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3名老年人体检中确诊为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syndrome,ES)57例和青光眼68例,后者患病率为3.7%,高于我国群体中青光眼的患病率(1%)。68例青光眼中有19例为ES合并青光眼(称囊性青光眼),占27.9%。57例ES中囊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3.3%。19例中男15例(16眼),女4例(5眼)。年龄58-91岁。双眼2例,单眼17例。15例(16眼)为开角型;4例(5眼)为闭角型。4例(4眼)眼压正常;15例(17眼)眼压升高。2例(2眼)C值>0.13;17例(19眼)C值≤0.13。11例(12眼)患ES后6个月-6年合并青光眼;7例(8眼)患原发性青光眼后1-21年发生ES;1例(1眼)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4年双眼发生ES。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手术前后结膜囊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术后结膜囊细菌学分布状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无睑缘炎、结膜囊外观清洁、泪道冲洗通畅的白内障住院患者94例分别于入院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手术消毒前及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的结膜囊(正常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4%,经0.3%氟哌酸眼液点眼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但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后结膜囊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结论:正常结膜囊可以有各种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存在,即使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但术后第1天仍然可能有结膜囊细菌存在,提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均应加强抗生素眼液点眼,以减少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最新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 对50例(50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给予患者10g·L-1阿奇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滴眼2d后改为每天1次,治疗3d,于第8天再次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80.0%,革兰阳性细菌占97.5%,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占培养阳性总数72.5%),其中包括2例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应用抗生素治疗后,47例(94.0%)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再次行病原学检查,原致病菌全部清除率为60.0%,部分清除率为5.0%。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培养阳性总数56.2%)。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我国目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重视,选择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结膜囊菌种培养的变化,揭示结膜囊菌群失调对于局部病原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4周以上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115例(115只眼),进行结膜囊病原学培养。120例(120只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送检对照组标本中,共培养出10个菌种,102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75株(6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9%),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5.83%)。实验组结膜囊葡萄球菌属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仅为16.67%,而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增高到19.43%,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3.15,酵母菌阳性率19.13%。结论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可导致结膜囊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酵母菌增多。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结膜囊细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LASIK术前100例患者(200只眼)结膜囊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培养阳性的细菌对10种常见抗生索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200只眼结膜囊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者58眼(71株),阳性率29%,共分离鉴定出12个细菌种属;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为85.9%,革兰氏阴性菌为14.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为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存在的常见菌属。药敏结果发现所分离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最敏感。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是LASIK术前患者结膜囊存在的最常见菌,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应注意选择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手术前后结膜囊细菌菌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眼术前、术后结膜囊细菌学分布状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无其他眼病白内障患者181例,分别于3个月内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换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8.99%,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4%,术后第1天结膜囊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2%.菌株对丁氨卡那、先锋Ⅴ、新霉素最为敏感,氯霉素、诺氟沙星及红霉素耐药.结论 正常结膜囊可以有各种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存在,即使术前、后均给予处置结膜囊仍然有细菌存在.菌株对丁氨卡那、先锋Ⅴ、新霉素最为敏感,建议可做术前、术后局部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
季节对结膜囊带菌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膜囊细菌是否受季节的影响。方法对连续住院手术的349例患者(370只眼)进行结膜囊需氧菌培养,阳性者做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结膜囊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0.5%、67.7%.42.8%和40.4%。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的细菌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比率达42.6%。细菌种类和耐药性方面各季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春夏季节眼科住院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加强这个季节术后感染的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白内障术后前房液内细菌培养阳性的方法。方法 对82例(95眼)白内障患者术中用庆大霉素8ug/ml的BSS液行前房灌注,术毕取前房液0.1~0.2ml行细菌学检查,并随意选被研究者的另眼行结膜囊清洗,取结膜囊清洗液或未灭菌的馏水0.2ml一起参加细菌学检测。结果 前房液培养95眼,阳性3眼,阳性率3.16%;结膜囊清洗液培养37眼,阳性6眼,阳性率16.22%;未灭菌馏水10份,均为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的结膜囊细菌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279例(350眼)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阳性者作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43%。药敏试验结果:敏感药物为氧氟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结论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用敏感抗生素滴眼,并常规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对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733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6%(894/1733),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81.4%)和革兰阴性杆菌(12.9%)构成。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4.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为主,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3%左右。这些结膜囊常见细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比较稳定;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这些细菌对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对目前不常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确诊为糖尿病的74例9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年限从1至21年不等。术前常规检测血糖,使血溏控制在正常或最低水平。患者行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晶体为6.5~7mm直径单凸型。术后3天裸眼视力1.0以上者8只眼(8.9%),0.5~0.9者57只眼(63.3%),0.1~0.4者16只眼(17.8%),0.1以下者9只眼(10%)。术中并发症主要有虹膜出血和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共2眼(2.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晶体表面色素沉积(92%);晶体表面渗出膜7眼(8%);术后虹膜后粘连5眼(6%)。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多数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术前血糖不能降至正常的患者,术前应用止血药和抗菌素,术后及时抗炎治疗,同样能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3.
1843名老年人体检中确诊为剥脱综合征57例和青光眼68例,后者患病率为3.7%,高于我国群体中青光眼的患病率(1%)。68例青光眼中有19例为ES合并青光眼,占27.9%。57例ES中囊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3.3%。19例中男15例(16眼),女4例(5眼)。年龄58-91岁。双眼22例,单眼17例。15例(16眼)为开角型。4例(5眼)为闭角型。4例(4眼)眼压正常;15例(17眼)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40只眼)复发性色素膜炎患者,结果痊愈者26.3%,显著进步50.0%,进步18.4%,无变化5.3%,总有效率94.7%。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前与用药后2~3周分别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用药前患者CD4、CD8、CD4/CD8比值与用药后2~3周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基本恢复正常,且有效地控制了此病再发,其中10例2年无复发,19例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伴发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伴发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硅油充填92例(94眼)分为3组:保留晶状体前囊组(第1组)29眼;未保留前囊组(第2组)56眼;人工晶状体眼组(第3组)9眼,术后随访6月~1年,比较3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视网膜安全复位率分别为93.1%,75%及88.9%。第2组术后高眼压,硅油进入前房及角膜病变的并发症高于第1组及第  相似文献   

