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与前正中开胸两种方式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探讨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完成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72例,同期完成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74例,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前正中开胸时间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的胸腔引流液量少于前正中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严格把握好适应证,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围术期影响及其临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而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或不联合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组1),26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未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组2)。组1中,男4例、女14例,年龄43~67(55.67±7.56)岁;组2中,男6例、女20例,年龄40~72(54.81±8.81)岁。收集这些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超声结果、手术方式、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时超声及心电图结果,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相关患者的围术期影响及其临床近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组1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06)较组2长,两组术后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组1中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液过多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及心电图,组1中16例患者恢复窦性心率,组2中2例患者恢复窦性心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量,肺动脉收缩压变化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变化量,左房径(LAD)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较高,但对心脏术后近期结构及功能的恢复无明显积极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邵逸夫医院收治的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36例,均采用二尖瓣置换与同期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其中52例发生术后复发,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术前及术后的LAD、LVEF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均可能影响患者的复发率(P<0.05);将单因素分析所得结果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手术前后LAD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房颤病程>5年、合并有高血压、P波离散度>40ms、术后LAD>45mm、术后hs-CRP>0.6 mg/dl又为其危险因素(OR>1)。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率高,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术后LAD及hs-CRP水平均为其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84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3例,平均年龄56.3(24~72)岁。1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6例;73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52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心律。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开胸止血及非心律失常性并发症发生。在体外循环下手术11例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35.21±12.32)min,体外循环时间(45.67±16.93)min,住ICU时间(11.87±12.36)h。73例行封堵手术患者住ICU时间(10.93±13.67)h。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随访率97.62%。行体外循环手术组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较未行射频术患者在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时,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行封堵术患者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较未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在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时,房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无论是体外循环下手术还是封堵器治疗,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安全性较好,并可明显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9),对照组行开胸二尖瓣成形术,研究组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心肌酶、脑钠肽、心房利钠肽、超声心动图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肌酶水平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钠肽、心房利钠肽水平均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指数、二尖瓣口面积均上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行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rtial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矫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全胸腔镜下在PAVSD心内矫治术中的应用及优势。 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PAVSD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完全胸腔镜组及正中开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指标、术后恢复相关临床指标及其远期随访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22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完全胸腔镜组在输血量[(90.6±52.3)ml比(285±103.5)ml]、术中出血量[(109.2±25.4)ml比(235.3±101.3)ml]、引流量[(115.1±63.2)ml比(225.2±97.3)ml]上均少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胸时间[(12.0±3.6)min比(44.2±15.0)min]、手术时间[(155.3±28.7)min比(183.6±37.6)min]、疼痛评分[(3.4±0.7)分比(6.9±1.5)分]、术后住院时间[(6.2±2.1)d比(10.7±2.9)d]及ICU监护时间[(42.1±11.9)h比(60.3±12.4)h]方面,较正中开胸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概率(0.9%比5.6%)明显低于正中开胸组(P<0.05);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肺不张、气胸的概率略高于正中开胸组,出现脑、肝、肾并发症概率与正中开胸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胸腔镜组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概率低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完全胸腔镜手术行PAVSD心内矫治术手术疗效确实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肺叶切除治疗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VATS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1(41.3±6.4)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72(42.4±5.6)岁,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开胸组与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镇痛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病变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00例,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龄37~63(48.3±11.0)岁。根据是否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100)患者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n=100)单纯行瓣膜置换术。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64.6±12.7)minVS.(60.8±10.8)min,P=O.024;(55-3±12.1)minVS.(49.8±10.5)min,P=O.001],住院费用显著增加[(11.2±3.5)万元VS.(9.8±2.2)万元,P=O.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VS.1%,P=O.561)。试验组在术毕、术后1年时的心房颤动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0%VS.27.0%,72.9%VS.9.6%,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肺癌切除138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50例,年龄44~76(57.4±8.8)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开胸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7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并发症、肺功能变化。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疼痛程度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VC%pred、FEV1%pred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20.63%vs.32.00%,χ2=3.974,P=0.046)。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临床疗效的优缺点。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0月,238例单纯二尖瓣病变分别经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胸腔镜组,n=110)与常规开胸(常规开胸组,n=128)二尖瓣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后机械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胸液引流量,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返流情况。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手术时间[(256.2±28.5)min vs.