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EH)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高血压治疗观念的不断改变及研究的日益深入,在传统的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祛风化痰等治疗方法以外,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病血瘀证的本质研究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病位在肝、肾、心,病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阴阳失调。然而近年来发现在高血压病病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头痛头晕,项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甚至中风偏瘫,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高血压病(阳亢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潜阳中药汤剂;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在降压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潜阳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并且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提出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类型,血瘀证的形成在高血压病各证中具有普遍性,兼夹性等特点,在临床上、高血压病的治疗应注意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范畴。既往多责之肝阳、肝风、痰浊为本病的病机。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有些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但鲜有致瘀的理论研究。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现代研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血脉瘀滞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经阶段,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显示了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文章就近年来研究高血压病的从瘀论治的依据,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及活血化瘀的单味中药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加以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气血分型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关系密切,从气血分型将高血压病分为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上逆等型,分别施以补气、疏导、滋补肝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平肝潜阳之法,临床依标本虚实具体分析,灵活用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为组方原则的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活血潜阳治疗组(30例)和西拉普利对照组(30例),治疗半年。观测其临床症状、血压、心率及心脏超声下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结果:活血潜阳方降压疗效低于西拉普利,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显著优于西拉普利,对患者的心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对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损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以高血压病因病机和现代研究为依据,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病进行分析,认为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学文教授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中医》2015,(9):1226-1227
目的:整理大师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的一般规律及遣方用药特点。方法:本文从跟师三年期间记录的老师门诊医案中收集整理出高血压病案609例,统计发现"肝热血瘀"是老师用于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属诊断,而与主证为肝热血瘀相对应的主方是清肝活血功效的变通天麻钩藤汤或脑清通汤。另外若兼证为肝热血瘀则合方会出现变通天麻钩藤汤的药物组成。即使在证属诊断中未出现肝热血瘀的高血压病案中,配药中亦会出现清肝热潜肝阳、活血化瘀的药对。结论:"肝热血瘀"为贯穿高血压病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病证、方证、药证、量证四证结合是立法遣方用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生与生活饮食、情志劳逸、先天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药降压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改善不良预后。临床上以肝阳上亢证为主的高血压病占据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大部分,治疗上多以平肝潜阳为法。近年各医家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研究创新较多。文章收集整理近年来运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文献,总结了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研究进展。最终发现近年关于平肝潜阳治法的创新多将其分为论治标实之平肝法与论治本虚之潜阳法以及标实兼治之平肝潜阳法,临床上也多兼用理血、熄风、化浊、健脾等法,降压疗效确切。文章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中医治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肝亢血瘀”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趋势、血液流变学改变、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等方面分析 ,认为高血压病在肝阳上亢的同时多伴有血瘀。依据中医理论讨论了肝阳上亢与血瘀的关系 ,提出“肝亢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候。并初步观察了平肝活血法对高血压病的疗效 ,结果平肝活血组优于平肝组 ( P<0 .0 5)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6,(8):982-984
目的:探讨平肝潜阳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且中医证型属于肝阳上亢证的患者共86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42例患者联合中药平肝潜阳方。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症候积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s-CRP、TNF-a,ET-1及MDA数值水平降低,NO、SOD和生活质量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平肝潜阳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冬梅 《中医杂志》2002,43(4):289-290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内在联系。方法:对44例合并视网膜病变及50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辨证分型及比较分析,结果: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血瘀兼证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组,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结论: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气虚关系密切,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配合活血化瘀等法,并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化瘀法是否可用于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一直存在争论。从病程、体质和证候特点等方面总结了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表现,结合临床体会,认为活血化瘀法可用于治疗低血粘度缺血性血瘀证中风病。  相似文献   

15.
陈志亮  顾宁 《吉林中医药》2010,30(6):473-474
顾宁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病"多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辨证当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及肝肾阴虚四型。临证多采用平肝潜阳、祛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四法。认为"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所致的肝风上扰清窍之证型最为多见,因此在治疗时多以平肝熄风之法为主,或合用平肝熄风药物。"高血压病"以老年患者多见,这与祖国医学认为年龄渐老多有肝肾亏虚病机相一致,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时要注意滋补肝肾。临床中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极易合并出现睡眠质量的下降,从而加重血压控制的难度。因此顾师临证中治疗"高血压病"强调熄风、补肾、安神之法的运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喜用天麻、钩藤、枸杞子、茯神、夜交藤等药。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血瘀证临床特征及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调查分析了73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左室肥大)的关系,结果提示:血瘀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而且随增龄而加重(P<0.05);随病程的延长,血瘀证的检出率增高(P<0.05),血瘀程度亦加重(P<0.01),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及左室肥大的检出率亦随之而增加(P<0.05);血瘀程度亦随病期进展而加重(P<0.001);有血瘀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以及左室肥大者明显高于非血瘀证者。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其冲和之性,而非肝阳上亢一端。史大卓教授临证治疗高血压病,注重辨阴阳虚实和病位、病势、病性,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总则,灵活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升阳散风、调和冲任等法,临床常有较好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系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为肝阳、肝风、痰浊等等。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有些学者发现高血压病又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特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亦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血瘀证的有效途径。目前对肿瘤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意义及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策略尚有争论。在临床运用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