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UC小鼠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雷公藤低、高剂量组。观察给药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厚度、结肠病变大体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给药后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肠道菌群紊乱,菌群丰度降低,经雷公藤治疗之后,肠道菌群的恢复速度加快,与模型组相比,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提高,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拟杆菌门比例降低,硬壁菌门的升高;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毛螺菌和拟杆菌属的减少。结论雷公藤可以调节UC小鼠菌群的组成,加快菌群的恢复,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艳妮  程雯  吴柯楠  于金高  张东博  张珍  王征 《中草药》2021,52(13):3896-3904
目的研究靛玉红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125mg/kg)组和靛玉红低、中、高剂量(7.5、15.0、30.0 mg/kg)组,采用3%DSS自由饮用7 d诱导小鼠UC模型,第8天ig药物,连续干预7 d后,观察小鼠体征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0、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各组收集5份小鼠肠道内容物样本,采用细菌16S r RNA基因V4~V5区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内容物的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靛玉红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呈升高趋势。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靛玉红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在门水平主要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回升,属水平7个菌属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Ruminiclostridium_9、Eubacterium_brachy_group、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Erysipelotrichaceae_UCG_003和Tyzzerella可能与靛玉红对UC的治疗作用相关。结论靛玉红能够通过调节UC小鼠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性反应,从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对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Apc^(mi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毛钩藤碱低(5 mg/kg)、高(20 mg/kg)剂量组,另选取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12 w,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记录小鼠肠道息肉的数量及直径;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息肉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ELISA测定小鼠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NF-κB p65、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16S rRNA测序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及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和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肠组织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肠道中拟杆菌属、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钩藤碱高剂量组小鼠DAI评分及息肉数量和大小显著降低,息肉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和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肠组织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肠道中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拟杆菌属、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毛钩藤碱可抑制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生长,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肠道菌群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交互作用分析,从全新角度探索肝复乐干预肝细胞癌的药效机制。方法:将15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获得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肝复乐5.4 g/kg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瘤体组织和肠道内容物,HE染色法观察小鼠瘤体坏死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4个相关炎症因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的肠道菌群作16S rDNA V3~V4区分析。采用皮尔逊指数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法,考察小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与体内肠道菌群交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4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H22肝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等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复乐5.4 g/kg组对肝癌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4.6%,肿瘤细胞坏死程度严重;血清IL-10、TGF-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IL-4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16S rDNA基因测序显示,肝复乐5.4 g/kg组可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并增加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等有益菌数量(P<0.05),减少厚壁菌门等致病菌数量(P<0.05)。建立机体炎症因子与肠道菌群互作分析发现:TGF-β与阿克曼氏菌属呈负相关(P<0.01),TNF-α与葡萄球菌属呈正相关(P<0.01),副拟杆菌属与IL-10呈正相关(P<0.01),IL-4与乳酸杆菌属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复乐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相关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差异肠道菌种与4个炎症因子呈高度相关性,提示其可通过调控炎症相关的肠肝轴遏制肝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GGQLD)对KK-Ay糖尿病小鼠血浆中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量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ig等量蒸馏水。将高脂饲料喂养的KK-Ay小鼠分为5组,吡格列酮组和模型组分别ig给予盐酸吡格列酮5 mg/kg和等量蒸馏水,GGQLD高、中、低剂量组ig分别给予GGQLD生药40、13.3、4.44 g/kg。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后,以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测定血浆中LPS的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浆中TNF-α及IL-6的水平,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GQLD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LPS的量(P0.05),分别降低了15.61%、14.48%;GGQLD高、中、低剂量组IL-6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分别下降了56.86%、37.12%、30.21%,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GGQLD高、中、低剂量组TNF-α的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分别下降了28.32%、30.70%、23.42%。GGQLD高剂量组DGGE图谱条带数目明显增多,且经克隆、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约翰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为GGQLD高剂量组特有,说明GGQLD可明显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结论 GGQLD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LPS、TNF-α、IL-6等炎症因子,及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6.
