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海浪  李丽  许桦 《现代医学》2003,31(6):368-370
目的 对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方法 检测 65 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Mp DNA PCR和血清抗Mp IgM ,并检测部分患儿相关免疫指标。 结果 咽拭子Mp DNA PCR阳性率为3 2 .16% ( 2 11/65 6) ,血清抗Mp IgM阳性率为 17.3 8% ( 114 /65 6)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4~ 10岁年龄组抗Mp 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P <0 .0 0 5 )。 结论 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结果不受年龄的影响 ,血清抗Mp IgM检测阳性受小儿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490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 490例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90例,阳性率18.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2/148)、23.6%(44/186)、31.0%(31/100)、5.3%(3/56)。在93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抗-Mp-IgG阳性59例,敏感性63.4%,抗-Mp-IgM阳性80例,敏感性86.0%,冷凝集试验阳性43例,敏感性46.2%,抗-Mp-IgM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方法,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检测手段。方法:选择148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痰或者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培养、培养-PCR和血清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检测Mp的阳性率分别为2.70%、6.76%和11.49%,经统计学检验,培养法与血清学阳性率、培养-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PCR法与血清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PCR法和血清学检测是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二者联合使用对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0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冷凝集试验、咽拭子培养、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嗜异凝集试验。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 10例MP—IgM≥1:80为阳性。其中5例≥1:1280,6例冷凝集〉1:32,7例咽拭子培养(+),同时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均(-),嗜异凝集试验(-)。15~23d治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MP快速液体培养法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P快速液体培养法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P快速液体培养法对1089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进行培养;ELISA法检测血清MP IgM抗体856次;PCR法检测MP DNA608例次。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MP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467例,阳性率由42.9%(467/1089)。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为31.9%(273/856);PCR法阳性率为38.8%(236/608)。结论 MP快速液体培养法快速,简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应一般实验室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梅  邢长永  卢霭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34-2234,223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建立可行的筛查方法。方法采集40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和外周血双份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性检测咽拭子MP—DNA和被动凝集法定量检测血清MP—igM。结果4016例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出MP—DNA阳性1687例、MP—IgM阳性1252例,两者均为阳性1197例;〈12岁、12。18岁、〉18岁3个年龄层阳性率分别为69.9%、3.4%和26.7%。结论MP—IgM定量检测适合于各年龄层MP感染的筛查。MP-DNA定性检测更适合于儿童年龄层MP感染的筛查及确诊;儿童MP感染高发率及成人MP感染率呈增高趋势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并做嗜异凝集试验,EB—DNA—PCR拷贝。结果24例MP—IgM〉1:80呈阳性,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抗体阴性。应用红霉素治疗14~28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重要性。方法对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PCR方法检测咽拭子MP DNA,然后对阳性患儿以PA法检测血清中的MP 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7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6例患儿MP DNA阳性率57.2%(95/166),MP IgM阳性率43.4%(72/16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炎33例、肺炎23例,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2岁占66.7%(48/72),54.2%(39/72)的阳性患儿发热。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应尽早检测MP DNA、MP Ig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不同病程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方法:采用PCR法检测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程分别为2周内、2-4周、超过4周的血清或咽拭子中的肺炎支原体DNA。结果;病程在2周内的患儿血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9%、18.42%,病程4周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57%、18.42%,病程超过4周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57%、33.33%;经统计学q检验,病程在2周内与2-4周,超过4周的肺炎病儿血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程2-4周与超过4周的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儿每组中血清、咽拭子MP-DNA阳性检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小儿支气管肺炎病程超过2周的患儿肺原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2周的内的患儿,相同病程患儿血清与咽拭子检测MP-DNA阳性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任振唤  晏峰  徐伟珍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12-1114
目的寻求快速、准确和特异性高的肺炎支原体(MP)检测方法。方法对136例疑似MP感染的儿童的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PCR扩增、血清学检测(IgM)和生物芯片法检测,然后比较3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3种方法检测MP阳性率分别为35.29%、20.58%和7.35%;PCR法与血清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芯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中PCR法与血清学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芯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法与芯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对M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MP DNA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我院2009年1-11月805例疑似MP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检测,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805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805倒患儿咽拭子标本MP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P〈0.05)。结论PCR技术可以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DNA,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980例呼吸遥感染者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980例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180例,阳性率18.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2/148)、23.6%(44/186)、31.0%(31/100)、5.3%(3/56)。在186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抗-Mp—IgG阳性118例,敏感性63、4%,抗-Mp—IgM阳性160例,敏感性86.0%,冷凝集试验阳性86例,敏感性46.2%,抗-Mp—IgM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盛初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96-396,471
目的通过对3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及冷凝集试验(CAT)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治疗,缩短病程。方法对3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血清冷凝集试验及用ELISA方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308例受检样品中抗mp—IgM阳性检测结果42例(占13.64%)。在42例临床诊断为mp的病例中,血清抗-mp—IgM和CAT均阳性18例;抗-mp—IgM阳性36例,CAT阳性23例。抗-mp—IgM的敏感性为85.7%,冷凝集试验的敏感性为54.8%,抗mp—IgM的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临床上同时检测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可提高mp感染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血清学方法检测的结果探讨,评价几种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病房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分别采用SERODIA—MYCO凝集试验、ELISA法、金标渗滤法检测血清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结果:120例受检样品中阳性结果分别为24例(20.0%).20例(16,7%),15例(12,5%)冷凝集试验阳性结果10例(8.3%)。血清抗MP—IgM敏感性分别为92,3%,79%,60.7%;特异性为93,2%。结论:抗MP-IgM是机体受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血清抗MP-IgM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早期诊断的优点,目前适用一般实验室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小儿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我院2008年1月~12月8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ELSA法检测其中540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8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128例,总阳性率为14.88%。540例患儿血清中MP—IgM阳性66例,阳性率12.2%,MP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15.18%,两种检测方法M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红辉 《当代医学》2009,15(16):63-6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小儿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我院2008年1月~12月8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ELSA法检测其中540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8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128例,总阳性率为14.88%。540例患儿血清中MP—IgM阳性66例,阳性率12.2%,MP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15.18%,两种检测方法M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0例M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以长期高热伴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82.3%),常伴有肺外系统的损害。血清MP-IgM和咽拭子MP阳性可作为早期的诊断依据。90%的病例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良好。10%的难治病例对利福平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在儿童肺炎中占有重要的比例,MP-IgM的血清检测和MP的咽拭子检测可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基本且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及冷凝集试验的联合检测,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检测方法,以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μ-捕获ELISA方法检测抗-MP-IgM,同时做血清冷凝集试验,进行配对资料分析.结果 750例受检样品中抗-MP-IgM阳性125例,阳性率为16.7%;CAT法阳性81例,阳性率为10.8%.在141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血清抗-MP-IgM和CAT均阳性61例;MP-IgM阴性、CAT阳性19例;抗-MP-IgM的敏感性76.6%;冷凝集试验的敏感性56.7%,抗-MP-IgM与CAT联合检测检出率达90.1%.结论 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同时检测提高了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协助临床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