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瘘的诊断     
钱群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4):224-225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肛瘘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瘘管包括主管和支管,在不同的解剖层次穿过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外口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2.
肛管和直肠周围有丰富的蜂窝组织,容易感染形成脓肿,肛旁脓肿约95%以上将形成肛瘘。过去我们采用二期分治即先切开排脓引流,待半年后,脓腔缩小形成瘘道后再行肛瘘手术。从1996年2月起,通过20例肛旁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外洗方坐浴及抗生素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一期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包括肛管皮下脓肿48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一期治愈率97.0%(65/67),1例形成肛瘘,1例再次形成脓肿。结论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肛瘘的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国内约占1.67%-3.6%,国外约占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相似文献   

5.
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肛瘘病因 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原因.Chiari(1878)第一个提出肌间腺体与肛瘘的关系.Johnson(1914)第一个详细描述肛腺的解剖.Lockhart-Mummery提出肛腺感染是肠道细菌引起肛周脓肿的原因.Parks认为极大多数肛瘘是感染的肛门腺引起的.Morgan提出感染是从肛管沿纵肌纤维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脓肿和肛瘘.Hiller认为细菌穿透黏膜下层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到血供差的肛管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形成脓肿和肛瘘.Kratzer and Dockerty认为肛管50%有腺管,其中33%穿透内括约肌,而分泌黏液的细胞占腺管10%,他们认为多数腺管的开口位于肛管的后侧(可能是肛瘘内口位于肛管后侧的原因).Parks也认为肛腺并不是沿肛管平均分布的.而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肛腺开口于肛隐窝,偶有腺管开口于齿线稍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因肛周反复破溃流脓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溃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肛周疼痛,呈胀痛感,与排便无明显关系,伴有脓性分泌液,由外口流出,量少。无特殊分泌液,无肛门部潮湿,无肛周瘙痒,无明显便血及肛内肿物脱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提示高位肛瘘(经括约肌瘘)。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镜下所见大致正常。于骶麻下行肛瘘切开挂线术。  相似文献   

