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开颅后,应用术中超声对病灶进行实时定位,选择合适的脑沟切除病变,同时用超声判断病灶切除的程度.结果 病变定位准确,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无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方均恢复良好,影像学证实均未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可在术中对病变精确定位,有效地引导手术进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08-2016-12在娄底市中心医院住院行IOUS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病例41例,并监测全手术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显微手术IOUS硬膜外成像对颅脑深部病变发现率为100%;28例常规手术病例中,IOUS引导病变全切及近全切23例,大部切除5例;13例急诊手术病例中,IOUS辅助下3例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管一次成功,发现5例新发血肿或血肿残腔,均根据病情予以恰当处理;术后CT/MRI复查显示1例肿瘤残留病变IOUS未识别,1例新发小血肿未发现。结论IOUS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医院的经济实用、简单安全的显微手术辅助技术,不仅提高了颅脑深部病变手术治疗的精准率,而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施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入路、传统椎板切除术,利用超声影像对病变部位进行术中定位,并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病变。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了椎管内病变及其范围。对于24例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3例,病理诊断包括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3例、骶管囊肿3例、结核瘤1例。另有12例脊髓空洞症无病理报告。术后2周症状体征改善者22例,稳定者11例,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或者加重者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椎管内病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实时超声可以实现实时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椎管内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皮层电极进行皮层脑电图(EEG)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翼点开颅夹闭动脉瘤术中常规行头皮EEG、体感诱发电位(SEP)、MEP和皮层EEG、MEP监测,将监测变化结果与术后神经功能做前瞻性研究.结果 36例可诱发出皮层MEP,8例监测出现了变化,其中SEP 4例、皮层EEG 6例、头皮EEG 2例、皮层MEP 7例、头皮MEP 5例.皮层MEP出现变化的6例非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中仅3例头皮MEP出现了变化.结论 皮层MEP所需刺激量小,较适合于非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术中监测,其敏感性高于头皮MEP.皮层EEG监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头皮EEG.  相似文献   

5.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51.6岁。术后经病理证实:少枝胶质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转移瘤1例,巨大凸面脑膜瘤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85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43例),双日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中使用超声实时引导手术进程及修正手术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结果 观察组43例均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颅脑损伤灶发现率达到100%、定位准确率100%,超声测量外伤范围与术前头颅CT所测体积相符。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GCS评分3~8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13~15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17.59±2.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0.13±1.5)mmHg;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巴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术中超声技术能准确定位外伤灶的数量及位置,有助于彻底清除脑内血肿及无功能脑组织;超声造影可精确判断外伤灶的范围和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根据实时检查结果指导及时调整手术方式,从而减少脑组织损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04—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颅脑内病变(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炎性和胶质增生、脑膜瘤、转移瘤等)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神经导航技术,按是否使用术中超声辅助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根据术后影像学结果比较2组病灶全切率,并比较2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病灶全切率88.00%与对照组60.00%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较对照组(16.00%)低(P<0.05).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可实时、准确判断肿瘤边界,提高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术者依据术前影像学信息(CT、MRI、和DSA等)设计开颅,术中则依据局部脑组织的颜色异常、形状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质地变化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难以精准定位和全切除肿瘤,并容易损伤脑功能区(中央区、丘脑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偏瘫、失语等)较多.近些年,国内外将术中超声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并结合神经导航,部位涉及幕上和幕下肿瘤.特别探讨了在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6].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一、术中超声的应用众所周知,神经导航因便于术前定位和设计开颅切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但是,术中脑脊液丢失等导致了脑移位,术前导航影像(CT或MRI)无法实时准确的定位肿瘤.引入术中超声、术中MRI或术中CT可以解决脑移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B超在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在海绵状血管瘤(CH)手术中的作用。方法:28例皮质下CH患者在开颅后应用B超进行病变定位,实时辅助显微切除病变,并判断病变的切除程度。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所有CH均被全部切除,未出现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未复发。结论:术中B超操作简便,对皮质下病变定位准确,安全经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椎管内转移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部分切除进行活检,10例次全切除使脊髓充分减压,4例全切除。