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 259例,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NAFLD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并NAFLD组,分析NAFLD流行状况,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259例,T2DM并NAFLD为774例,患病率为61. 48%;亚组分析,糖尿病病程1年,1≤且5年,5≤且10年,≥10年NAFLD患病率分别为67. 21%、64. 40%、63. 60%、54. 52%;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NAFLD患病率分别为76. 5%、64. 5%、56. 7%;正常体重、超重、肥胖NAFLD患病率分别为42. 44%、68. 74%、83. 27%;有血脂异常、无血脂异常NAFLD患病率分别为67. 01%、42. 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BMI、ALT、TG、2h血糖是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其保护性因素(P 0. 05)。结论 T2DM并NAFLD患病率较高,BMI、ALT、TG、2h血糖是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浔区≥50岁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糖尿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6—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612名≥50岁的常住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551人,有效率为93.32%。调查发现T2DM 127例,患病率为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394, 95%CI:1.480~3.872)、糖尿病家族史(OR=34.487, 95%CI:21.533~55.232)、超重(OR=1.746, 95%CI:1.420~3.427)、肥胖(OR=1.906, 95%CI:1.427~3.393)和中心性肥胖(OR=1.602, 95%CI:1.394~1.920)是≥50岁人群T2DM患病的危险因素,日均蔬菜摄入量500 g (OR=0.423, 95%CI:0.229~0.780)是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南浔区50岁及以上人群T2DM患病率为8.19%,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当地50岁及以上人群患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沈阳市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医大一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 847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指标水平的NAFLD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 847例研究对象,NAFLD的患病率为43. 46%,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 0. 001)。男性患病高峰年龄在30~45岁,女性患病高峰年龄在61岁以上年龄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腰围、血脂分析4项、空腹血糖、血尿酸、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为影响NAFL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NAFLD患病风险越低,其他指标均为值越高NAFLD患病风险越高。结论沈阳市NAFLD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下一步应制定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 - 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年龄≥45岁的39 4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体检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为32.2%。男性高于女性(37.5% vs 19.2%;χ2 = 1244.850, P<0.001);年龄分层后,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在60岁之后略有下降(χ2趋势 = 18.442,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 = 116.935, P<0.001);按BMI分层,男性的患病高峰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χ2趋势 = 2313.311,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亦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明显上升(χ2趋势 = 1285.274,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ALT异常和AST异常与NAFLD患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是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的独立代谢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的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肥胖患者患病风险更高,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ALT异常和AST异常可能是NAFLD患病的独立代谢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延安市郊区居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现状,探讨生活行为方式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方法 2016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延安市郊区部分社区≥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指标采集,按照诊断标准对T2DM患者进行诊断。运用SAS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延安市郊区≥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92%,男性患病率为5.25%,女性患病率为3.67%,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偏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是T2DM的可能危险因素,生活行为方式中的适度饮酒是T2DM的保护因素,睡眠时间异常是T2DM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6h或8h都会使T2DM患病率上升,在调整了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异常使T2DM患病风险增加了2.5倍。结论饮酒和睡眠时间与T2DM存在相关,每月适度饮酒并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能降低T2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预防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通市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体成分、肌力和躯体功能检查,收集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式、日常生活能力和体力活动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T2DM患者430例,其中男性191例,占44.42%;女性239例,占55.58%。年龄为60~94岁,平均(69.83±7.44)岁。合并肌少症患者95例,患病率为22.09%。其中女性患病率为26.36%,高于男性的16.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72,95%CI:1.020~1.127),高空腹血糖(OR=1.156,95%CI:1.044~1.280),BMI25 kg/m~2(OR=12.089~77.845,95%CI:5.204~350.472),自理功能轻度缺陷(OR=3.343,95%CI:1.129~9.895),低体力活动强度(OR=2.531,95%CI:1.030~6.219)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中合并肌少症患病率为22.09%,BMI25 kg/m~2、自理功能轻度缺陷、低体力活动强度、高空腹血糖是其肌少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56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N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56例T2DM患者的NAFLD检出率为56.25%,男性检出率为59.15%,女性为5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NAFLD组睾酮(T)水平为(3.78±1.13)ng/m L,低于非NAFLD组的(4.61±1.55)ng/m L(P0.05);NAFLD组雌二醇(E2)水平为(22.24±12.88)pg/m L,高于非NAFLD组的(17.84±8.72)pg/m L(P0.05)。