病的发生是因气候环境、致病物质活跃、正气不足以拒邪所致。故中医的治疗不单与病毒对抗,而是祛邪、扶正,使邪有出路。非典属中医春温病伏湿之证,病机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并易耗气挟瘀,甚则内闭喘脱为特点。中医治疗分早、中、极和恢复期,辨证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①《伤寒论》原文221条所述早期亦属于外寒内热,客寒包火,与大青龙汤证有相似之处,其脉浮紧、身重、烦躁、喘等症状与大青龙汤证类同,而所不同者,大青龙汤证恶寒、无汗,是外寒初袭,表寒较重;本证则是恶热、汗出,是外邪将尽,里热已炽。大青龙汤证是太阳表寒里热证,而本证是阳明表寒里热证;大青龙汤证以表寒重为主,而本证则是表寒将尽,里热已炽。大青龙汤证治疗以辛温解表,发散表寒,本证宜辛凉清里,清宣里热。②阳明病的初期,应以阳明中风和阳明伤寒为多,但由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生理特点和阳明病多热、多实的病理特征,阳明中风证和阳明伤寒证多为一过性证候。六经在体表都各有分布,都具有感受外邪的可能性,不独太阳经才能够感受外邪,只是太阳经气,也就是卫气布散于表,所分布的面积较大而偏于外侧、背部等阳位,所以太阳经感受外邪的机会也就远远的高于其它五经,太阳经的病证也以表证为多。  相似文献   

20.
对吴有性治疗瘟疫的方法进行了简要归纳,即温疫初起,邪在膜原,治宜疏利透达;若表里分传而致,既见三阳经证又见里证,则需表里分消;疫邪溃出膜原,向表传变,宜用汗法;疫邪溃出膜原,内传入胃,则宜用吐下法;而温病后期则需扶正养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