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双胎妊娠孕妇的孕期增重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我国双胎妊娠孕妇的孕期体重总增长的适宜范围,为进一步指导双胎妊娠孕期体重管理及营养摄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585例。按照孕前BMI分为4个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kg/m2)、超重组(24≤BMI<28kg/m2)和肥胖组(≥28kg/m2)。记录孕期增重数值,将总增重的P25~P75区间定为适宜增重范围,并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组:孕期增重过少组(孕期增重小于适宜范围下限)、孕期增重适宜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孕期增重大于适宜范围上限)。结果 本研究表明双胎妊娠孕妇孕期总增重的适宜范围为12~18kg。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双胎孕妇的适宜增重范围分别为14~17kg、13~19kg、12~18kg、11~17kg。双胎妊娠孕妇孕期增重与其产次呈正相关,孕期体重增重不足的孕妇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 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确定孕前母亲异常体型和糖尿病对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的相对影响。对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单胎妊娠(估计妊娠期≥37周)母亲和新生儿记录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 I)分为:体重过轻(BM I<19.8kg/m2)、体重正常(BM I19.8~25kg/m2)、超重(BM I25.1~30kg/m2)或肥胖(>30kg/m2)。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仅行饮食控制(A1GD M)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A2GDM)和妊娠前糖尿病(PDM)。按照已公布的当地出生体重资料,新生儿体重超过同孕龄的第90个百分位点为大于胎龄儿(LGA)。比较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妇女与孕前BM 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早中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623名,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kg/m~2)和超重组(BMI≥24kg/m~2)。监测各组患者孕前、孕早中期体重增长及GDM发病率。结果:超重组GDM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体重组(均P<0.05),各组内GDM与非GDM孕妇的孕早中期体重增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孕晚期体重增长与GDM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孕妇的孕早中期体重增长为12kg、10kg和7kg时,GDM暴露风险(OR)值分别为1.521、1.926和1.550。结论:加强孕前及孕早中期体重管理,有助于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舒铭铭  潘兴强  张婧  洪菱  庄文明 《浙江医学》2022,44(4):370-373,379
目的 探讨孕前BMI轻度偏低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前BMI轻度偏低组(18.5 kg/m2≤BMI<19.8 kg/m2)和孕前BMI适宜组(19.8 kg/m2≤BMI<24 kg/m2),观察其在分娩时新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确定母体肥胖在前次低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对试产(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的影响。回顾三级医疗机构中第一次进行低位横切口剖宫产,第二次进行VBAC的妇女资料。对母体体重指数(BM I)进行分类:体重过轻(<19.8kg/m2)、体重正常(19.8~24.9kg/m2)、超重(25~29.9kg/m2)或肥胖(≥30kg/m2)。评估临床特征和分娩结局。对影响VBAC成功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在控制混杂因素后用Logistic回归确定母体妊娠前BM I对V BAC成功率的影响。在试产的510例妇女中,337(66%)例VBAC成功,173(34%)例失败。与正常BM I的妇女(7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超体重人群体重指数(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定期产检的126名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正常组(18.5 kg·m-2≤BMI<25.0 kg·m-2)、超重组(25.0 kg·m-2≤BMI<30.0 kg·m-2)、肥胖组(30.0 kg·m-2≤BMI≤40.0 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40 kg·m-2)4组,分析各组间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性。结果随着BMI的增加,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超体重人群是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之一,应该针对孕前超体重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试产的足月、头先露、单胎孕妇86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过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61例为研究组,阴道分娩802例为对照组;根据WHO标准将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析不同孕前BMI对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年龄、孕前体重、孕前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于胎龄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4. 00%(6/150)、正常体重组7. 00%(44/629)、超重/肥胖组13. 10%(11/84),三组孕妇紧急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随着孕前BMI增加明显提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增高,低体重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孕前BMI与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明显相关,孕期前超重/肥胖可明显提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卡产检的孕妇,排除内、外科合并症和代谢异常性疾病,测量身高、记录孕期体重、回顾的孕前体重和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结果.跟踪分娩时体重和分娩结局.随访登记完善并且单胎分娩的孕妇共1930例.结果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发生有明确影响,孕前BMI≥24 kg/m2时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10.48%,明显高于孕前BMI< 18.5和18.5 ~23.9的孕妇(P<0.01或P<0.05).孕期体重增加≥15 kg组与<15 kg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明确影响,未发现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超促排卵周期中,体重指数(BMI)对因预防OHSS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简称周期取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2018年在本中心就诊的719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值(亚洲标准)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4组,同时以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GnRH-a长方案亚组和GnRH-A拮抗剂方案亚组,探究各组女性BMI对周期取消的独立影响作用。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肥胖组和低体重组相比发现,肥胖组移植取消可能性显著降低(OR 3.61;95%CI:0.84~15.54);与低体重组相比,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移植取消可能性呈下降趋势(OR 2.33;95%CI:0.56~9.75)、(OR 1.76;95%CI:0.46~6.80)。进一步分层分析提示,在长方案组,与低体重组相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单胎孕妇适宜的孕前BMI分类和孕期增重范围。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住院的的16 977名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2/3的孕妇数据(11 323例)进行参考值范围的计算,另外1/3的孕妇(5 654例)用作参考值范围的评估。以具有良好妊娠结局孕妇的孕前BMI的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作为分类的临界点,将孕前BMI进行分类。对不同BMI分类的孕妇,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适宜的孕期增重范围,并比较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结果孕前BMI<19.2 kg/m2为孕前低体重,19.2≤BMI≤22.9 kg/m2为孕前正常体重,BMI>22.9 kg/m2为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以及超重或肥胖的妇女孕期适宜增重为12.0~17.0、11.5~17.0和10.6~16.0 kg。结论本研究推荐孕前BMI为19.2~22.9 kg/m2作为正常体重,对应的孕期增重范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更适合我国孕产妇情况,可为临床医生对孕妇的体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吕霞 《海南医学》2013,24(16):2391-2393
目的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值、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并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关联性。结果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期增重15.1~20kg则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组新生儿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怀孕前的体重增长过大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具有潜在风险,但孕期妇女体重增加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型孕妇的脂肪因子Chemerin及脂质代谢情况与妊娠糖尿病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及住院待产的孕妇,参照2013年WHO诊断标准于孕24~28周诊断为妊娠糖尿病(GDM)患者6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分为标准组(BMI 18.5~23.9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每组20例;另外选取血糖正常、BMI为18.5~23.9 kg/m2的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于37~40周分娩。入院后详细记录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同时分别测定各组分娩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RP(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Chemerin值。结果:GDM三组Chemerin、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4例AML-M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0kg/m2,体重过轻和正常)、超重组(24.0k...  相似文献   

20.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