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为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方法 回顾分析438例成功植入金属支架的单支病变的冠心痛患者,随访后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体重指数,参加体力活动,压力感等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异,并以有差异的因素对全部病例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体重指数(BIM)、常参加体力活动等因素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吸烟是支架内再狭窄的最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前的危险因素在术后仍然损伤冠状动脉壁,以吸烟危害最大,术后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行PCI手术的冠心病合并T2DM老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PCI术后支架内未狭窄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未狭窄组,将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再狭窄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再狭窄组中吸烟、支架直径≤3.0 mm的例数占比高于未狭窄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支架直径≤3.0 mm、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是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吸烟、支架直径、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故临床上针对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有吸烟史、PCI术中应用支架直径≤3.0 mm的患者时,应提高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蕾  王丽娟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41-142,157
目的:了解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CI术200例(分为再狭窄组100例,无再狭窄组10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 minimal luminal diameter,MLD)、支架长度等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男性、吸烟、PCI术后MLD< 3.5 mm、支架的长度>40 mm、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都显著增加.结论:男性、吸烟、MLD< 3.5 mm、长度>40 mm、高血压、糖尿病与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181例为调查对象,术后随访再狭窄情况,根据是否出现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析与再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5例再狭窄,占8.3%.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因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成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对比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有关因素。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再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的发生率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L、HDL-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直径小于3.5mm组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直径大于3.5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年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因素很多,可能与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支架直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2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成两组,即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研究组(n=89)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n=111),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异常、吸烟、病变参照直径3mm内、三酰甘油、高血压、靶病变长度。结论根据可能导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预测支架内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取PCI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前行尿微量白蛋白、RDW水平监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对比两组术前尿微量白蛋白、RDW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尿微量白蛋白、RDW水平及其他临床因素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微量白蛋白、RDW水平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术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2.45~10.34 mg/L,平均(7.74±1.54)mg/L;术前血清RDW水平为11.09%~13.87%,平均(12.65±0.54)%。术后随访6个月,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有20例,发生率为13.33%(20/150),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比例、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支架直径、支架个数为单支比例、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对比...  相似文献   

8.
刘致杰 《吉林医学》2013,34(24):4884-4884
目的:探讨引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的原因。方法:选择发生再狭窄的42例患者记为再狭窄组,另选择42例无狭窄的患者记为无狭窄组,分析引起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术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对置入支架后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均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作为发生组纳入,另将同期随访未发生再狭窄的46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纳入。在此基础上充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高脂血症以及Rutherford分级等。将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同质对比并分析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出现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高脂血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比分析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高脂血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复发率受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高脂血症影响,故可针对性制定出完善的干预方案以降低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定,以43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未狭窄患者作对照,用非条件t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常见证候要素有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等.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是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包括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控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运用中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益气方药可能是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正确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7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将其分为ISR组(20例)与非ISR组(58例),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ISR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与脂蛋白a[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病变支数、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临床施行PCI术时,应严格把控植入支架直径与长度选择,术后密切关注生化指标水平,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方法选取已经接受经PCI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有无再狭窄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结合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以及危险因素调查,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血脂水平变化比较,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基础疾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史等)比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P0.05。结论结合导致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原因分析,建议该类疾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应坚持进行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治疗,同时应积极戒烟戒酒,从而有效降低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随访的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10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靶血管病变特点(如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血管支数),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男女比例(396)较无再狭窄组(2926)高(P=0.02);再狭窄组吸烟比例(80%)较无再狭窄组(58.6%)高(P=0.03);再狭窄组术前狭窄程度(94.65%±3.62%)较无再狭窄组(88.81%±3.23%)重(P=0.04);再狭窄组病变长度(23.2±10.8)mm较无再狭窄组的(17.6±11.8)mm长(P=0.04)。结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无关,男性、吸烟、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PTCA治疗冠心病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本科室的140例PTCA术后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术后的护理状况。通过分析,探究PTCA治疗冠心病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结果:在再狭窄组患者中,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的例数与比例分别是52(88.14%)、37(62.71%)、41(69.49%)、23(38.98%),而无再狭窄组的例数与比例分别是32(39.51%)、46(56.79%)、38(46.91%)、17(20.99%),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血脂因素中,TG、TC、LDL-C的水平,再狭窄组患者均较无再狭窄组患者高,而HDL-C的水平再狭窄组患者低于无再狭窄组患者,经t检验,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各危险因素护理后,再狭窄组患者中,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的例数与比例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CA治疗冠心病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后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16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分析其胸痛及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原因。方法:对116例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了解胸痛的原因。根据有无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和支架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48例出现新的部位狭窄(或原有的狭窄程度加重),28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6例伴心律失常,7例为胃炎,6例为胆囊结石症,4例为食道返流症,其它原因11例。性别、吸烟、支架数目、高血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因素对是否形成支架内再狭窄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年龄、植入时间、糖尿病、甘油三酯(TG)、支架的长度、直径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出现新的部位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最常见原因;年龄、植入时间、糖尿病、甘油三酯、支架的长度、直径可能是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与非再狭窄病例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进行探讨.方法: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间我院心内科完成的冠脉内支架术242例患者,对其中60例单支病变患者进行24~36个月随访,据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将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单支病变患者,失访4例,随访率93.3%.再狭窄9例(16.1%).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各因素均无明显差别.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病例数显著多于非再狭窄组.结论糖尿病可作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冠脉内支架植入(PCI)术后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血压、血脂水平,心绞痛控制情况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较少,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较好,血压、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更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接受PCI治疗的38例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及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冠心病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MSCT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6.30%、97.23%、90.00%、96.09%、94.78%,MSCT评估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80.00%、94.73%、88.89%、90.00%、89.65%;MSCT与CAG在冠脉狭窄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也可对冠脉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在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PCI术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