女性患者中,NAFLD组E2水平为(19.83±8.61)pg/m L,低于非NAFLD组的(26.32±16.85)pg/m 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R=0.660,95%CI:0.495~0.880)和E2(OR=0.958,95%CI:0.922~0.996)水平分别是男、女性T2DM患者患NAFLD的保护因素,而E2(OR=1.042,95%CI:1.001~1.085)水平是男性T2DM患者患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性激素紊乱;T和E2分别是男、女T2DM患者患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在天津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市3个城区和3个郊县≥18岁的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从中选取体重指数(BMI)≥28 kg/m2的人群,共2888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考试培训的调查员对抽样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6.1 mmol/L者再进行餐后2 h血糖测定.描述该人群的T2DM患病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分析患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T2DM患病率为11.74%,女性患病率(13.90%)高于男性(8.75%).肥胖人群按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BMI之间T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83,95%CI:1.254~1.525)、性别(OR=1.591,95%CI:1.230~2.059)是成年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食用水果(OR=0.867,95%CI:0.774~0.971)是保护因素.结论 肥胖人群的T2DM患病率较高,T2DM在不同肥胖人群特征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与全人群有所不同,可能与肥胖者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社区成年人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情况和分布,探讨既往最大体重指数(MAxBMI)与T2DM的关系.方法 2005年6-8月对牡丹江市4个区和1个县级市分层整群抽样20岁以上社区常住居民,研究T2DM患病状况及其与不同水平MAXBMI和当前BMI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社区居民为1071名,T2DM患病率7.09%;以MAXBMI为肥胖的T2DM患病率为12.10%.随MAXBMI水平升高,患T2DM的危险增大(趋势X~2=17.387 23,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MAXBMI高者患T2DM的OR值为3.06(P=0.0013).分组后的分层分析显示,T2DM患者中血糖水平在MAXBMI≥27.4 kg/m~2组,比MAXBMI低水平组显著升高(P=0.0408);血糖正常组,MAXBMI处于高值(≥25.4 kg/m~2)的人群比低值人群当前BMI相对MAXBMI下降的更大,血糖水平更高.结论 在T2DM患者和血糖正常组人群中,MAXBMI值与T2DM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苏静  苏丽  高巧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3,(10):1204-1210+1215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6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变化情况,探讨高血压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国民体质监测河南省抽样点20~69岁人群体质数据资料中高血压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基于2020年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对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共调查20~69岁人群16 825人,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68%、22.69%和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1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47,95%CI:1.431~1.896,P<0.001)、40岁及以上(40~44岁OR=1.510,95%CI:1.133~2.015,P=0.005;45~49岁OR=1.608,95%CI:1.208~2.141,P=0.001;50~54岁OR=2.208,95%CI:1.656~2.945,P<0.00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年龄对正常人群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北京地区年龄在20岁以上、录入资料完整的828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73人,女性3407人).将总体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组和MS患者组,并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各组血糖正常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尿病(DM)患者的人数及其构成比.结果 (1)总体人群、正常人群和MS患者各自的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5);(2)总体人群中IFG患病率随年龄递增,DM患病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经趋势X~2检验,P<0.05;(3)正常人群中IFG患病率与DM患病率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4)MS患者中IFG患病率在20-6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70岁及以上人群中降低,DM患病率未见随年龄变化趋势.结论 (1)在正常人群中IFG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年龄越大,患病人数越多,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2)MS患者中IFG亦表现出增龄特点,但是DM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无关;(3)无论是否伴有MS,70-79岁年龄段均为DM的高患病风险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45岁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影响因素,为NAFLD合并T2DM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自2022年1月—2023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临床初步诊断为NAFLD合并T2DM的410例≥45岁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NAFLD未合并T2DM患者40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NAFLD病程(t=5.350,P<0.001)、身体质量指数(t=7.836,P<0.001)、收缩压(t=3.638,P<0.001)、舒张压(t=7.791,P<0.001)、总胆固醇(t=12.371,P<0.001)及甘油三酯(t=28.656,P<0.001)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职业群体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全疆7个地州14个县市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调查对象所调查慢性病总体患病率为4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35岁人群,35~、≥5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分别为2.67 (95% CI:1.758~3.888)和3.38(95% CI:2.076~4.777);相对于睡眠时间6 h人群,6~8 h以及≥8 h的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分别为0.455(95% CI:0.282~0.734)和0.636 (95% CI:0.530~0.762);相对于体重正常人群,体重偏轻、超重和肥胖患病风险分别为 2.533 (95% CI:1.744~3.617)、3.657 (95% CI:2.520~5.307)和 5.384 (95% CI:3.635~7.973);相对于静态作业时间4 h人群,4~6 h和≥6 h人群患病风险分别为1.313 (95% CI:1.046~1.647)和2.099 (95% CI:1.695~2.600)。结论新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慢性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从而促进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津市成年人膳食锰摄入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T2DM)患病的关系,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方法以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指导中心体检的20~88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 67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膳食频率法调查膳食摄入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以及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锰摄入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病关系分析。结果天津市和平区体检成年人中T2DM患病率为6.33%,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6.74%。