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其中12例乳腺癌锁骨上转移癌患者再行乳癌根治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组),并与15例同期术前行放疗,再行乳癌根治术、化疗和放疗("三明治"疗法)患者(放疗组)对比,观察1~3年存活率和复发时间.结果手术组1年生存12例,1~3年存活7例,复发时间18~47个月;放疗组1年生存12例,1~3年存活4例,复发时间11~43个月.结论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行乳癌根治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延长复发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收集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治疗的首次胸壁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 4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 0~ 70岁 ,中位年龄 41岁。复发乳腺癌TNM分期 :Ⅱ期 19例 ,Ⅲ期 2 3例。手术方式 :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 3 9例 ,单纯切除术 2例 ,扩大根治术 1例。术后未辅以其它治疗者 8例 ,单纯辅以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者 19例 ,辅以化疗及锁骨上、内乳区放疗者 13例 ,术后做过胸壁放疗者 2例。胸壁复发均发生在手术瘢痕处及其附近 ,其中单发结节 2 0…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或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在10%~20%不等,治疗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与复发转移病变的范围、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大小有关[1]。所以及时发现复发灶并明确其范围,是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我们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MRI表现和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6年1月—1999年7月期间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行MRI检查的患者20例,均为女性,年龄39岁~70岁,平均51岁。包括单纯癌29例,髓样癌3例,小叶内癌1例;术…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乳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怡  林本耀 《肿瘤防治研究》1995,22(4):193-194,196
根据402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及其改善疗效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60%的乳腺癌复发患者在复发后2年内死亡。乳腺癌复发患者复发后的2年生存率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雌激素受体与孕酮受体状况、手术方式、预防或治疗性去势无关,与首发部位、原发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时淋巴结转移数、复发后治疗情况及无复发间期长短有关。文章指出重视手术操作,合理安排术后治疗及加强术后患者的随诊,力求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乳腺手术方式治疗副乳癌的相关注意事项及预后。   方法   收集从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副乳腺癌患者23例,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副乳腺癌的术前检查、术后治疗及预后。   结果   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手术方式的10例患者术前均行乳腺相关检查,证实双乳未见恶性病灶。术后3例行放疗,接受放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随访至2013年10月,2例出现骨转移。13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中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副乳腺癌确诊时,如双侧乳腺未及异常,可采用保留同侧乳腺治疗副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应注意放射性皮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访3年,200例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8例,无病生存142例,无病生存率为71.00%(142/200);病死19例,生存181例,总生存率为90.50%(181/200)。不同临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绝经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后化疗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显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术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年01月0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除外病理及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后,共计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14岁(20~84岁)。其中有34例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进行了相应的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原发灶中ER及P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转移灶;而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的情况在转移灶中更常见。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Ki-67表达差异比例分别为:24.72%、42.70%、11.24%、13.48%。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ER、PR表达的异质性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的ER、PR、HER-2和Ki-67表达状态在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策略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6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5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9例,局部复发率为7.7%(49/635),其中3年内复发34例,占69.3%(34/49).总复发率7.7%.年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双阴性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有影响.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高龄乳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2004年间共收治72例7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49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行乳腺区段及象限切除术12例、乳腺单纯切除32例、乳癌改良根治术16例、乳癌根治术8例,行乳腺区段及象限切除术同时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结论:手术是高龄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方式,完善的麻醉、细致的术后观察及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治疗徐传林,张逢兴,潘爱莲,都振利通常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再治疗比较困难,1984~1990年我院收治乳腺癌288例根治术后复发转移30例,外院术后复发转移54例,共计8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84例中年龄最小30岁,最大...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内乳淋巴结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前者已常规进行淋巴清扫,后者因改良乳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而得到保留成为仅存的乳腺前哨淋巴结,目前是否作为常规检查,参与分期和指导治疗尚无肯定结论.