(251.2±30.0)min,t=1.312,P=0.19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0±2.7)min vs.(39.4±2.7)min,t=1.709,P=0.089],心肺转流时间[(74.2±4.1)min vs.(73.7±4.9)min,t=0.846,P=0.399]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术后机械呼吸时间(716.4±79.1)min,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811.9±58.8)min(t=-10.657,P=0.000);监护室停留时间(26.2±3.6)h,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29.3±4.7)h(t=-5.640,P=0.000);术后住院时间(9.6±1.2)d,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10.9±2.5)d(t=-4.982,P=0.000);胸液引流量(328.1±83.2)ml,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561.3±143.9)ml(t=-14.978,P=0.000)。2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均无明显返流。结论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给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明显轻于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尖瓣修复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排除合并主动脉瓣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二次手术患者,最终纳入患者82例。根据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二尖瓣修复组(MVP组,25例)和生物瓣置换组(MVR组,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曲线,通过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平均年龄(66.37±4.41)岁。54.9%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P=0.99),主动脉阻断时间(P=0.88),术后住院时间(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R组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5.3%;MVP组无住院期死亡(P=0.24)。随访5年,最长随访63个月,平均随访47.03个月。MVR组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死于非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VP组无死亡。两组均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二尖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5—2016-05间行手术治疗的54例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9例和开胸组2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带胸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均可获满意效果,但胸腔镜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中期心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191例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93),男31例、女62例,年龄(48.33±7.55)岁,AF持续时间(4.80±2.03)年;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为同期消融组(n=98),男27例、女71例,年龄(46.95±7.70)岁,AF持续时间(5.06±2.26)年。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心脏超声、心电图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通过来院随访、电话、书信问卷等途径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同期消融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术后累计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随访2年,术后2年,同期消融组随访85例(86.73%),发生脑栓塞1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随访85例(91.40%),发生脑栓塞4例,脑出血1例;随访中两组均无死亡、心脏破裂,无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缩短分数高于对照组(37.18%±5.35%vs.34.72%±6.40%,P=0.007;37.95%±7.99%vs.35.18%±5.15%,P=0.008)。同期消融组术后2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6.27%±6.99%vs.63.33%±8.14%,P=0.012)。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患者自觉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5.39%vs.72.94%,P=0.005;84.71%vs.68.24%,P=0.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中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方法肺癌患者127例,均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比较中转开胸与未中转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胸25例,其中淋巴结干扰20例,大出血5例,发生率19.69%(25/127);中转开胸患者手术时间(269.32±63.47)分钟,引流管留置时间(9.15±2.74)天,住院时间(12.01±2.56)天,未中转患者分别为(175.49±43.16)分钟、(4.08±1.62)天、(7.45±1.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转开胸与未中转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淋巴结干扰中转开胸,中转开胸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大,创伤增大,但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行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8例(微创组)与同期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0例(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瓣膜病变、合并心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微创组死亡1例,传统组死亡2例.微创组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术后机械通气、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也较传统组少(P<0.05).术后微创组随访(15.0±4.8)个月,传统组(23.3±3.9)个月.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瓣周漏、脑血管意外、机械瓣故障、溶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48例肺隔离症资料,根据患者经济条件,行全胸腔镜手术18例,开胸手术30例。行肺叶切除或隔离肺切除术。比较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胸组比较,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少[(56.1±50.4)ml vs.(120.0±54.2)ml,t=-3.813,P=0.000],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少[(160.0±56.0)ml vs.(280.0±65.0)ml,t=-6.100,P=0.000],术后镇痛时间短[(2.4±1.2)d vs.(7.6±1.9)d,t=-9.650,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2.8±1.0)d vs.(5.7±1.5)d,t=-6.755,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5±2.6)d vs.(10.1±2.8)d,t=-4.160,P=0.000]。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不张全胸腔镜组分别为1、0、1例,开胸组为3、2、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93例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7.43±5.65)岁;同期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开胸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6.40±6.32)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胸组比较,腔镜组并发症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5.23±1.36)cm vs.(18.21±3.89)cm],术中输血量[(1.75±0.25)U vs.(3.15±1.50)U]、术后胸腔引流量[(202.34±12.12)ml vs.(412.32±21.56)ml]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1.26±0.86 vs.3.01±1.13),术后住院时间[(8.20±2.36)d vs.(12.10±3.26)d]及术后ICU监护时间[(16.53±5.16)h vs.(23.10±6.02)h]明显缩短。结论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于常规手术组、切口较常规手术组短。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6例,年龄61~78岁,平均(67.3±5.1)岁。同期置换治疗患者36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期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存在着优势,而分期置换组则在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存在着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置换组在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方面要高于分期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总数方面明显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手术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远期随访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双侧膝骨关节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期和分期置换术手术。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近期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研究发现膝关节功能远期随访未见明显差异。对于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9例,其中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1例,开胸手术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185±52)min vs.(103±36)min]、引流管放置时间[(3.5±0.9)d vs.(4.7±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197±63)ml vs.(186±5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白蛋白值胸腔镜组[(238.7±40.7)mg/L]明显高于开胸组[(156.3±51.8)mg/L](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术后创伤小,带管时间短,急性期反应较低等优点,可作为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