且T2DM患病率随膳食锰摄入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调整混杂因素后,膳食锰摄入水平第3和第4四分位数最低四分位数的OR值分别为2.22(95%CI:1.34~3.68,P0.01)和1.96(95%CI:1.19~3.23,P0.01),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膳食锰摄入水平最低四分位数,第2四分位数摄入水平是糖尿病前期患病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62(95%CI:0.39~0.98,P0.05)。结论过量摄入锰元素可增加T2DM患病风险,适量摄入锰元素可一定程度预防并控制T2DM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患病率,探讨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T2DM患者防治NAFL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00例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检查、代谢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根据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T2DM合并NAFLD)和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分析T2DM患者合并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AFLD在T2DM患者中的患病率为82.3%,观察组患者性别、民族、慢性胆囊炎病史、吸烟史、睡眠质量、规律运动、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慢性胆囊炎、BMI、TG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规律运动、HDL-C均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NAFLD在T2DM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吸烟、慢性胆囊炎、BMI、TG、运动、HDL-C均是其影响因素。在患者管理中应重视控制体重、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对防治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人群特定部位脂肪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生的关系。方法 于2014年4—5月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地区19~56岁超重/肥胖人群736名(190名男性和546名女性),年龄为36(31~46)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8.0(26.2~30.7)。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全身和局部脂肪量,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局部脂肪量与NAFLD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超重/肥胖人群NAFLD患病率为70.0%(515/73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BMI、是否患有高血压以及全身脂肪量后,腰围、大腿和腰部脂肪量与NAFL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未发现上肢、躯干、臀部脂肪量与NAFLD发生风险的关联;大腿脂肪量与年龄(P交互<0.001)、BMI分组(P交互=0.001)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NAFLD发生风险,亚组分析发现大腿脂肪量与NAFLD发生风险在≤36岁组(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T2DM)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5例无甲状腺疾病史的T2DM患者,其中SCH组2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93例,分析2组血管并发症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患者中SCH的发生率为7.0%。T2DM合并SCH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脑梗塞、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无明显差别,但其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CH是T2DM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升高,应定期对T2DM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早干预SCH,延缓T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病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月和2009年1月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青岛地区7 819名35~74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ALT、GGT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新诊断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新诊断T2DM患病率(13.10%)高于女性(10.70%),女性ALT、GGT水平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T、GGT水平均与FPG(r值分别为0.077、0.115)、2 h PG(r值分别为0.078、0.111)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总人群ALT异常(OR=2.48,95%CI:1.75~3.52)、GGT异常(OR=2.83,95%CI:2.24~3.59)均与新诊断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P0.01);男性、女性ALT异常(男性OR=2.68,95%CI:1.57~4.59;女性OR=2.32,95%CI:1.46~3.69)、GGT异常(男性OR=2.48,95%CI:1.84~3.35;女性OR=3.35,95%CI:2.27~4.95)均与新诊断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P0.01)。结论 ALT、GGT异常与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后续还需要长期研究或干预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报告的余杭区T2DM患者1 129例,并进行随访观察至2014年10月,记录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 129例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59例,发生率为5.22%,年发病率为1.5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6例(9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为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5岁~及75岁~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45岁~的3.38倍(OR=3.38,95%CI:1.39~8.24)和7.77倍(OR=7.77,95%CI:2.14~28.24),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为T2DM患者的10.92倍(OR=10.92,95%CI:5.94~20.09)。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血糖、血压控制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金昌队列基线人群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金昌队列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线脂肪肝人群与非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分析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患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在46 861名研究对象中,脂肪肝患者10 574例、患病率22.56%、标化患病率20.66%;T2DM患者3 818例、患病率为8.15%、标化患病率为6.90%。T2DM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趋势性升高(趋势χ2=2 833.671,趋势P<0.001);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患病率均高于非脂肪肝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血压、TC、TG、尿酸、ALT、AST、谷氨酰转肽酶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是非脂肪肝人群的1.78、2.33和2.10倍。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间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脂肪肝能明显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脂肪肝和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发生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有效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对T2DM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