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股骨上端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人口日益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以往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股骨上端骨量的减少与髋部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 ,骨强度的 75%~ 85%是由骨量来决定 ,骨量减少是髋部骨折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 ,导致髋部骨折骨量以外的因素逐渐明确 ,本文就近几年来与髋部骨折发生相关性较大的几方面研究作一综述。1 股骨上端的几何结构特点与髋部骨折从力学原理上分析 ,髋部骨折患者股骨上端的几何结构与骨折有一定关系。Faulkner[1] 等发现股骨颈骨量减少一个标准差 ,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2 7倍 ,…  相似文献   

2.
陶军  许永武 《江西医药》2003,38(2):151-15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及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耦合,导致股骨近端骨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更易诱发骨折,髋部  相似文献   

3.
不同部位骨量变化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包丽华  林华 《江苏医药》1998,24(7):480-482
为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的骨密度(BMD)与不同类型骨折之间的关系,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13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骨质疏松骨折时均有明显的骨量降低,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时相应部位BMD下降最明显。女性骨质疏松骨折发病年龄较男性早约10年,以椎体和Coiles’骨折为主,男性以髋部骨折为主。说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M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BMD的减少是骨质疏松骨折的根本因素,髋部BMD的测量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预测最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骨折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并早绝经、低体重、吸烟、饮酒、低钙摄入量、低体力活动、创伤性骨折等。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可能成为骨质疏松骨折新的普遍的独立危险因子^[1-3]。据荷兰学者推算,19%的老年人骨折与血中Hey含量增高有关^[2]。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处于Hcy血浆浓度四分位中高值的男性未来发生髋部骨折要比低值的男性多约4倍,而女性则约2倍^[3],说明高Hcy血浆浓度与未来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高Hcy血症与高骨转换相关,可影响骨代谢^[4,5]。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老龄化问题已日将凸显,老年人最大特点是全身组织机能减退、功能下降、平衡性差,并伴随有一些慢性病在身,稍有不慎或极小的外部力量即可发生跌伤骨折等。髋部骨折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五十岁以上人群中,有1.9%的人发生过髋部骨折。另有资料表明,髋部关节骨折患者一年内死亡率为27%,  相似文献   

6.
史晨丽  刘凤青  韩雪  李华德 《江苏医药》2023,(10):1053-1056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衰弱量表和意识模糊评估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衰弱和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后36例(29.03%)发生谵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及衰弱均与术后谵妄发生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以及术前有衰弱、有脑梗死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有衰弱、高血压和脑梗死病史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谵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寿命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越来越多。1990年全世界有1.31×10^7人发生髋部骨折,有74,000例死亡与髋部骨折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髋部骨折将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若护理人员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不同的患者、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护理和指导,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降低髋部骨折的的致残率。现就髋部骨折的护理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后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自体髂骨和不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治疗81例老年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植入BMP人工骨,26例),B组(自体髂骨植骨,25例),C组(未植骨,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5个月,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MP人工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及未植骨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髋部骨折是常见下肢骨折,直接或间接暴力、股骨过度外展或内收、骨囊性病变均易引起髋部骨折[1].髋部骨折是好发于老年人身上低能量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生髋部骨折的病例数逐年增加[2].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在进行髋部骨折手术后经常出现谵妄的情况[3].谵妄,即急性脑综合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国成年人OP患病率约为7%,其中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50.1%,预计2020—2050年中国患有OP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分别为2.87亿和5.33亿。在中国发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会有>50%致残率和致畸率。基于OP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治疗已成为各专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本文简要介绍OP的规范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患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而又被忽视的代谢性骨病。其病理改变是单位骨面积的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松质的骨小梁稀疏,易导致骨折、全身骨痛、身长缩短、驼背等。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老人及瘫痪和长期卧病在床者。由于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痛苦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而已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特征 近年来美国的研究报告表明有2500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症,每年约有25万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髓关节骨折,其中12%~20%的人因此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如不采取措施,45年后将有520万人骨折,政府为此将增加45.2亿美元的医疗费用。在日本目前已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30万人,65岁以上老人中每3人即有1人患骨质疏松症,因而被称为“新国民病”。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身体运动量减少、钙的摄入量减少、维生素D不足等,发生骨质疏松(OP)的概率逐渐增大,老年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以脊柱压缩骨折和髋部骨折最为常见,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椎体压缩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喷嚏、弯腰提物等诱发椎体压缩骨折,每年约18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2018年全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1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叫做脆性骨折,指轻微的外力甚至日常生活即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等,其中髋部骨折一年内的死亡发生率在20%,50%的人致残,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健康寿命,同时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因此,大家需要树立骨骼健康意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活检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骨显微结构退变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对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11例对照者进行了髂骨活检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以分为低转换和高转换两种情况,后者除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等改变外,骨小梁结构显著退变。结论 因活跃的骨转移活动而导致的骨显微结构退变,是部分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陶明涛  于香安 《中国药房》2007,18(20):1586-1587
骨折后“骨不连”是目前世界范围的一个医学难题。仅美国每年骨折患者就约有500万人,“骨不连”的发病率约为5%~10%。在我国,伤患人数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民政部门报告,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疾病引起的骨缺损患者约为300万。然而,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难题之一,绝大多数骨缺损患者难以实现正常的骨愈合过程,最终造成“骨不连”。由“骨不连”产生的疼痛、肢体功能和心理障碍等以及由“骨不连”造成的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对治疗骨缺损的药物和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骨显微结构退变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 11例对照者进行了髂骨活检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以分为低转换和高转换两种情况。后者除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等改变外 ,骨小梁结构显著退变。结论 因活跃的骨转换活动而导致的骨显微结构退变 ,是部分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骨骼不断有衰老的骨组织被分解、吸收,同时又有新的骨生成。人在30~40岁期间,骨量形成达到顶峰。40岁之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到了老年,因年龄因素引起骨丢失的情况不断加剧,妇女还有绝经的因素,会进一步使骨质变轻、变薄,骨小梁变细、断裂,像破旧的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统计,妇女一生中有一半人数会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男子中约有1/3的人也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受到医务界的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的加剧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约为髋部骨折的45%[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部位为股骨小粗隆与股骨颈基底部之间[2],由于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常发生骨不连,一方面延长患者的痊愈时间,预后差;另一方面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我院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老年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