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 第1讲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由于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同一种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其危险因素包括任何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系统内皮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PTE的临床表现特点、胸部CT平扫、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特点,并对胸部CT平扫和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病例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呈高度可疑(HP)者为87.5%。本组病死率15.7%。结论:PTE仍是一个易被临床忽视的疾病,应密切加强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综合加以分析,其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点对PTE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中,PTE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受到各国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对PTE的高危因素予早期干预,可大大减少PTE的发病率及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血栓塞症(PTE)危险因素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61例PTE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PTE的危险因素有: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围产期、长期卧床及老年心脑血管病,尤其是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曲张者.结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护理的护理计划,加强早期监护,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减少PTE发生、降低死亡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朝霞  王芳 《现代护理》2007,13(2):108-109
目的探讨肺血栓塞症(PTE)危险因素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治疗的61例PTE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PTE的危险因素有: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围产期、长期卧床及老年心脑血管病,尤其是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曲张者。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护理的护理计划,加强早期监护,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减少PTE发生、降低死亡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COPD病人1127例,合并PTE96例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66例治愈,19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其中5例放弃治疗)。[结论]重视病人主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PTE先兆,为及时诊断和抢救PET病人赢得时机,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孟立波 《护理研究》2012,26(16):1483-148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COPD病人1127例,合并PTE 96例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66例治愈,19例好转出院,11倒死亡(其中5例放弃治疗).[结论]重视病人主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PTE先兆,为及时诊断和抢救PET病人赢得时机,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肺栓塞症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5年12月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年龄,体重,身高相匹配的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探讨分析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40%),高血压、心脏病(30%),恶性肿瘤(20%)。长期卧床,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及吸烟者(1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是肺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肺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志,同时还可作为疾病监测和疗效考核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1年的预后转归及影响预后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的254例PTE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截止为患者出院后1年。将完成随访的106例病例根据临床转归差异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欠佳组,探讨PTE患者抗凝治疗的预后转归及影响预后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6例完成随访病例中,预后良好组84例(79.2%),平均年龄(50.5±12.1)岁,预后欠佳组22例(20.8%),平均年龄(62.3±10.3)岁。因肿瘤并发症死亡1例(4.6%),肺栓塞复发16例(72.7%),未治愈5例(22.7%)。两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间患者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肿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右心室功能不全(P=0.000)、临床分型(P=0.002)及CT肺动脉造影灌注缺损肺段数(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者用药依从性好(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肿瘤、DVT和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影响PT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肿瘤、DVT和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影响PTE患者抗凝治疗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住院的516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资料,探讨维、汉两民族PTE患者危险因素构成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10年7年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①共纳入资料完整的PTE患者516例,其平均年龄57.5±14.8岁。其中汉族360例(69.8%),平均年龄63.5±15.5岁;维吾尔族156例(30.2%),平均年龄52.8±14.3岁。汉族PTE患者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维吾尔族PTE患者高峰年龄为60~69岁。②维、汉两民族PTE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维、汉两民族PTE患者较常见的基础病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87.0%),其次为肥胖(70.5%)、既往栓塞史(60.9%,包括DVT、PTE、脑梗塞、心肌梗死)及高脂血症(38.0%)。维吾尔族PTE人群的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多见(79.5%),而汉族人群是吸烟(37.8%)。结论年龄≥40岁、肥胖、既往栓塞史及高脂血症可能是PTE患者较常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维吾尔族PTE人群肥胖较多见。本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问,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例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动脉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和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D-二聚体、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同位素核素灌注扫描、螺旋CT具有无创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肺动脉造影是最为可靠的辅助检查.结论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意识,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以期达到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7月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304例其中发生TE患者111例,未发生TE患者193例,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及相关化验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TE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 <18.5 or>24、年龄≥60岁、化疗前血小板异常、单次住院天数及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均会增高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TE的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血小板数异常、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女性患者等均是影响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T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于淋巴瘤化疗患者,女性、化疗前血小板异常、分期为Ⅲ、Ⅳ患者其发生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10 6例为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 ,对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二氧化碳潴留、年龄 5个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险性因素 ,采用mantel Haenszel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二氧化碳潴留及年龄 6 0~ 79岁 5个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2 5 .83、2 4 .92、8.5 7、6 .4 0及 5 .94 ;95 %cl分别为 3.6 4~ 183.5 9、3.2 7~ 179.4 0、1.94~ 37.83、1.75~ 2 3.33及 1.6 8~ 2 1.4 9。结论 :5个危险因素中 ,按危险性大小依次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二氧化碳潴留及年龄 6 0~ 79岁。  相似文献   

15.
肺血栓栓塞症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症候群,以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1月12例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肺栓塞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减少误漏诊。结论:肺栓塞起病急,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识别、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院内外误、漏诊占5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占84.7%,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69.06±15.26)mmHg,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鄄a)O2]明显增大(37.53±19.47)mmHg,D鄄二聚体(D鄄dimer)≥0.5mg/L者占97.3%,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压升高占58.8%,右心室增大占50.0%,右室壁增厚8例,提示存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确诊手段不断完善,其中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100%,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显像)阳性率96%。结论:误、漏诊率高仍是PTE诊断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V/Q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romp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E) is essential to reduce mortality. Risk factors for PE are well known, bu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agnosis are less clear.

Objective

Our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E presenting to a tertiary-car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Methods

We studied 400 consecutive adults who presented to our ED with acute, symptomatic PE.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giography. Early diagnosis was defined as CT diagnosis < 12 h from ED arrival, and delayed diagnosis as CT diagnosis > 12 h.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agnosis. Odds ratio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re reported.

Results

The median time from arrival to diagnosis was 2.4 h (interquartile range 1.4–7.6), and 73 (18.3%) patients had delayed diagnosis. Patients aged > 65 years and those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had longer times from ED arrival to CT diagnosis, whereas patients with recent immobility had shorter times. Patients diagnosed > 12 h were older and had higher rates of morbid obesity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ereas patients diagnosed < 12 h had higher rates of tachycardia. In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ing, tachycardia and recent immobility remained associated with early diagnosis, whereas morbid obesity remained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agnosis.

Conclusions

Olde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comorbidities had longer times from ED arrival to CT diagnosis.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se patients represent more of a diagnostic challenge than those presenting with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PE, such as tachycardia and recent immobilization. Physicians should consider these factors to diagnosis acute PE promptly in the 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两院4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早期抗凝、溶栓治疗获良效。本组治愈或好转32例,死亡12例。结论:急性肺血栓早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呼吸困难、胸痛等,早期诊断肺栓塞至关重要,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住院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82例,合并肺部感染者54例,同时随机选取无肺部感染者58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容量负荷过多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纠正贫血、改善营养、充分透析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