术中均去除椎板并扩大减压,未行椎体固定。术后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术后病理示肺癌4例,乳腺癌3例,淋巴瘤3例,胶质瘤3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骨髓瘤2例,前列腺癌1例。10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8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术中超声有利于椎管内转移瘤的定位,评估手术切除程度和减压效果,减少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影像技术可协助手术相对安全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生活质量。术中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以实时、经济的术中超声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术中超声的新显像方式——术中超声造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发展、优劣势、在部分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脓肿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患者采用术中超声定位,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边情况,确定脑皮层切开位置,引导手术路径,并动态监测脓液术中清除及脓肿壁切除情况。结果所有脑脓肿均被准确探测定位并全部切除,术后CT或MRI复查未见残余病灶。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结论术中超声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全程监控病灶的切除,降低手术损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海绵状血管瘤。结果全切除4例中央前后沟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无癫痫发作。结论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行立体定向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脑组织损害最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38例神经外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复查MRI检查,以其为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3个MRI复查显示病灶无残留21例,术中超声均显示病灶无残留。术后3个月MRI显示病灶残留17例,而术中超声显示病灶残留8例、无残留9例。术中超声诊断病灶残留敏感性为47.1%(95% CI:39.5%~61.6%),特异性为100%(95% CI:97.9%~100%),阴性预测值为70.0%(95% CI:77.1%~83.8%),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明确病灶的范围,发现残留病灶,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术中超声实时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52例。结果术中超声对52例不同性质占位病变的发现率达100%。术后CT/MRI结果与术中超声显示的切除程度基本一致,41非急诊手术病例中,病变全或近全切除36例,大部切除5例。11例急诊手术颅内血肿患者,均发现其他部位血肿或再出血等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均依据术中超声结果采取进一步手术或观察等处理。本组未发生与术中超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安全的手术辅助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伴有癫痫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5年3月手术治疗伴有癫痫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瘤98例,术中采用ECoG监测53例,未用ECoG监测45例。术后随访1~8年,平均3.5年。结果 术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功能障碍。术后Engle Ⅰ级72例(73.5%) ,Ⅱ级18例(18.4%),Ⅲ级5例(5.1%),Ⅳ级3例(3.1%)。癫痫病史<1年的36例中,术后Engle Ⅰ级31例(86.1%);>1年的62中,术后Engle Ⅰ级41例(66.1%);两组差异显著(P<0.05)。ecog监测下手术的53例中,术后engle ⅰ级44例(83.0%);未监测的45例中,术后engleⅰ级28例(62.2%);两组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伴有癫痫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在ECoG监测下做病灶扩大切除或脑叶切除将获得更理想的癫痫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BOLD-fMRI在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皮层运动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OLD-fMRI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施行皮层运动区脑肿瘤手术64例,运用术中影像数据对脑肿瘤与脑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OLD-fMRI均能成功定位皮层运动区,脑肿瘤与皮层运动区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P0.05)。结论BOLD-fMRI是一种无创有效的皮层运动区定位方法,对术前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术中对于功能区的保护和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脊髓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硬脊膜表面刺激、诱发肢体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脊髓手术实施术中运动功能监护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患者脊髓手术中MEP监护情况与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中MEP的改变与术后肌力的转归情况相吻合,可以反映锥体束的完整性,且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结论经硬脊膜表面直接刺激诱发MEP的方法,可用作脊髓病变手术中的运动功能监护  相似文献   

19.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B超指导手术治疗的32例神经外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18例,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2例。12例半球肿瘤均经手术全切,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B超对多发性颅内血肿及半球肿瘤能较准确定位,可对手术起明确指导作用,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显像对颅内病变显微手术中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的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对62例颅内病变患者在开颅手术中分别用超声低频或高频探头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了解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判别病灶大小并进行性质分析。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所有病变均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均呈现有别于正常脑组织的异常回声区。结论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可准确确定病变,有助于指导术中病变完整切除、保护神经功能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