孙英新  黄洋  曾妙  甘家丽  黄培锋  姜希娟  高青 《中草药》2020,51(9):2492-2500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高脂喂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的影响,从菌群失调诱发炎症角度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高脂喂养ApoE~(-/-)小鼠2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蒌片组,连续ig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水平;动脉大体油红O及主动脉窦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粪便16 S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GC-MS法检测短链脂肪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血清LPS水平升高,主动脉周围炎症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有效减少斑块面积;调节肠道菌群,进而降低血清LPS及主动脉周围炎症因子TNF-α、ICAM-1和IL-1β水平(P0.01)。结论丹蒌片通过改善菌群结构,降低菌群失调诱发的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萌  岳仁宋  杨茂艺  杨旭  吴挺超  李济娜 《中草药》2018,49(13):3056-306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ip STZ的方法制备DGP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1.80 g/kg)组,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10.20、5.10、2.55 g/kg)组,另设对照组。各组均连续ig给药4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胃残留率、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水平、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及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GP模型大鼠体质量、肠推进率、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数量、IgA及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糖、胃残留率、血清D-木糖、肠杆菌、内毒素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肠推进率、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数量、IgA、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空腹血糖、胃残留率、血清D-木糖水平、肠杆菌数量、内毒素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对空腹血糖、肠推进率、拟杆菌数量、IgA水平影响较小。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够有效调节DGP模型大鼠各项指标,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减轻内毒素作用,抑制炎症因子,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肠杆菌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60例予健脾清肠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细菌培养大肠杆菌含量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L-10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肠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CUC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TNF-α、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自拟扶正平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及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和自拟扶正平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4%、7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有所升高,血清IL-4、IL-10含量均升高,而IL-6、TNF-α含量则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扶正平溃汤治疗UC的疗效显著,既能对肠道菌群失衡进行有效改善,又能减轻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定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力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4只雄性C56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定喘汤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定喘汤治疗组,每组26只。哮喘模型组与定喘汤治疗组小鼠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每组取10只小鼠测定气道阻力;每组取8只小鼠右下肺组织行HE染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炎性病变,同时取左上肺组织提取蛋白,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每组取8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IL)-4、IL-5、IL-13和TNF-α含量,计数BALF及外周血中炎性细胞。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气道阻力显著升高,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TNF-α表达升高,BALF及外周血的炎性细胞比例上升,BALF中IL-4、IL-5、IL-13和TNF-α含量升高,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定喘汤治疗组小鼠气道阻力显著降低,肺组织炎性病变缓解,TNF-α表达降低,BALF及外周血的炎性细胞比例下降,BALF中IL-4、IL-5、IL-13和TNF-α含量降低,肺组织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上述指标在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定喘汤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定喘汤可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性病变,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经GATA-3介导抑制Th2细胞相关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参蛤益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蛤益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因子及气道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金水宝对照组及参蛤益肺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烟熏加脂多糖法造模,观察各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气道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参蛤组IL-8、TNF-α水平比模型组减低(P<0.01),气道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参蛤益肺胶囊具有一定的抑制COPD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麝香配伍乳香含药血浆(DP-MO)对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了解麝香配伍乳香在治疗前列腺炎中抗炎作用的机理。方法:制备小鼠脾脏单核细胞,细胞培养后分加入2.5%、5%、10%、20%浓度的DP-MO预处理1 h后,加入小鼠前列腺抗原(PAgs)诱导活化单核细胞。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LPS)处理。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96 h后收集各组上清,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PAgs刺激诱导后,各组小鼠单核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增加,除IL-10的升高明显低于阳性对照LPS组外,其他TNF-α、IL-1β、IL-6、IL-8均明显增高;2.5%DP-MO预处理后,虽然炎症因子有改变的趋势,但与PAg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P-MO浓度增加,对TNF-α、IL-1β、IL-6、IL-8降低及IL-10升高作用更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改变,在20%DP-MO预处理后,TNF-α、IL-1β、IL-6、IL-8分别降低了74.4%、56.0%、76.6%、70.5%,IL-10上升了236.1%。结论:DP-MO具有直接抑制前炎症因子产生的作用,其中对IL-1β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促进IL-10的升高,从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少PAgs诱导活化导致的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连翘对岭南湿热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1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连翘组,每组7只。将模型组和连翘组放入人工气候箱[T:(30±0.15)℃,HR:80%~85%]每天12 h,隔日灌服白酒0.3 mL+跑步30 min,每日以高蛋白饲料喂养的"外湿+内湿+脾虚"的复合因素造模。造模49 d后,连翘组小鼠连续7 d进行连翘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小鼠连续7 d超纯水灌胃。