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珊珊 《内科》2013,8(3):281-282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菌种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且发生肺部感染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感染186例占同期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47.57%,共分离出致病菌13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7株(58.33%),真菌36株(27.27%),革兰氏阳性菌19株(14.39%);按检出率高低,检出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的细菌和真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检出的致病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常规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1年11月血液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的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疾病,尤其是髓系细胞恶性血液病;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血液、口腔、消化道等,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原发病性质及化疗是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因素。认为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早期给予积极的干预,可以减少或减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联合化疗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长期生存乃至治愈成为可能,但强化疗引起骨髓抑制,伴随而来的严重感染、出血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早期死亡。胎盘血,即脐血富含各系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刺激因子,为恶性血液病强化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对脐血在恶性血液病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支持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9~63岁。急性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淋巴肉瘤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或淋巴结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患者经过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使得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更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针对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种类、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杨桂玲,陈文 ,杨碧云,曹瑞生,文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在免疫抑制群体如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化疗或骨髓移植治疗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常需输血治疗,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6.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化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临床上常出现无明显感染灶的高热,且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因考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日前抗真菌药物主要为咪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AMB)。因AMB副作用大,疗程长,临床七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我院采用伊曲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长期高热的确诊或疑似深部真菌感染者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多数具有体质差、伴有其他系统疾病、骨髓增生低等特点,对化疗的耐受力低、易发生感染.我们对本科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同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晓煜  张枭然 《山东医药》2011,51(44):98-99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06例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9.3%,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见(65.4%)。住院时间长、粒细胞缺乏者医院感染率高。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58.4%),其次为消化道(1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5.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0.9%,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52.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耐药率高,应重视并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72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杨桂玲…刀中华传染病杂志一1995.13(4),一223~224 检测117例,包括恶性血液病46例,再障21例,其他血液病50例。结果HCV RNA阳性18例(18.4%),恶性血液病为24.9%,再障为28.5%,其他血液病组为2.。%。恶性血液病中经过化疗(25例)与未经过化疗(21例)者阳性率分别为40.。%和4.8%(尸<。.025)。 117例中输注过3人次血液以上(22例)和以下(95例)者阳性率分别为58.3%和4.2%(P<0.05);ALT升高(15例)和正常者阳性率分别为60.0%和5.9%(P<0.。1)。认为恶性血液病、再障较其他血液病感染HCV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78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调查了1986~1991年恶性血液病住院人78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47.7%,37例医院感染病人死亡率高达56.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及真菌。化疗、激素和抗菌素的运用及白细胞数减少(<1.0×109/L)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要加强对这类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肺癌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60%。为解决问题分析如下。方法 随机抽样按有无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结果 呼吸道感染与病人化疗后白细胞数。身体状况,及抗生素应用等相关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或真菌感染等,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死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疾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比例占医院感染的40%以上,病情凶猛,病程长,致死率极高〔1,2〕。由于普通抗生素耐药性高、有效率低,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对比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院内感染的特点。结果 36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76例,慢性白血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23例,缺铁性贫血81例,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9例,白细胞减少症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溶血性贫血1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血友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男192例,女170例。其中院内感染发生67例(18.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其次是血流、皮肤黏膜。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其次是G+球菌。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跟疾病种类、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恶性血液病化疗缓解情况、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既往慢性疾病史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生素的选择、G-CSF的使用、加强输血、输血小板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其感染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B组61例接受常规输血。2组每次的输血量、输血次数及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对2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B2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B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明显抑制;与常规的输血治疗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能明显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并能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15.
陈昀  郭农建  洪思存 《山东医药》2004,44(28):42-42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75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血液科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化疗(HDC)加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支持治疗提供了部分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的机会。199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院采用本法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临床感染患者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45例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观察组,淋巴瘤18例,骨髓瘤27例)和5例健康查体者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者TLR4表达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者及对照组(P均〈0.01)。感染控制3~7d后,TLR4明显下降(P〈0.01)。恶性血液病在合并感染时其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升高,尤以肺部阳性率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TLR4在恶性血液病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广泛表达,可作为血液病感染患者预后分析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机体的一种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即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是IFI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近20余年来,随着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而恶性血液病患者常因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高危因素,更成为罹患IFI最主要的人群.现就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现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顺珍 《内科》2012,7(6):675-677
恶性淋巴瘤是对化疗、放疗较敏感的恶性血液病,常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而复发、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化疗、放疗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已被广泛用于对化疗敏感的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APBSCT不受供者来源和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3种抗菌治疗方案的血清杀菌效价分析朱军,楼方定,韩晓苹,王睿,陈迁,陈孟莉,谭次娥,裴保香,王爱珍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和重要死因之一,及时选用广谱强效抗菌药物治疗,对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近年许多强效抗菌药物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