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脉微循环异常在冠心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讨论了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治疗选择。目前冠脉微循环检测技术要求较高,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方法未标准化,在临床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冠脉微循环异常在冠心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讨论了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治疗选择.目前冠脉微循环检测技术要求较高,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方法未标准化,在临床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3.
冠脉微循环再灌注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微循环血流灌注在冠心病血管再通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总结近年来在动物模型及临床观察中微循环再灌注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讨论微循环血流障碍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和血流分布改变的作用机制,提出反映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冠脉微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一系列研究认为冠脉内微栓塞是无心外膜冠脉粥样硬化性阻塞而心肌存在局部收缩功能障碍可能的原因之一。实验早已证实,实验性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栓塞了冠脉微循环,可引起心肌微梗死,并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者的尸检中也发现冠脉微循环中存在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导致的微栓塞。  相似文献   

5.
有些患者有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及相应缺血证据,但是冠脉造影示冠脉血管无明显狭窄。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冠脉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但受限于现有手段无法在临床上早期发现。微循环障碍与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可作为预后的有力预测因子,故了解其病理学机制有助于指导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冠脉微循环障碍病理学机制及分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功能与冠脉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积极的冠脉再通治疗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大大改观,但冠脉血流储备的恢复仍不理想;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虽能减低总死亡率,但对致命性心肌梗塞却几乎没有影响,且合并心肌肥厚者更易患心肌缺血综合症;还有许多典型的心绞痛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在对这些临床现象进行研究时,人们已经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到了更小的冠状动脉,集中到了冠脉血流储备与冠脉微循环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8.
022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糖尿病人输注胰岛素-葡萄糖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一年内死亡率的影响[英]/MalmbergK…//JAmCollCardiol.-1995,26(1).-57~65患心肌梗塞后的死亡率,糖尿病人高于非糖尿病人,且糖尿病人并发急性...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
028糖尿病足的防治:一项综合性计划[英]/GavinLA…//WestJMed.-1993,158.-47~55糖尿病人坏疽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明显增高(15倍)。就所有糖尿病人而言,美国每年因足及相关疾病而入院者约20%。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  相似文献   

11.
冠脉微检塞     
最近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无心外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病人,冠状动脉微栓塞可能是心肌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的原因,本文试图提供冠脉微栓塞的证据,并分析它的来源和后果。1组织学证据39年前,报告在动物实验中,血小板和凝血栓子栓塞冠状微循环,随之发生微梗死和致命的心律失常。其后,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心性猝死病人的尸检中,同样证实了微栓塞和微梗死,在微循环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物质,包括形成血栓核心的胆固醇结晶,经常有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的证据,尤其在不稳定型冠脉综合症患者。15%院外死亡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证实心肌内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冠脉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认识到冠脉微循环障碍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和预后价值,而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冠脉微循环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临床诊治常常被忽视,更缺乏规范化的干预措施。本综述从其发病机制入手,回顾分析现有的相应药物干预措施,以期引起临床一线医生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校正的TIMI帧数技术逐渐受到重视。校正的TIMI帧数以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的长度标准化测量结果,较之TIMI血流分级更为准确、客观、重复性好以及简单易行,可以有效的评价冠脉血流和冠脉微血管的灌注,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在预测临床预后、IRA再狭窄、评价冠脉血流及微循环的状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并可用于药效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评价等。本文就其技术细节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系统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是心肌组织细胞发生营养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功能的正常是心脏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保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异常,导致不能以心外膜冠脉病变解释的心肌灌注受损和/或心肌缺血。约10%的男性患者和25%的女性患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入院,而"冠脉造影正常"[1],这颠覆了既往认为未发现心外膜冠脉狭窄就等同于不存在缺血的观点,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另选冠脉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冠状窦、冠状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冠脉循环血浆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主动脉根部及外周血的均显著升高[(402±56)pg/ml比(348±48)pg/ml比(340±51)pg/ml,P〈0.01];多支病变组的血浆MCF-6浓度较单支、双支病变组的显著升高(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窦及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与Gensini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1;r=0.711,P〈0.01)。结论: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心通络胶囊治疗冠脉微循环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脉微循环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心通络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微循环阻力系数(IMR)、慢血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心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疗效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67%与68.33%,P0.05)。治疗组加用益心通络胶囊后,能明显改善冠脉微循环病变,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通络胶囊能减少冠脉微循环病变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127用毛细血管显微镜观察比较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腔内病理改变[英]/silvaJA…Circulation.-1995,92.-1731~1736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学和血栓形成的异同,作者...  相似文献   

18.
094恢复下肢血流可改善糖尿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英]YoungMJ…//Diabetologia.-1995,38.-1051~1054组织病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已证实,微血管病变在动物和人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糖尿病人的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19.
在18条实验性冠脉狭窄犬上,冠脉内恒流灌注硝基甘油(0.5μg/kg/min)后,冠脉血流量(CBF)增加,远端小动脉压(DCP)、冠脉血管总阻力(RT)、小冠脉血管阻力(Rs)以及冠状窦低切血粘(ηb)减小;而主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恒流灌注硝基甘油(1μg/kg/min)后,在开始5min内冠脉循环的变化同上,且有大冠脉血管阻力(RL)的减少,10min后出现CBF的减少和RT,RL及ηb的增加。结果提示,硝基甘油有缓解心肌缺血和加重心肌缺血的二种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剂量和扩张远端小动脉压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冠脉微栓塞     
最近一系列的研究表明 ,在无心外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病人 ,冠状动脉微栓塞可能是心肌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的原因 ,本文试图提供冠脉微栓塞的证据 ,并分析它的来源和后果。1 组织学证据39年前 ,报告在动物实验中 ,血小板和凝血栓子栓塞冠状微循环 ,随之发生微梗死和致命的心律失常。其后 ,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心性猝死病人的尸检中 ,同样证实了微栓塞和微梗死 ,在微循环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物质 ,包括形成血栓核心的胆固醇结晶 ,经常有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的证据 ,尤其在不稳定型冠脉综合症患者。 15 %院外死亡的缺血性心脏病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