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及内毒素(LPS)进行检测,对各组小鼠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对粪便进行16s rRNA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LPS含量增加(P 0.01,P 0.001);舌组织黏膜层角化增加并且有明显的过角质化突起,固有层结缔组织破坏明显;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被破坏,固有层腺体损伤;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紊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肠道菌群的比例均有所增加(P 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减少(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含量减少(P 0.05,P 0.01),致病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连翘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有减少趋势,IFN-γ的含量减少明显(P 0.01),但血清LPS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舌组织黏膜层过角化突起没有改善,舌乳头排列较均匀,固有层形态规整;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排列规则,固有层腺体结构清晰;肠道菌群结构改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降低(P 0.05),厚壁菌门所占比例升高(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和颤螺菌属含量增加(P 0.05),致病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含量降低(P 0.05)。结论连翘对中医湿热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治疗炎症,改善舌和小肠组织病变,降低肠道致病菌的含量并且对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作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4成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低剂量(RLD)、高剂量(RHD)白藜芦醇治疗组。造模7d同时给予干预治疗,停用造模药物并后续治疗7d。记录分析疾病活动指数(DAI),14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L-10、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小鼠肠黏膜IL-10、TNF-α、IL-6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低、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第5~14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IL-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表达则高于正常组(P0.05);低、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结肠IL-10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则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IL-10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则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并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通过抗炎和降低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对UC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牛至油对葡聚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牛至油高、中、低剂量组,大豆油组(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7 d。第8天,处死小鼠并收集结肠、血清及粪便,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其中牛至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丰度有所降低,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丰度均有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络宁对膜性肾病(MN)模型小鼠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Balb/c小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MN模型,分为模型组、肾络宁组,另设正常组,以肾络宁为治疗药物,于实验第0周、第3周、第6周末检测各组小鼠尿蛋白及血清TNF-α、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模型组和肾络宁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其中肾络宁组较模型组小鼠尿蛋白排泄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络宁组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IL-10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肾络宁组改善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肾络宁具有减少MN模型小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及IL-10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功散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抑制及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异功散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通过抗生素诱导、致敏和雾化激发建立肠道菌群紊乱的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对各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并分析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1)异功散组和西药组的哮喘小鼠的生理状态、哮喘症状较模型组明显好转;2)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和西药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改善;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和西药组的Chao1指数明显回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的拟普雷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比例明显回升,而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比例下降。结论:异功散改善哮喘小鼠的症状和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能与其恢复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调节菌群结构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百诃清金颗粒对气道高反应性大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百诃清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复制气道高反应性大鼠模型。按实验计划干预后,记录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观察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特点。结果:百诃清金颗粒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气道高反应大鼠BALF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P0.001)及中性粒细胞数量(P0.05),并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4、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01),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01)。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L-4(P0.001)、IL-6、TNF-α(P0.01)表达,升高IFN-γ(P0.01)水平,效果与地米组相当;中、低剂量组IL-4、TNF-α水平较虽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诃清金颗粒可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大鼠的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且呈明显量效关系;这可能是其治疗感染后咳嗽等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病理表现疾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詹少锋  单丽囡  冯立志 《新中医》2016,48(3):221-223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的肺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香烟烟熏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模型,给药后分别观察小鼠肺功能以及对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7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吸气峰流量(PIF)、呼气峰流量(PEF)及每分钟通气量(MV)数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的益气化痰方均能明显改善COPD小鼠气道的高反应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COPD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TNF-α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痰方能明显改善COPD小鼠的气道高反应,同时降低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