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市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散发为主伴局部暴发,15岁以下年龄组高发,流动人口占较大比例,小于8月龄也占一定比例,病例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低下。结论人群免疫力低下是本次流行的主要因素,人口流动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宁波市麻疹流行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宁波市小于8月龄新发麻疹确诊病例(IgM阳性)90例、成人麻疹病例100例,按1:1配对,与190名健康者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麻疹疫苗免疫史和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于8月龄儿童组中喂养方式与麻疹发病相关;成人组中麻疹病史、麻疹疫苗接种史和职业类型与麻疹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近期就诊史以及与麻疹病例接触史等因素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接触麻疹病例、低经济收入是宁波市成人麻疹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高发的影响因素,探索防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县麻疹病例共计229例;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份,外来人口聚集的镇街是高发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发病率最高,在600/10万以上;16~35岁人群发病率高于8~15岁人群;麻疹疫苗病例值得关注。结论:麻疹疫情的回升与易感人群的积累有关,原发性免疫失败和免疫空白人群使得麻疹仍将保持一定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鱼台县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鱼台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鱼台县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鱼台县共发生麻疹98例,发生麻疹爆发9起,爆发病例占全县发病总数的45.93%.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5.31%,8月龄~14岁年龄组占38.77%,15岁以上年龄组占45.92%,有免疫史27例占27.55%,无免疫史占34.69%,免疫史不详者占37.75%.39.80%病例有医院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和现场应急处理也是重要的麻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芜湖市2005—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津市婴儿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控制麻疹提出策略。[方法]对天津市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天津市麻疹发病显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2005~2009年间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73.97%的8月龄~1岁婴儿麻疹病例未进行过免疫接种。8月龄以下婴儿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7月龄时抗体阳性率降至16.67%。医院就诊史与1岁以下婴儿麻疹有关,OR=15.4。[结论]天津市2005~2009年间麻疹发病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未及时免疫、麻疹胎传抗体的滴度低以及医院就诊史等因素可能与婴儿麻疹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601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2000年和2001年经麻疹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郑州市麻疹发病的现状,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方法采用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每例麻疹确诊病例逐个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总结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结果经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5岁年龄组,占52.91%,(8月龄麻疹病例占10.32%。≥8月龄无免疫史的和≥8月龄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5.81%和22.63%。全市麻疹病例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状态,共发生大小爆发26起,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占爆发病例的60%,麻疹爆发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发病水平。2—4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8.39%。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后的同期比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前的同期,麻疹病例下降61.85%。结论麻疹发病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爆发和麻疹病例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初免、复种的接种率和麻疹疫苗的免疫的成功率,并做好控制麻疹爆发和流行的工作;如何降低<8月龄麻疹发病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代虹  王伟军  王青  刘洋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2-2723,2725
[目的]掌握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累计发生麻疹7558例,暴发病例占30.79%,发病率为3.69/10万~6.85/10万。麻疹流行仍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强度不均匀,存在明显计免薄弱地区。麻疹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共6020例,占病例总数的79.65%。无免疫史1988例,8月龄~7岁以下儿童占52.06%。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呈上升趋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不十分理想,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较差。[结论]切实作好基础免疫、控制暴发、加强疑似麻疹及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南市麻疹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自2005年麻疹发病逐年上升,2008年发病显著升高,发病1 041例,发病率为16.72/10万,2009年降至5.1/10万,至2012年为0.05/10万。麻疹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以小于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成人为主,小于8月龄病例分别占27.86%,33.98%,19.78%,31.73%,66.67%;15岁以上成人病例分别占38.14%,49.51%,51.65%,41.35%,33.33%。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济南市流行,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还需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并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7月金华市婺城区发生麻疹爆发流行,麻疹监测系统上报麻疹疑似病例770例,报告数是上年同期的17.11倍,其中〈8月龄125例,占16.23%。为了解我区〈8月龄麻疹病例特征,现对2005年1~7月〈8月龄麻疹患者个案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1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情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5-2017年来发生的麻疹病例的时间、人群,免疫情况等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结果 郴州市2005-2017年报告麻疹病例3 232例,死亡2例。郴州市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3~4年, 2006年,2009年,2013年,2017年的麻疹发病的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3.17/10万、13.27/10万、9.87/10万、1.06/10万;麻疹高发季节为4-7月份;散居儿童发病2 089例,占病例总数的64.10%;≤6岁儿童发病2 656例,占病例总数的82.20%; 955名≥8月龄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者308例,占32.25%;免疫史不详者353例,占36.96%。 结论 郴州市麻疹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加强对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及时对麻疹疫情做好处置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5~2007年麻疹疫情特征及麻疹野毒株的基因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本省分离的11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005--2007年麻疹疫情明显上升,发病率分别达11.13/10万,6.10/10万和7.23/10万。各省辖市中苏州市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其次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数年一次的麻疹高发现象。2005~2007年〈8月龄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0.83%,12.88%,10.98%;≥15岁成人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6.12%。43.19%,44.52%;〈8月龄儿童和≥15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的55%以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州、常州、无锡市等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至今分离116株麻疹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的H1a基因亚型。结论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全面呈现“双向移位”现象;流动人口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H1a基因亚型为江苏省广泛流行优势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2—2006年金华市金东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有效防制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27/10万,2005年的发病率最高(83.07/10万),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流行模式。>15岁和<8月龄组发病数占70.5%。3~5月为高发季节,>8月龄的报告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仅25.3%。[结论]金东区近年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麻疹有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平顶山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13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27例,报告发病率为25.83/100万;流行毒株主要是麻疹病毒HIa等5个基因型。3~4月份是发病高峰;0~2岁龄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83.46%,其中小于8月龄病例48例(37.80%);8~12月龄病例59例(46.46%),确诊病例中80.31%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免疫空白、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效果下降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示麻疹防控任务艰巨,应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规范开展病例监测与管理,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椒江区1999-2008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椒江区1999-2008年麻疹流行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椒江区1999-2008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受流动人口、成人和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的影响。结论麻疹控制策略除当前的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和开展强化免疫外,必须考虑流动人口、成人和小于8月龄儿童人群的麻疹控制。  相似文献   

18.
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原因。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麻疹法流行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5~2007年麻疹疫情特征及麻疹野毒株的基因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本省分离的11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005~2007年麻疹疫情明显上升,发病率分别达11.13/10万,6.10/10万和7.23/10万.各省辖市中苏州市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其次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数年一次的麻疹高发现象.2005~2007年<8月龄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0.83%,12.88%,10.98%;≥15岁成人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6.12%,43.19%,44.52%;<8月龄儿童和≥15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的55%以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州、常州、无锡市等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至今分离116株麻疹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的Hh基因亚型.结论 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全面呈现"双向移位"现象;流动人口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H1a基因亚型为江苏省广泛流行优势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结果龙岩市2007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70/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51.02%;发生爆发疫情2起,发病19例,占病例总数的38.78%;确诊病例中10~14岁年龄组最多,占32.65%,小于8月龄儿童和成人也占较大比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16例,占32.65%。结论龙岩市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据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棒种率是消除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