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存在内乳淋巴结转移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后内乳淋巴结存在状态与癌转移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疗效与预后及合理的内乳淋巴结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其中保乳手术治疗56例(保乳手术组),改良根治术72例(改良根治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包括生存率、并发症率、腋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保乳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的出血量少于改良根治术组,切口长度小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美容优良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远期效果相当,然而保乳手术较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43例乳腺癌采用根治术,术后~60Co放射治疗,化疗后局部复发7例(16.3%),远处淋巴结转移8例(18.6%),骨转移13例(30%),肺转移12例(28%),肝转移12例(28%),胸膜转移6例(14%),手术时临床分期越早,术后复发转移时间越长。腺癌、单纯癌术后复发时间较长,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术后复发时间较短,腋淋巴结( )术后复发时间短,绝经前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据上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手术时临床分期、腋淋巴结( ),病理类型及月经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88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1995~2005年收治的88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期12例,Ⅱa期33例,Ⅱb期43例(不包括T3N0M0和T1N1M0、T2N1M0中淋巴结阳性4个以上者),术后均未接受胸壁放疗,复发后均采用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为47岁,中位复发年龄为49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9.5个月.总的5、10年生存率为85.5%、44.9%.3、5年无瘤生存率为36.6%、21.2%.复发后的3、5年生存率为59.6%、41.8%.行根治术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行改良根治术者(P<0.002);术后行化疗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术后未行化疗者(P<0.002);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术后未行内分泌治疗者(P<0.032).单纯胸壁复发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P<0.02);2年以上复发者生存率显著高于2年以内复发者(P<0.003);ER(+)者生存率显著高于ER(-)者(P<0.026).结论 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全身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相关因素.术后胸壁复发时间、有无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ER表达情况等是影响早期乳腺癌胸壁复发后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际及国内关于早期乳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比较 ,认为乳癌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 5年及 10年生存无明显差异 ,为我们开展此项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女性 ,年龄 32~ 40岁 ,平均 35岁 ,术中做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腺癌 ,癌肿直径均在 1.0cm以内 ,按乳腺癌国际TNM临床分期为T16N0 M0 ,乳腺肿块均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术前腋下淋巴结都未发现肿大 ,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未发现癌转移。手术方法 :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切口 ,上至腋窝 ,下至乳腺下端。切口的内切线沿乳…  相似文献   

16.
腋淋巴结情况是乳腺癌分期及判定其预后的重要指标。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是乳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乳癌的腋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以便能正确分期,指导治疗,现将我院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452例浸润性乳癌的腋淋巴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9例患者中6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8 mm),随访1~8年,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5例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骨转移灶,另1例术后1.5年死于脑、肺及骨转移;2例行保乳术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宜采用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辅以全乳腺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07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7例患者分成复发转移组(34例)及非复发转移组(73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TAMs、VEGF、MVD、p53蛋白表达、化疗方案、脉管癌栓、S-TK1、S-CD105、GLUT-1及HK-II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绝经情况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5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67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7例患者中,6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及乳房单纯切除术,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保留乳房的乳癌根治术.术后完成正规CMF或CAF方案化疗者31例,非正规CMF或CAF方案化疗者29例.14例患者行内分泌治疗.3例患者于术后3月至2年时出现局部复发,38例患者在随访1月至8年时出现肺、骨、肝及脑转移.全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0%.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的警惕,乳房钼靶X线摄影帮助有限,应重视并规范辅助化疗,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保乳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255例行改良根治术(改良手术组),45例行保乳手术(保乳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乳腺癌的一般手术情况及术后3年无病生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病死率,统计术后3年患者生存质量,并评价保乳效果。结果将改良根治术组与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无病生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改良根治术组,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乳组中两侧乳房外观对称,乳头高度差2 cm患者占44.67%,两侧乳房基本对称,乳头高度差为2~3 cm患者占50%,乳房优良率为94.67%。结论对乳腺癌Ⅰ期、Ⅱ期患者行保乳手术,不仅能使患者取得与改良根治术同等的疗效,而且利于保留乳房外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