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了解该种作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①选择2002-03/2003-0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5 mg/次,3次/d),罗格列酮4 mg/d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次,1次/d)和罗格列酮8 mg/d组(给予罗格列酮8 mg/d),每组8例.本实验共进行6个月.根据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又分为2亚组:反应亚组(n=10,下降>1%为反应亚组)和非反应亚组(n=6,下降<1%为非反应亚组).②于服药前,服药后3,6个月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数.血浆胰岛素采用双相、双步时间依赖性荧光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运用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运用CA-1500全自动血栓/止血测定系统枸橼酸抗凝血浆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应用高分辨B-型超声仪测定.③各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应用HotellingT2检验.应用Pears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因肝肾功能改变以及药物不耐受而退出试验者,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罗格列酮治疗组在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下降,但治疗6个月时才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空腹胰岛素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1),罗格列酮4mg/d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3个月后明显减少(P<0.05),其余指标于治疗3和6个月后差异不明显.②反应亚组和非反应亚组治疗3和6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除胰岛素抵抗指数外上述各项二亚组间差异不明显.反应亚组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低于治疗前(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反应亚组(P<0.05~0.01),反应亚组治疗6个月后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非反应亚组和治疗3个月后(P<0.05~0.01).反应亚组治疗6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反应亚组和治疗前(P<0.05,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只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5),而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改变不相关(r=-0.018,-0.21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只与C反应蛋白相关(回归系数b=0.435,P<0.05),而与糖脂代谢指标无关.结论:罗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依赖于其降糖外作用,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此作用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T2DM组)与糖耐量正常者(NGT组)各30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应用超声仪测定IMT,然后T2DM组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T2DM组的FPG、FIns、HbA1c、HOMA-IR、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IGT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炎症反应,并可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长期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变化。方法:选择59例2型糖尿病并肥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9)与治疗组(n=30),后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24个月,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及斑块,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M T及斑块检出率降低(P<0.01及0.05),血清NO增加,CRP、TNF-α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IM T增加(P<0.01),斑块检出率及血清NO,CRP、TNF-α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长期治疗能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RP、TNFa、SIL-2R出现显著下降(P<0.01),FPG、FIns、HbA1c亦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在改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4-03/07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员26例作为对照组。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糖尿病组在严格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原有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次,1次/d,共干预12周。③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采用RIAKit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④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26例和健康体检者26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②糖尿病组治疗前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③糖尿病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5)。结论:①罗格列酮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②罗格列酮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脂和高血糖水平等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纠正一系列代谢异常,从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果 (1)高血压病2个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2个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已经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基线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在治疗T2DM时,除了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C-反应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w末,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甘油三脂及胆固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血糖,而且可显著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为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总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IL-6、TNF-α、hsCRP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二甲双胍对脂联素没有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不减轻其体重的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hsCRP、TNF-α、IL-6的浓度,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61例,给予替米沙坦降压,对照组61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 C 肽、C 肽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试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6个月后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这样的改善在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