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拉克囊肿(Rathke)是一种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先天性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于鞍内或鞍上。根据一宗大型尸体研究报告显示,在颅内鞍区小病变中,最常见的是拉克囊肿,约占22%。尽管其有较高的流行程度,但鞍区病变经鼻蝶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只有2%~9%的患者被诊断为拉克囊肿[1]。大多数拉克囊肿无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因囊肿破坏周围组织结构,如鞍膈、视神经、垂体等而产生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及内分泌障碍,称为症状性拉克囊肿。一、拉克囊肿发病机制及病理拉克囊肿是拉克囊袋残余而致的发育异常。Rathke囊袋  相似文献   

2.
鞍区Rathke(拉克氏囊肿)囊肿是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疾病,自2006年至2009年3月共收治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症状的鞍区Rathke囊肿6例,采用内镜经蝶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症状的Rathke(拉克氏)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有症状的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MR影像特点,内分泌改变,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其中12例经颅手术,2例经鼻蝶手术。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4例,术后视力、视野得到改善8例,术后内分泌改善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3例。14例随访3~48个月无复发。结论了解Rathke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对提高术前的正确诊断率大有裨益,对于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开颅手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鞍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囊性垂体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和蛛网膜囊肿,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最近,我院收治1例高度怀疑Rathke囊肿患者,间隔1d再次行MRI检查发现病变缩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 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中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4月经额外侧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中线部位病变患128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颅咽管瘤34例、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前床突脑膜瘤6例、拉克囊肿4例以及其它病变12例。结果 128例患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尤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肿瘤全切除中垂体腺瘤52例(91.2%)、颅咽管瘤30例(88.2%)、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100%)、前床突脑膜瘤6例(100%)、拉克囊肿4例(100%),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夹闭顺利。手术所用时间比常规翼点人路缩短20~30min。结论 额外侧入路显露鞍区中线部位病变的效果与翼点入路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hke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其发病率占鞍区疾病的7%~8%,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或者颅咽管瘤。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中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4月经额外侧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中线部位病变患者128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颅咽管瘤34例、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前床突脑膜瘤6例、拉克囊肿4例以及其它病变12例。结果128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肿瘤全切除者中垂体腺瘤52例(91.2%)、颅咽管瘤30例(88.2%)、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100%)、前床突脑膜瘤6例(100%)、拉克囊肿4例(100%),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夹闭顺利。手术所用时间比常规翼点入路缩短20~30min。结论额外侧入路显露鞍区中线部位病变的效果与翼点入路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讨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并术中辅助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例Rathke囊肿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患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与MRI检查有一定特异性,但难以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相鉴别。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目前Rathke囊肿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至2013年8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术中发生2例脑脊液漏。23例术后均未行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到2年,复查CT或MRI仅有1例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athke’s囊肿囊内结节的MRI特点反其对Rathke’s囊肿术前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Rathke’s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评价囊内结节MRI特点的诊断价值。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病变位于鞍内,6例向鞍上发展,2例位于垂体上方.T1高信号12例,等或低信号6例,信号不均4例;T2高信号7例,等或低信号10例,信号不均5例。5例可见囊内结节,表现为T。高信号3例,等信号1例,未显示1例;T2均呈低信号,均无强化效应。5例伴囊内结节性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100%,其余17例术前正确诊断率为64.7%(11/17)。结论Rathke’s囊肿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MRI显示囊内有结节的比例尽管不高,但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9例)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例)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28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 并行鞍底多层次修补。通过患者症状有无缓解、激素水平有无改善及鞍区MRI复查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8例患者的Rathke囊肿均达全切除。14例头痛患者中, 13例术后头痛缓解;9例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中, 7例术后改善;6例内分泌功能异常的患者中, 5例术后改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皮质醇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6例出现尿崩症, 1例出现明显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28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8.5±8.8)个月(3~36个月)。至末次随访, 所有患者复查头颅MRI均未见Rathke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术中予以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多层次鞍底修补, 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和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鞍区Rathke囊肿,其中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31岁。平均病程28.7个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囊内容物,囊壁部分切除,开放囊腔。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头痛及视功能障碍的病例的症状全部得到缓解,11例内分泌症状者中8例恢复正常。结论 鞍区Rathke囊肿术前易与垂体腺瘤、囊性颅咽管瘤混淆,较难作出正确诊断。高分辨率MRI检查有助于鉴别。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症状性Rathke囊肿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thke囊肿是一种良性的、由上皮细胞排列而成的囊肿,当囊肿逐渐扩大,压迫鞍上、鞍内结构产生临床症状即为症状性Rathke囊肿.主要表现为头痛、内分泌症状、视觉障碍三大症状.CT及MR上表现为界限清楚、圆滑、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但CT密度及MR信号改变因其内容物所含胆固醇和蛋白质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多样,应与囊性颅咽管瘤等鞍区囊性病变相鉴别.该病变应行手术治疗,但术式目前还有争议,有人主张仅行囊肿减压和囊壁活检,有人则主张彻底切除囊壁,以防复发.病理学上发现有鳞状上皮化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则常提示术后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释“液-液平面”征象在鞍区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266例,进行MRI影像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266例中,垂体腺瘤209例(48例伴液平面形成,其中1个液平面24例,2个液平面9例,3个及以上液平面15例);颅咽管瘤35例;Rathke囊肿19例;垂体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1例.液平面发生率在囊性垂体腺瘤中为54.5% (48/88),明显比颅咽管瘤(2/35)、Rathke囊肿(1/19)等病变高(P<0.01),颅咽管瘤与Rathke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液平面”最常见于垂体腺瘤,尤其是伴多个液平面者,且以无功能型、促性腺激素型、催乳素型和多功能型垂体腺瘤多见.“液平面”常提示垂体腺瘤出血亚急性期.  相似文献   

18.
Rathke囊肿是一种颅内少见的良性上皮型肿物,起源于垂体中间叶的Rathke囊,好发于鞍内,少数可向上突破鞍隔达鞍上,临床表现为囊肿周围正常组织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就其形态而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囊肿,因其囊壁和囊液内容物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本文将报道1例骑跨后床突、鞍背累及中后颅凹的异形巨大Rathke囊肿,并将就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和比较颅咽管瘤、囊性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及垂体脓肿等四种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建立鞍区囊性病变的诊断流程.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93例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发病年龄较小、病变体积较大、第三脑室压迫、实性部分网状强化常见于颅咽管瘤;海绵窦侵犯、实性部分均匀强化常见于囊性腺瘤;Rathkc囊肿和垂体脓肿多表现为单纯囊性;病程短、尿崩、≥2个腺垂体激素低下及病变环形强化多见于垂体脓肿.结论 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互相重叠,但又有一定的特异性;综合分析,有助于这四种囊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鞍区解剖特点及垂体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15例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观察不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术中鞍区解剖.结果 垂体瘤为鞍内或鞍上肿瘤,发病率居于鞍区第1位,主要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障碍、肿瘤部分囊性变;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小,肿瘤主体在鞍上,多表现为钙化或囊变;Rathke囊肿为主体在鞍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肿瘤大小1 cm左右,与周围垂体组织存在较明显边界;鞍结节脑膜瘤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鞍结节及其附近蝶骨平台骨质结节状增生为特征.结论 鞍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各具有特异性,熟悉鞍区解剖结构对鞍区肿瘤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