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0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变应性鼻炎方剂182首,涉及中药177种。方中益气固表、祛风通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防风,占总方剂的63.2%。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及纳入CNKI中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并将其中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大肠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6首组方,279味中药进行分析,其中高频用药为补气类中药,如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等;高频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薏苡仁、黄芪-茯苓等;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辨治特点以扶正为主,攻补兼施,合用抗癌中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其挖掘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方剂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从2015-01-01~2019-04-30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将收集的方剂经筛选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对录入系统的治疗偏头痛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98首治疗偏头痛的处方,得到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潜在核心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新的处方13首,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治疗萎缩性胃炎文献389篇,处方280个,中药223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白芍、白术、甘草、党参、茯苓、丹参、半夏、黄连、炙甘草、黄芪。常用药对前10位依次为白术—茯苓、白术—白芍、党参—白术、甘草—白芍、丹参—白术、白术—甘草、丹参—白芍、炙甘草—白芍、白芍—柴胡、半夏—黄连,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化瘀解毒为主,且药性平和,并无峻猛攻邪之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83首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药处方,183首方剂中所用药物193种,处方中以气温、味甘药物最多,单味药中茯苓使用次数最高,其次为黄芪。最常用的两两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演化得到基于熵聚类的新方组合16个。结论中医治疗甲减以温肾健脾、调和阴阳药物为主,可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版,探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当代中医使用中药治疗IgA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用药规律。结果:CNKI中名老中医治疗IgA肾病方剂共118首,包含中药227种。其中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茯苓。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IgA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清热利咽、滋阴补肾活血为主,同时不忘顾护脾肾。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571-157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上中医药治疗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175首,涉及中药172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肾化痰,健脾疏肝,活血通络、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6首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研究了子宫腺肌病的组方规律和潜在治疗新方,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方剂治疗肝癌的相关文献,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肝癌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分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99个治疗肝癌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以及药物间的关联结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的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