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病例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0例,对照组(没有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2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2组患者在WBC、PLT、ALT、AST、PT、FIB、脾脏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TBIL、ALB、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感染、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肝功能Child 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更低的Hb、肝功能Child 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干预和治疗,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中/重度腹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及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胃左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血小板水平、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尽早给予干预和治疗,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40-342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3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160例和未出血组123例,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功能评分等指标得出危险因素;将出血组再分为死亡组24例和生存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次数、合并症等指标,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胃左静脉内径(OR=1.527,95%CI=1.02~2.29,P=0.038)、食管静脉曲张(OR=8.976,95%CI=5.01~15.97,P=0.008)、腹水(OR=4.495,95%CI=2.69~7.53,P=0.011)、PT>16s(OR=3.011,95%CI=1.49~3.04,P=0.023)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失血性休克(OR=3.663,95%CI=1.13~3.24,P=0.023)、胃底静脉曲张破裂(OR=7.755,95%CI=4.54~11.64,P=0.009)、合并症(OR=4.883,95%CI=2.75~7.68,P=0.010)。结论:胃左静脉内径、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PT>16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量、反复出血、合并肝性疾病、肝功能ChildPugh C级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412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与否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n=218)和未出血组(n=194).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变特点,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饮酒史、消化道出血史、病程、Child-Pugh评分、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消化性溃疡、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有无腹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肝硬化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5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其是否合并出血分为2组,出血组120例,未出血组132例。统计2组性别、年龄、血常规及生化结果、凝血功能、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P感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消化性溃疡、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情况、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OR=4.54,95%CI 2.73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16.57,P=0.01)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腹水、胃左静脉内径、PT>16 s和食管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35例,根据是否合并UGB分为出血组61例和非出血组74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UGB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中重度腹水、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吸烟、饮酒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严重腹水、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吸烟、饮酒、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及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UG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依据是否并发PVT分为对照组(无PVT)166例和病例组(有PVT)6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等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WBC、RBC、Hb、ALB、TBIL、PT、APTT、FI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LT、AST、CHE、T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硬化家族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腹水、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LT增高、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增多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6年国内外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优势比值(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共纳入研究的文献19篇,累积病例2 849例(出血组995例,对照组1 854例).Meta分析提示,肝功评分Child C级、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低白蛋白血症、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均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而肝功评分Child A级、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性别、年龄、肝功能评分Child B级、出现腹水、发生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以及中度食管静脉曲张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无显著相关.结论:改善Child C级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凝血功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针对重度曲张静脉预防性内镜下治疗或行预防性断流术以及分流术等有助于降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4周内是否再发出血,将其分为无再发出血组(86例)和再发出血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再发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赵蕊 《中外医疗》2013,(23):29+37-29,3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11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肝硬化患者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8.6%),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1.7%,其中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主(91.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 《医学综述》2013,19(6):972-974
在发展中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导致脑梗死发病及致死的主要因素。然而,它是由许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病变,是一个由慢性的炎症性进展导致的血管疾病,并最终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被逐渐运用到临床诊疗中,该文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猛 《医学综述》2011,17(2):186-188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动脉瘤的发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开展治疗研究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内弹力层破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剪切力和成角因素作用,血流应力的间接生物学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阐明颅内动脉瘤的成因方面的现行主要观点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动脉瘤病因学分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兴业 《医学综述》2011,17(1):30-33
外周组织损伤后,在受损部位及周围组织或远处可产生各种敏感性增强的疼痛和痛觉过敏.痛觉过敏分为热痛觉过敏和机械性痛觉过敏.热痛觉过敏主要是兴奋了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后引起钙离子向细胞内流,激活蛋白激酶C(PKC)的同时又激活了一氧化氮合酶,促进了一氧化氮的生成.机械性痛觉过敏主要是激活了α氨基羟甲基异唑丙酸受体和代...  相似文献   

14.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恐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恐怖症与其他心理障碍一样,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势头。因此,了解其成因,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不同研究者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恐怖症的发生意见各异,但目前又都倾向于认同心理病理学中的“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立体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盼盼 《医学综述》2011,17(16):2427-2430
子痫前期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其临床表现已证实与血循环中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这些抗血管生成因子是由胎盘产生的,包括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Endoglin(sEng)等。血循环中sFlt1、sEng等抗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改变,为子痫前期的筛选、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T-3,CNTF,IGF-1,PD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轴突导向因子(Netrin)的mRNA在大鼠神经管畸形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按50 mg/kg橄榄油于E10d时一次性胃饲孕鼠)和(按50 mg/kg溶于橄榄油的维甲酸于E10d时一次性胃饲孕鼠).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各自分为E15d、E16d、E17d、E18d、E19d、E20d组,每组5只胎鼠,用于RT-PCR实验.结果 (1)实验组的胎鼠中66%发生了死胎、脊髓脊柱裂、无尾畸形、下肢不发育等; (2)神经营养因子(NT-3,CNTF,IGF-1,PD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轴突导向因子(Netrin)在E15 d~E20 d正常及畸形大鼠神经管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其中,IGF-1在E16d与正常组比较表现为表达减少的趋势;实验组内比较IGF-1表达有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CNTF在E17d时与正常组比较表达有减少.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因子(Caspase-3,Bcl-xl)和导向因子(Netrin)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NT-3,CNTF,IGF-1,PD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轴突导向因子(Netrin)在E15 d~E20 d正常及畸形大鼠神经管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IGF-1、CNTF的mRNA变化均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减低,可能是维甲酸通过干扰此三类神经营养因子等大分子物质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成和分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鼠神经胚发育的进程和方式,以此也就干扰了神经元的正常的分化增殖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透析患者(60岁以上)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2005-2006年首都机场医院和望京医院老年透析患者62名,主要内容有:居住形式、收入、医疗费用来源、血液透析年限、原发病、健康指数、老年患者死亡原因等。结果62例老年透析患者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61.3%。二老单独居住占75.8%。部分报销占72.6%。原发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占33.9%(21例),其次为糖尿病(17例),占27.4%。在死亡原因中,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最多,占91.7%,其次为感染,占8.3%。调查还发现,在死亡患者中(12例)有4例被确诊抑郁症。结论经济负担、心理状况、情感问题是老年透析患者的重要社会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以及透析的充分性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相关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属于类胰岛素的多肽类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酪氨酸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的生长发育,参与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IGFs家族在皮肤病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总结了IGFs与皮肤病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9.
郁沁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43-44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步骤、手段及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教师教学情绪的起伏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肥大,肾小球肾小管基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及肾小球硬化。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在细胞肥大、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