16.
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 对33例33眼后囊大破孔直径大于6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破孔约1/3后囊面积18眼,约1/2后囊面积6眼。所有病例均获有用视力。其中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5者17眼(51.5%),0.3~0.4者12眼(36.4%),0.1~0.2者4眼(12.1%)。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经适当处理后,多数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不  相似文献   

17.
囊尾蚴病在内眼感染率高约占猪尾蚴病的13~46%,多位于玻璃体内和视网膜下,而位于结膜下者较少,约1.3%,本文报告6例儿童球结膜下囊尾蚴病,均经手术治愈,现作报道。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90~1997年我院治疗并记录在案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4例,女2例;右眼内眦部5例,左眼7点角膜缘球结膜下1例;年龄8~12岁,平均9.7岁。所有病人既往有食米猪肉史。病程1年~3年,5例病人有反复发作史。2.术前检查:6例病人均经大便常规、虫卵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常规检查,其中大便虫卵检查2例…  相似文献   

18.
托百士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前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托百士滴眼液在白内障手术前的抗菌效果,随机选择了88例(88眼)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应用托百士滴眼液三天后观察其结膜囊细菌培养变化,并挑选58例(58眼)白内障患者常规使用0.25%氯霉素滴眼液作为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未用药前,试验组88眼细菌培养有43眼(48.86%)培养出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对照组58眼中亦有26眼(44.8%)细菌培养阳性,用药后再作细菌培养,试验组仅3眼(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我们51例(66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观察组25眼,占83.33%,对照组19眼,占52.78%,随访3月 ̄3年,观察组眼压下沉率为89.47%,结论 此术式安全、有效,可减少青光眼滤过术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2%戊二醛消毒液致角膜水肿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97年3月~4月间,应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显微器械,行老年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0例,其中4例术后出现角膜雾状混浊,影响视力,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64~70岁;术前检查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