7.
肛瘘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慢性炎性病变。肛腺感染后形成肛周软组织炎 ,通常在肛门直肠周围相关间隙形成脓肿 ,早期手术切开引流可及时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并防止间隙内脓肿蔓延到其他间隙而导致病情复杂化 ,无论手术切开或脓肿自行破溃 ,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形成肛瘘 ,实际上这种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急性症期和慢性炎性阶段。直肠内的粪便、细菌滞留在肛隐窝导致肛腺炎 ,属内源性感染灶 ,通常称为瘘管的内口 ,肛门旁的原切开引流口或自行破溃口则称为外口 ,连接内、外口的通道称为瘘管。临床上绝大多数肛瘘属上述“腺源性肛…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周围急性脓肿 97例 ,男 63例 ,女 3 4例 ,年龄1 8-5 8岁。肛周皮下脓肿 1 0 2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2 1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1 7例 ,马蹄形脓肿 2 7例。  治疗方法 :取左侧卧位 ,骶管麻醉 ,直肠指诊配合球头探针寻找内口 ,内口位置低者 ,可一次性切开 ,内口位置较高 ,且与外口距离较远者 ,主切口一般设在内口处 ,应足够大 ,肛外呈放射状 ,长度应超过脓腔 1cm左右 ,探查脓腔走行 ,清理脓腔内的脓液及坏死组织 ,以食指或血管钳充分分离脓腔纤维间隔 ,以食指深入肛管直肠内作引导 ,将球形探针自脓腔切口深入并沿脓腔底部轻柔的探查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1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率为100%。102例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94例使用抗生素。随访病例中,单纯脓肿切开引流的脓肿复发率为13.9%,后遗肛瘘发生率为71.2%。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无1例脓肿复发或后遗肛瘘发生。结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大多可作出诊断,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为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最佳术式,抗生素的使用不应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其中马蹄形脓肿21例,半马蹄形脓肿45例,瘘管性肛管后间隙脓肿1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采用保留肛尾韧带,在其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挂线手术);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采用开窗置管引流术)。结果:89例(95.7%)获临床治愈。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4例(4.3%)术后肛瘘复发,主要是由于挂线时没有找到真正内口,引流管过早脱落使脓腔引流不畅而形成瘘管。3个月后经二次手术剔除瘘管到肛尾韧带,确认内口后刮除周围肉芽组织再挂线而治愈。结论:采用沿肛尾韧带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选择性挂线术式,能够完整保护肛门的功能及形态,是治疗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目前仍是肛肠外科的难题。为寻找一种组织损伤少、疗程短、痛苦小、括约肌功能保护好的术式,作者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脓肿切开,脓腔内双腔管引流法治疗高位脓肿20例。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0~65岁,平均38岁。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复发性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例,高位肌间脓肿5例,高位后马蹄脓肿6例(复发性2例)。病程7d至5年。治愈时间10~51d,平均(24.9±9.98)d。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未发现排使节制功能障碍和其它并发症。本法适用于内口在齿线或内口不明显的各种高位肛周脓肿。根据脓肿的位置,在肛缘选择不同的切口切开排脓,切口时避开外括约肌,注意清除原发病灶、对脓腔搔刮冲洗后,在脓腔内安放双腔管引流,随着脓腔缩小变浅逐渐拔出引流条、引流管至脓腔愈合。手术避开外括约肌在肛缘切口,在清除原发病灶时只切开了内括约肌下缘,对内口以上高位脓腔或瘘管放置双腔管引流,不用挂线治疗,对组织损伤小、疗程短、痛苦小、能防止肛管畸形发生,不影响括约肌功能,是一种治疗高位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42%~65%),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5~ 1999年采用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 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57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36 9岁 ;病程 3~ 2 1d ,平均 5d。提肛肌下方脓肿 19例 ,均为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提肛肌上方脓肿 7例 ,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 5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例。2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 ,骶管麻醉后 ,常规消毒肛管和肛周皮肤。通过指诊寻找原始感染病灶 (内口 ) ,内口定位后 ,在与内口相应的肛缘外脓肿上做放射状切口 ,排尽脓液。用食指探查脓腔 ,分离纤维隔 ,再用探针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例,分析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结果:34例患者术后形成肛瘘1例,脓肿再发1例,需要再次手术者为5.9%(2/34)。结论: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减少肛瘘及脓肿复发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重视肛周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肛周疾病的诊治喻德洪肛周疾病包括肛门周围、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疾病,其特点是:(1)病种多:包括内外痔、肛周感染、肛瘘、肛裂、直肠脱垂、肛管乳头肥大、直肠下端息肉、肛管及直肠下端良性及恶性肿瘤、出口梗阻型便秘、肛周皮肤病及肛门失禁等病,其中以肛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与肛周皮肤相通的管道,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现就其治疗的开放与封堵介绍如下。 1肛瘘治疗的传统理念-开放 传统理念认为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使瘘管开放,敞开引流,使新生组织从基底部开始生长,填复创面,达到彻底治愈之效果。传统理念的手术方法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肛瘘挂线术、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65岁,其中20~40岁最多见约占75%。其中,肛周皮下脓肿6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骨盆直肠窝脓肿9例。手术方法:①一次性切开术:适用于低位肛周脓肿。操作方法: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以肛门为中心,作一放射状切口(术前波动感不明显的可试验穿刺,抽得脓液,确定脓腔),切开脓腔,排尽脓液,伸食指人脓腔内探查,遇有纤维隔除去。将左手示指伸人肛内作引导,另一手指持探针自创口探入,寻找内口,并使探针顺利地从内口探出,将肛门内口与外口间组织一次性切开,刮匙刮除腐败组织,修剪切口,以利引流,止血,凡士林纱布填塞切口,包扎固定。②一次性切开加挂线术:适用于内口在肛门直肠环以上的高位脓肿。操作方法:在与内口相对应的肛缘作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排净脓液,食指探查脓腔,探针置人脓腔,另一示指在肛内作引导,探出内口,把橡皮筋用丝线系于探针另一端,由内口拉出探针及一半橡皮筋,拉拢橡皮筋两端,用止血。钳夹住勒紧橡皮筋,再用丝线扎紧,清除脓腔内腐坏物,修整切口,利于引流,包扎固定。③切排加胶管引流术:适用于内口在肛门直肠环以下,脓腔已超过肛门直肠环的高位脓肿。操作方法:切开脓腔,排净脓液,探查切开修  相似文献   

18.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变部位周围关系复杂,瘘管数目不定且行走多变,在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单纯性肛瘘困难。  相似文献   

19.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一旦确诊 ,就必须及早进行外科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马蹄形肛周脓肿多发于后位。因肛管后间隙脓肿 ,同时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漫延 ;或因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经肛管后间隙绕到另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而成。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先切开排脓引流 ,待脓腔缩小 ,形成管腔 (肛瘘 )后 ,再行二次手术。自 1 982年以来 ,我院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后位马蹄形脓肿 ,一次手术成功 ,既缩短了治愈时间 ,又减轻患者二次手术之痛苦和经济负担 ,疗效满意。现总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男性患者而言,位于肛管前间隙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容易向疏松的阴囊组织扩散,脓肿溃破或被切开引流后即形成外口位于阴囊底部的完全性肛瘘,或者在阴囊底部形成慢性脓肿而成为有内口但无外口的肛瘘-内盲瘘,笔者将这类肛瘘统称之为阴囊型肛瘘.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远段切缝近段挂线的手术方式治疗阴囊型肛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